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前列腺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膀胱癌一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膀胱癌一例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年第11期第19卷 病例报告

作者:张泓 薛艳萍 肖志坚 赵耀中 马建军 卞寿庚

单位: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得以长期生存,伴发第二肿瘤的情况已不少见。但急性白血病与恶性肿瘤叠合的报道甚少。我院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膀胱癌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女,41岁。因月经量增多18天,牙龈出血伴乏力11天,皮肤瘀斑3天,于1997年8月21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牙龈渗血,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瘀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肛门见外痔。外周血象:血红蛋白71g/L,红细胞2.61×1012/L,白细胞2.8×10/L,血小板56×10/L,网织红细胞0.022,中性杆状核细胞0.04,中性分叶核细胞0.16,中性粒细胞0.16,淋巴细胞0.35,单核细胞0.01,原始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27。尿常规:潜血(+)、蛋白(+)、红细胞15~23个/HP。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减低,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795。骨髓细胞染色体t(15;17),6q/46,XX。PML/RAR融合基因阳性。骨髓细胞免疫分型:CD、CD19、CD33占30%以上,HLA-DR阴性。出凝血检查:PT延长4秒,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半定量减少,FDP、D-二聚体增高。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IC纤溶亢进期。给予全反式维甲酸60mg/d诱导分化,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小剂量肝素、6-氨基己酸纠正DIC。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好转,外周血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减少,出凝血检查正常。但患者仍间断出现肉眼及镜下血尿,B超显示膀胱右输尿管入口处可见一1.4cm×1.3cm×1.6cm中等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样,位置固定不随体位移动。后经膀胱镜证实该肿块为膀胱肿瘤。于维甲酸治疗的第47天骨髓达完全缓解后,转外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Ⅱ级)。

  讨论:通过复习本病例应得到如下经验:①APL经维甲酸治疗骨髓达完全缓解,出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而临床仍有出血时,应考虑到相应器官白血病外疾患。②APL特异性染色体改变为t(15;17)(q22;q11); i(17q),也可累及(11;17)。如果合并有其它染色体改变,应考虑到合并第二肿瘤的可能性。另外,膀胱移行细胞癌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具有多源性和异质性两大特点。遗传学方面的检查发现有1,3,6,7,9,11,17号染色体丢失与易位。Knowles等发现,最常见的特异染色体位点上的杂合性丢失发生部位在9号染色体,其次为11,17号染色体。本例患者15,17,6号染色体有异常,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常见染色体有2条是重叠的,其所发生的两种肿瘤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尚待探讨。

(收稿:1997-11-13)

(校对:董文革)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卡介苗和干扰素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焦点新闻
·白细胞介素6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核因子激活的
·急性白血病患者止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患者酪氨酸激酶基因BMX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t(8;21)白血病随访中的应用
·直接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
·婴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
·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一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Mac-1、LFA-1、L-选择素的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