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06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0年第3期第12卷 临床报道
作者:金永明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院 157000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小针刀疗法;手法;临床研究
自1997~1998年,作者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0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男54例,女52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1~40岁17例,41~50岁54例,51~60岁26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20年,平均32个月。有明显外伤史者6例,劳损史者86例,余无明显原因。
1.2 诊断分型 本组106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其中颈型10例,神经根型40例,椎动脉型32例,交感神经型4例,脊髓型2例,混合型18例。
1.3 X线表现 本组106例X线颈椎五位像(正位、侧位、双斜位、开口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体位 患者俯卧位,头伸出床边前屈,充分显露头、颈及肩背部。
2.2 选点定点 在病变节段选定2个治疗点,即颈椎棘间点和棘间旁点,依病变节段不同,在颈、肩、臂、背处软组织硬结、索条处选定3~9个治疗点,依次用龙胆紫做标记,常规碘酒、酒精消毒。
2.3 操作方法 棘间点进针时要使刀口线与棘突顺列平行,刀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皮下,达下位棘突骨面,调转刀口线90°,与棘间韧带纤维呈垂直切开棘间韧带。棘间旁点选在棘间点两侧旁开1.5cm处,进针时要使刀口线与棘突顺列平行,刀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皮下,达椎板、关节突或横突骨面后调转刀口90°,切开相应部位的黄韧带、关节囊,横突间韧带。对颈、肩、臂、背等处的硬结、索条等病变组织,先做与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纵向切开,然后再横行剥离。每点治疗时都应做到充分松解。治疗1次未愈者,隔5~7天可再行上法治疗。
2.4 手法治疗
2.4.1 项部松解 病人俯卧治疗床上,头部探出床头,前屈位。医生一手扶持下颌部,另一手下压顶枕部,助手在对侧扶持双肩部,令病人尽量前屈颈部。与此同时,医生下压顶枕部,助手向相反方向拉肩部,以瞬时力将病人颈部牵引并行最大屈曲。有时可听到轻微的撕裂音。可视松解情况作1~2次。
2.4.2 两点一面复位 病人仰卧位,头顶平齐床头。首先捏拿颈项部肌肉2~3遍,达到放松的目的。然后行颈部纵向牵引3~5分钟,接着行两点一面复位。棘突右偏者,术者左手示指勾住棘突右侧,拇指推顶住左侧横突;棘突左偏者,术者右手示指勾住棘突左侧,拇指推顶住右侧横突。术者另一手压在颌面部,让病人尽量转头(右偏者向右转,左偏者向左转),达到极限时,以瞬时加力的闪动手法,将移位的颈椎复正,有时可听到响声。术后再做纵向牵引3~5分钟。
2.4.3 吊悬牵引复位 在牵引架上行颈椎前后、左右移位的复位。病人正坐于牵引椅上,上颈椎牵引带重约8~12kg;以前后、左右摆动的手法予以复位。
2.4.4 术后处理 手法复位后,颈围固定2~3周,起到稳定颈椎、促进恢复的作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累时有轻微症状。可:症状部分消失,功能有所改善。差: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反见加重者。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06例,针刀治疗1~3次共283次,平均2.25次。手法治疗均为1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优67例,良24例,可12例,差3例。未出现副损伤和并发症,详见表1。
表1 106例分型疗效统计表
|
例数 |
疗效评定 |
优良率
(%) |
优 |
良 |
可 |
差 |
颈 型 |
10 |
8 |
2 |
- |
- |
100 |
神经根型 |
40 |
26 |
10 |
4 |
- |
90.00 |
椎动脉型 |
32 |
23 |
6 |
3 |
- |
90.62 |
交感型 |
4 |
2 |
1 |
1 |
- |
75.00 |
脊髓型 |
2 |
- |
- |
1 |
1 |
0 |
混合型 |
18 |
8 |
5 |
3 |
2 |
72.22 |
合计 |
106 |
67 |
24 |
12 |
3 |
85.84 |
3.3 术前后X线片复查改善情况 如表2所示。术后对比屈度恢复最理想,各种位移也大部分改善;唯有间隙狭窄改变小;骨质增生无改变。
表2 106例术前后X线五位像变化改善情况统计表
|
术前例数 |
术后改善例数 |
改善百分比(%) |
变直 |
74 |
72 |
97.30 |
反屈 |
48 |
47 |
97.92 |
屈度加大 |
11 |
11 |
100 |
椎间狭窄 |
64 |
16 |
25.00 |
骨质增生 |
79 |
0 |
0 |
成角 |
56 |
56 |
100 |
棘突偏歪 |
79 |
68 |
86.06 |
椎间孔小 |
56 |
39 |
69.64 |
双边影 |
83 |
58 |
69.88 |
齿突偏歪 |
12 |
9 |
75.00 |
位移 |
69 |
59 |
85.51 |
4 讨论颈椎病多由颈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而致局部出血、渗出、水肿,在吸收和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了粘连、结疤和挛缩等病理变化;从而破坏了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使颈椎失稳而致椎体错位、旋转等;偏离了正常的位置。应力过高点即产生了骨质增生。这些软组织病变、椎体错位和骨质增生,就挤压和牵拉了颈部神经、血管等组织,出现临床症状。虽然保守治疗方法很多,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软组织损伤和力平衡失调的问题。所以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
针刀疗法是根据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针对因软组织损伤所形成的粘连、结疤和挛缩而施行的一种闭合性松解术;使连结在颈椎功能单位后部的椎板间、椎弓间、横突和棘突间以及颈、肩、臂、背等处的病变组织得到彻底的剥离松解,恢复椎体力平衡。再用手法纠正椎体错位和颈椎屈度的改变。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就解除了因软组织病变和椎体错位所造成的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牵拉和挤压;消除了各种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前后X线片对比,说明了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反映出颈椎病在X线片上的表现错综复杂。只有掌握了颈椎病在X线片上的异常改变,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治疗。
1999-10-23收稿
1999-12-20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