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引起浆细胞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5期第12卷 病例报告
作者:韩艳秋 包莉杰
单位:韩艳秋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血液组*;包莉杰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科**
关键词:脓毒血症;浆细胞;外周血;骨髓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农民,因寒战、发热、周身疼痛8 d,于1998年7月27日住院。入院前8 d在劳动中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40.3℃,同时出现右脚拇指红肿痛,3 d后右脚拇指甲床下有脓汁流出;出现左上肢、右下肢及腹壁局限性肿痛,双足底部皮肤散在瘀斑,病后输用青霉素无效。查体:体温39℃,脉搏90次/min,BP 14/9 kPa,急性重症病容,衰竭状态,表情痛苦,双足底皮肤可见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上中腹部可见10 cm×7 cm表面红、有波动感的脓腔;肝、脾未触及;左上肢肘下可见10 cm×10 cm大小表现红肿、略有波动感的脓腔,右下肢3处散在红肿区,其中大腿内侧有一15 cm×15 cm的红肿区,搏动感不明显,右脚拇指红肿,甲床下有脓汁流出,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入院时WBC 11.2×109/L,杆状核粒细胞0.63,分叶核粒细胞0.14,淋巴细胞0.04,浆细胞0.19,浆细胞绝对值2.13×109/L,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见大量中毒颗粒。尿常规:RBC 18~满视野/HP,Pr ~,颗粒管型2~4个/HP;肾功Urea 17.7~30.0 mmol/L,IgG、IgA、IgM均正常;HIV抗体检测(-);尿本周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7.5 g/L;脓汁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先锋必、环丙沙星等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NAP阳性率100%,积分362;骨髓增生活跃,粒∶红=8.5∶1,粒系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红系受抑,巨核系正常,血小板散在可见,浆细胞0.27,其中原幼浆细胞1/3。ECG: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X线片:胸片、头颅、骨盆片均正常。B超:双肾弥漫性损害。住院两周后复查,BPC、WBC及DC恢复正常,血离子恢复正常;肾功:Urea 19.9 mmol/L,Cr 142 umol/L,UA 193 μmol/L,CO2-CP 25 mmol/L;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巨核系均正常,浆细胞0.05。出院后3个月复查:肾功正常,尿常规正常,骨髓象正常,未见浆细胞。诊断:脓素血症伴外周血、骨髓浆细胞增多,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期间行腹壁、右下肢、左上肢脓肿切开引流,切开时流出淡黄色脓汁,无味,量为80~100 ml。由于感染重,肾损害明显,大量蛋白尿,住院期间曾出现全身压陷性水肿,经用先锋必、氧氟沙星等等抗炎治疗,同时加强支持疗法,输血、血浆、白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3个月门诊复查,患者完全康复。
2 讨论
严重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较为常见,多为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本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素血症,其感染程度重,血液细胞形态学上除有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表现外,尚出现了外周血及骨髓中浆细胞增多情况,比例较高,分别为0.19及0.27,外周血浆细胞绝对值2.13×109/L,且骨髓中原幼浆细胞占浆细胞的1/3,达到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的标准,但该患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各项化验恢复正常,骨髓象恢复正常。实属脓毒血症引起的外周血及骨髓浆细胞增多,且发病时血小板少,临床上少见,易误诊为浆细胞白血病,值得借鉴。
邮政编码:内蒙古, *010059 **010010
1999-01-21 收稿 1999-05-11 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