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交试验法对感冒清中感冒茶干浸膏提取工艺的研究
海峡药学 1999年第2期第11卷 技术交流
作者:陈庆伟 张 帆陈祖盛
单位:陈庆伟 张 帆 福州市药品检验所;陈祖盛 福建医科大学
感冒清是临床上常用的疗效较为确切[1]的中西结合抗流感的药物。感冒茶干浸膏是其处方的主要成份。原工艺对感冒茶干浸膏的提取工艺条件没有确切的规定,如提取次数、时间、浓缩比例、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因而影响成品的质量和产率。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设计了正交试验,对感冒茶干浸膏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感冒茶干浸膏的5味中药的科别、药用部位、成份(见表1)[2]。这些药材均来自福州中药厂药库。
表1 感冒茶干浸膏5味中药概况
中药 |
山芝麻 |
岗梅 |
板蓝根 |
大青叶 |
鬼针草 |
拉丁文 |
kadix
Helicteris |
Radix
illis Aspredac |
Radix
Isatidos |
Folium
Isdtidis |
Herba Bidentis
Bipinnate |
科别 |
梧桐科 |
冬青科 |
爵床科 |
爵床科 |
菊科 |
药用
部位 |
全草 |
根 |
根茎 |
叶 |
全草 |
成份 |
黄酮甙酚
类 |
|
蒽醌类 |
靛甙 |
生物碱
皂甙 |
产地 |
广西 |
湖南 |
广东 |
广东 |
湖南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的设计 根据水提醇沉的条件选择水提次数(B)、水提时间(C)、浓缩比例(D)、醇沉浓度(E)、时间(A)5个因子,每个因子根据实际情况取3个水平,设计了实验方案(见表2),将5个因子用L18(3)7正交安排实验(见表3)。表2 试验因子水平
因子
水平 |
醇沉时间
(h)
A |
提取次数
B |
提取时间
(h)
C |
浓缩比例
D |
醇沉浓度
(%)
E |
1 |
12 |
1 |
1 |
1∶1 |
50 |
2 |
24 |
2 |
1.5 |
1∶2 |
60 |
3 |
36 |
3 |
2.0 |
1∶3 |
70 |
取感冒茶干浸膏处方的一倍量即500g,切片,冷水浸渍30 min,第一次加水12倍,第二次加水10倍,第三次加水8倍。按L18(3)7正交试验分别进行提取,以醇溶性总固体量[3]即总含量的得率为指标,试验结果列于表3。
2.2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见表3、4)表3 正 交 试 验 设 计 表 及 实 验 数 据
|
A
1 |
B
2 |
C
3 |
D
4 |
E
5 |
F
6 |
G
7 |
干浸得率(%)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6.657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7.4976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10.6943 |
4 |
2 |
1 |
1 |
2 |
2 |
3 |
3 |
5.7086 |
5 |
2 |
2 |
2 |
3 |
3 |
1 |
1 |
7.2838 |
6 |
2 |
3 |
3 |
1 |
1 |
2 |
2 |
11.7700 |
7 |
3 |
1 |
2 |
1 |
3 |
2 |
3 |
5.4850 |
8 |
3 |
2 |
3 |
2 |
1 |
3 |
1 |
8.8972 |
9 |
3 |
3 |
1 |
3 |
2 |
1 |
2 |
9.0900 |
10 |
1 |
1 |
3 |
3 |
2 |
2 |
1 |
7.2200 |
11 |
1 |
2 |
1 |
1 |
3 |
3 |
2 |
8.2751 |
12 |
1 |
3 |
2 |
2 |
1 |
1 |
3 |
9.3408 |
13 |
2 |
1 |
2 |
3 |
1 |
3 |
2 |
5.9851 |
14 |
2 |
2 |
3 |
1 |
2 |
1 |
|
8.6553 |
15 |
2 |
3 |
1 |
2 |
3 |
2 |
1 |
8.7437 |
16 |
3 |
1 |
3 |
2 |
3 |
1 |
2 |
7.6236 |
17 |
3 |
2 |
1 |
3 |
1 |
2 |
3 |
9.0335 |
18 |
3 |
3 |
2 |
1 |
2 |
3 |
1 |
9.7908 |
K1 |
49.6850 |
38.6797 |
47.5081 |
50.6334 |
51.6838 |
48.6509 |
48.5927 |
|
K2 |
48.1465 |
49.6425 |
45.3831 |
47.8117 |
47.9623 |
49.7498 |
50.2416 |
|
K3 |
49.9203 |
59.4296 |
54.8606 |
49.3067 |
48.1057 |
49.3511 |
48.9175 |
|
R |
0.2956 |
3.4583 |
1.5796 |
0.4703 |
0.6203 |
0.1832 |
0.2748 |
|
表4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
偏 差
平方和
(Si) |
自由度
(f) |
均方
ms |
F值 |
显著性 |
A |
0.31 |
2 |
0.15 |
0.29 |
G==147.75 |
B |
35.92 |
2 |
17.96 |
33.42 |
C |
8.24 |
2 |
4.12 |
7.67 |
CT= |
D |
0.66 |
2 |
0.33 |
0.62 |
Si=-CT |
E |
1.48 |
2 |
0.74 |
1.38 |
|
误差F+G |
2.15 |
4 |
0.54 |
|
|
f1-0.01(2,4)=18.00 F1-0.05(2,4)=6.942.3 验证实验 我们按B3C3D1A1和B3C3D1E1的组合分别对不同醇浓度和不同醇沉时间进行验证。结果见(表5、6)。
表5 B3C3D1A1组合实验(不同醇浓度)的干浸膏的得率
试 号 |
1 |
2 |
3 |
醇浓度(%) |
50 |
60 |
70 |
干浸膏得率(%) |
11.43 |
11.17 |
11.10 |
表6 B3C3D1E1组合实验不同醇沉时间的干浸膏得率
试号 |
1 |
2 |
3 |
醇沉时间(h) |
12 |
24 |
36 |
干浸膏得率(%) |
11.30 |
11.45 |
11.2 |
经统计学检验[5],两者P>0.05,即两总体均数无显著差异。
2.4 鉴别试验[6]取干浸膏水溶液进行下表实验,结果均呈阳性
表7 干浸膏水溶液鉴别试验
|
甙 类 |
皂 甙 |
生物碱 |
黄酮类 |
酚 类 |
|
α
萘
酚
试
验 |
反 应
醋酸浓硫酸
泡沫反应 |
碘化汞钾试验
碘化铋钾试验 |
醋酸镁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
氯化铁试验 |
3 结果与讨论
3.1 感冒茶干浸膏中的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故本实验用水提醇沉法进行提取。
3.2 干浸膏的鉴别反应表明其有效成份在提取过程中并未损失。
3.3 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煎煮次数(B)是影响干浸膏得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煎煮时间(C),而浓缩比例(D),醇沉浓度(E),醇沉时间(A)为次要因素,不具有显著性。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依结论最优实验组合为A0B3C3E0,其平均点及95%可信区间的估计范围10.83(10.03、11.63%)。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确保生产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故选择最佳提取工艺为A1B3C1D3E1。即水提3次,每次2 h,浓缩1∶1,醇沉浓度50%,醇沉时间12 h。附:感冒清处方:感冒茶干浸膏100 g、穿心莲叶20 g,盐酸吗啉胍12 g,氨基比林12 g,扑尔敏0.5 g。
感冒茶干浸膏处方:山芝麻70 g、岗梅130 g、板蓝根140。大青叶60 g,鬼针草100 g。
参考文献
1.张冠生等:中华口腔科杂志 1985;20(1):34
2.中药大辞典(上下),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1986;126、178、1121、1251、1694
3.中国药典:1995;二部,附录,47
4.徐吉民:正交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北京,1987;31,32
5.杨树勤编: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6;24
6.王宪楷: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6;108,171,28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