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肩胛区域疼痛100例
广西中医药 2000年第1期第23卷 手法医学
作者:零家干 韦桂甘
单位:零家干(马山县民族医医院 530600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同富街5号);韦桂甘(马山县民族医医院 530600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同富街5号)
关键词: 颈椎病;肩胛区域疼痛;手法▲
颈椎病引起肩胛区域的疼痛〔1〕,临床上常易误诊。近年来我们诊治100例,现报道并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年,平均3个月。
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100例均有颈椎病症状,如颈僵、痛、活动受限,肩胛区域持续性胀、钝痛、刺痛,朝轻暮重,患肩活动不受影响〔2〕,上举上肢疼痛反而减轻,压颈试验阳性,肩胛区域无压痛点,患者颈前斜角肌肿胀、触痛明显;X线片示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改变,青年颈椎病患者退行性改变不明显,特别以C5~6椎间隙变窄意义更大;头带牵引疼痛减轻。排除肩周炎、急性臂丛神经炎、胸背肌筋膜炎、滑囊炎、急性钙性肌腱炎、菱形肌损伤以及其他胸腹部内科疾病。
2 治疗方法
先行颈椎枕颌布托牵引30min,然后让患者坐在推拿椅上,行颈部点、按、推、拿、、斜扳等手法,再用拇指放在同侧的锁骨上窝上,触及肿胀压痛明显的颈前斜角肌后用力点、按、分筋、理筋,可根据病人耐受程度施行不同力度,直到肩胛疼痛缓解为止,术毕配合内服葛根木瓜汤与四物汤加减。
3 疗效判断
3.1 疗效标准 痊愈:肩胛区域疼痛消失,颈部活动不受限。显效:肩胛区域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肩胛区域疼痛减轻,但未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痊愈8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本组总有效率100%。随访1年,仅有1例复发,再行手法治疗而愈。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因右肩胛部胀痛1年就诊。患者3个月前曾到南宁某医院行颈椎X线摄片、胸部CT扫描检查后诊断为“胸背肌筋膜炎”,给予局部封闭、理疗,未见缓解,欲行软组织松解术,病人拒绝。查:颈部活动可,压颈试验阳性,右肩胛区域肌肉无萎缩,感觉无障碍,无压痛点,肩部活动正常,颈前斜角肌肿大、压痛明显,并牵涉右肩胛部,定位模糊、深在。颈椎X线片示:C5~7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C5~6椎间隙变窄。诊为颈椎病肩胛区域疼痛。给予牵引、手法治疗配合内服中药,9天后,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5 体会
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隙、椎间孔变窄,椎体、椎间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结构松弛不稳,失去平衡。这一系列病理改变造成周围软组织炎症水肿,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症状;颈前斜角肌肿胀后,进一步加重神经压迫症状。本组100例病人中,皆出现肌痛性疼痛征象,提示运动神经受压迫。
解剖学上,C4~6部分神经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当下颈段椎体病变同时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时,颈椎病诊断较容易,但当仅肩胛背神经受压迫,刺激出现支配区域的疼痛时,常易漏诊、误诊。
采用颈椎牵引,扩大椎间隙、椎间孔,使椎间隙负压增大,促进水份吸收,减轻神经压迫刺激症状,同时可解除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自由基、致痛物质,使椎间关节平衡,生理弧度、周围组织扭曲痉挛得到调整和恢复。配合中药内服更达到活血止痛、消肿,营养神经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编辑:林江)■
参考文献:
[1]江湘保,鲁周同. 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3):46.
[2]侯熙德.神经病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5~86.
收稿:199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