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大肠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肠癌4例误诊分析

大肠癌4例误诊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第29卷 误诊分析

作者:王纪青

单位:王纪青(晋城市民医院 048000)

  我院自1995年至1998年9月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发现有4例曾不同程度误诊为阑尾炎。尽管两者临床表现有时极为相似,但作者认为只要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以病史、体格检查与必要辅助检查着手,是可以减少误诊率的。

  1 临床资料

  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41岁、49岁、53岁、60岁。1例在我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证实阑尾无炎性改变,发现盲肠部肿物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解证实为盲肠癌;1例在某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诉右下腹仍隐痛,误认为是术后肠粘连等引起,术后半年入我院行下消化道造影示右半结肠癌收入院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某县医院按急性阑尾炎治疗27 d无好转,后转入我院按阑尾周围脓肿应用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注射治疗7 d,腹痛、发热、腹部包块及压痛、血常规检查明显好转,出院前1 d行下消化道造影示盲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另1例患者以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盲肠癌,二期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4例患者目前仍健在。

  2 讨  论

  阑尾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没有功能的残余器官,但近年来们发现阑尾具有鸟类法氏囊的功能,属于中枢免疫器官,有对抗致癌的肠病毒、消弱其致癌的作用,因此阑尾作为体免疫防卫功能不容忽视。同时由于阑尾与大肠特别是右半结肠在解剖及生理上的密切关系,故临床上两者容易误诊,临床上避免大肠癌的误诊应从术前诊断开始。从我院资料可以看出,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阑尾炎患者,如果①既往有慢性腹痛,大便习惯性改变及粘液血便。②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低热、贫血,尤其是难以纠正的贫血。③术前阑尾炎征象不典型或近期表现为阑尾脓肿,经抗炎治疗肿胀不能完全消失或一度消失又复发。凡具备其中之一者,均应加强对大肠癌共存的怀疑[1]。我院误诊4例患者3例有大便习惯改变,1例为阑尾脓肿消炎后未完全消失伴贫血及体重下降,以后均通过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当然,若术前怀疑阑尾炎的诊断,术中特别是检查发现阑尾与临床表现不符时,更应仔细检查回肠末端、盲肠及更远一点的结肠,以免漏诊。但是由于大肠癌生长缓慢,结肠腔较宽大,故大肠癌早期可能不具备排便习惯改变、肠道梗阻症状,尤其是阑尾炎症明显,术中证实为阑尾炎且可完全符合临床表现时,给早期大肠癌患者诊断带来困难。这就要求对于阑尾术后患者进行短期及长期随访。短期随访的目的主要是对漏诊大肠癌的补救,一般为4~6个月,这段期间的阑尾切除患者若出现腹痛、低热、贫血、不全梗阻等不应单纯用残余炎症、肠粘连等解释,应首先想到大肠癌的存在可能,尤其具有持久瘘道形成者。我院1例患者在某县职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右侧阵发性腹痛、贫血等,以不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不好,转我院行纤维结肠镜及钡灌肠诊断为盲肠癌入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长期随访的目的是因阑尾切除后免疫功能低下,大肠癌发病率较正常群高,随访以半年一次为宜,大便潜血可作为最简便的复查方法,必要时行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证实为大肠癌应如何处理,应根据全身及腹腔局部情况而定,可一期也可二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我院4例患者行Ⅰ、Ⅱ期右半结肠切除术均有,且术后效果均好。但笔者认为,由于Ⅱ期手术术前准备充足,肠道准备洁净,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好,安全系数高,故以Ⅱ期手术治疗为佳。

  作者简介:王纪青,男,1963年4月生,主治医师,晋城市民医院,048000

参考文献

  1,孙兆颜.国内大肠癌诊治近况.医师进修杂志,1986,1:23

  2,黄莛庭.今日的急性阑尾炎问题.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7,6:327

(收稿日期:1999-12-1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细胞粘附分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