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过程血压变化的观察(摘要)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4卷 临床研究
作者:王 玮 康 健 王秋月 肖 丹 侯显明 于润江
单位:王 玮 康 健 王秋月 肖 丹 侯显明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科,辽宁省沈阳市,110001
正常人体循环压有24小时节律性变化,在夜间下降,清晨升至最高值,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则失去了这一节律性变化,因此我们对13例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了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1993年9月~1995年5月入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3±11岁,体重指数34±8 kg/m2,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37±20/h,其中2例昼间有高血压[依据1993年国际高血压学会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但无高血压家族史。
方法:所有受试者由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留置24小时,并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日本光电)同步监测,记录觉醒卧位及每次呼吸暂停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取均值分析。睡眠分期应用Rechtschaffen标准。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呼吸暂停前、后的比较:在整个睡眠期,呼吸暂停后的SBP、DBP均明显升高(附表),其变化幅度:非快动眼睡眠期SBP升高29±8 mmHg (1mmHg=0.133 kPa),DBP升高20±7 mmHg(P<0.01),快动眼睡眠期SBP升高35±14 mmHg,DBP升高22±11 mmHg,(P<0.01)。
附表 血压在觉醒及不同睡眠时相呼吸
暂停前、后的比较(n=13,mmHg,±s)
血压 |
觉醒时 |
非快动眼睡眠 |
快动眼睡眠 |
呼吸暂停前 |
呼吸暂停后 |
呼吸暂停前 |
呼吸暂停后 |
收缩压 |
135±22 |
125±21** |
153±23*△ |
133±23 |
165±29*△ |
舒张压 |
74±12 |
68±15 |
88±19*△ |
71±17 |
96±24*△ |
注:与觉醒时相比*P<0.01 **P<0.05;与相同睡眠时相呼吸暂停前相比△P<0.01。1 mmHg=0.133 kPa 觉醒与呼吸暂停后的比较:我们将觉醒时SBP、DBP与不同睡眠时相呼吸暂停前、后的SBP、DBP进行了比较(附表),呼吸暂停后较觉醒时血压的变化幅度:非快动眼睡眠期SBP上升20±9 mmHg,DBP上升17±11 mmHg(P<0.05),快动眼睡眠期SBP上升34±20 mmHg,DBP上升26±11 mmHg(P<0.01)。
3 讨论
本实验从不同睡眠时相呼吸暂停前后、呼吸暂停后和觉醒时两个角度证实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暂停后血压明显升高,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呼吸暂停时胸内压下降使中心静脉回流增加;②呼吸暂停终末、过度通气时心肌收缩力增加;③反复呼吸暂停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通过心血管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我们进一步发现,在整个睡眠期,不论呼吸暂停前、后相比还是呼吸暂停后与觉醒状态相比,SBP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DBP变化幅度,尤其是患者由觉醒进入非快动眼睡眠期在未出现呼吸暂停前,SBP呈下降趋势,出现呼吸暂停后,SBP急剧升高,甚至显著高于觉醒状态,提示睡眠中血压的增高与呼吸暂停的发生有关,且以SBP升高为主。在呼吸暂停开始时,心排血量基本无变化,而低氧刺激却使心率下降,故主要表现为每搏输出量增高,SBP上升;随着呼吸暂停时间的延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DBP随之升高;当呼吸暂停终止,代之以过度通气时,一方面心率及心排血量显著升高,出现SBP的峰值,另一方面,机体为了满足外周组织的供氧,血管阻力下降,使脉压差增大,因而DBP的升高不如SBP升高明显。
第一作者:王玮,女,26岁,住院医师,硕士
收稿:1998-12-13
修回:199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