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与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与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新中医 1999年第1期第31卷 实验研究

作者:祁建生李秀娟 杨春波

单位:祁建生李秀娟 杨春波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福州市五四路

关键词:胃炎;分类;辨证分型;红细胞膜;酶学;Na(+)K(+)转运ATP酶;代谢

  提 要 测定了102例慢性胃炎病和30例正常基础和胰岛素刺激后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含量及24 h 尿17-OHCS排出量,结果表明:脾胃湿热膜NaK-ATPase活力和细胞内能量代谢亢进;脾胃气虚膜NaK-ATPase数量有一定程度减少,细胞内能量代谢在应激情况下有所减退;脾肾气虚不论基础或应激情况下膜NaK-ATPase活力均明显减退,细胞内能量代谢严重低下,已经失去代偿功能。尿17-OHCS与NaK-ATPase和ATP存在正相关,因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明“肾”对“脾胃”的影响。

  红细胞膜NaK-ATPase是推动细胞内外Na、K作跨膜转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酶类,它与其它膜ATPase一道共同完成细胞内外离子转运、交换,旨在保持细胞内正常离子浓度。Lubin·M和Cahnin·F〔1〕研究表明细胞内K是R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的要素之一,因此细胞内正常离子浓度是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本文对102例慢性胃炎病和30例正常进行了基础和胰岛素刺激后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内ATP含量及24 h 尿17-OHCS排出量测定。另外还初步完成了12例慢性胃炎病胃粘膜和红细胞膜NaK-ATPase的相关实验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2例慢性胃炎病选自福建省第二民医院脾胃专科门诊和住院病,其中男44例,女58例;平均年龄42.90±10.24岁;所有病均经胃镜和胃粘膜组织活检确诊,无合并心肺、肾脏等疾病,中医证型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3〕结合临床症状并经治疗验证而确定。

  1.2 辨证标准 ①脾胃湿热:舌苔黄腻,胃脘、胸脘或脘腹闷、胀、痛;口苦而粘;食欲不振,舌质红或淡红、体胖齿印;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脉濡缓或濡数;大便溏。②脾胃气虚:食欲 减退,大便溏泄,食后脘胀;消瘦,体倦乏力,头晕,神疲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脉虚无力;口淡,呕吐,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肠鸣,虚胖,面色萎黄,唇淡气短,排便无力,白带清稀,浮肿,咳痰多清稀,失眠,小便清长。③脾肾气虚:除脾虚诸症外,兼见腰膝软,眩晕耳鸣,夜尿多。

  2 实验方法

  2.1 红细胞膜NaK-ATPase试剂盒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酶活力测定方法系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稍作改进。

  2.2 红细胞ATP 含量测定系参考李玉奎〔4〕、赵中辛〔5〕的方法,荧光素酶系上海植物生理所产品,用Backman LS-7800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样品ATP发光度,以μmol/mgHb 表示ATP含量。

  2.3 胰岛素刺激试验参照V.R.Agawal的方法〔6〕,每份肝素抗凝血分置两管,每管2 ml,第1管加40 μIU胰岛素,为胰岛素刺激管;第2管不加胰岛素为基础管,两管同时置37℃保温1 h,然后分别测定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和红细胞ATP含量,保温过程中每隔5 min 振摇试管1次。

  2.4 24 h尿17-OHCS测定法采用L.Kornal改良的Poter-Silber显色法〔7〕。含量单位 μmol/24h。

  3 结果

  3.1 酶促反应时间以30min为宜,酶活力单位:在37℃条件下每mg膜蛋白所含 NaK-ATPase水解ATP产生 1 μmol磷为1个单位,即1 μmol Pi/mg膜 Protein/h。

  各生化实验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表1 4组各项生化实验指标测定结果(±s)

  n 基 础

  NaK-ATPase

胰岛素刺激后

  NaK-ATPase

基 础

  ATP

胰岛素刺激后

  ATP

24h尿 17-

  OHCS(μmol/24h)

正 常 组 30 1.19±0.40 1.61±0.49 0.18±0.06 0.23±0.08 21.58±5.71
脾胃湿热 32 1.50±0.47 1.99±0.50△※ 0.19±0.06 0.27±0.09 20.69±6.29
脾胃气虚 30 1.19±0.49 1.43±0.42 0.18±0.09 0.20±0.13 17.20±5.49△※
脾肾气虚 40 1.09±0.85 0.87±0.75 0.07±0.04 0.07±0.04 12.81±5.2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01 △与基础比较 P<0.05,P<0.01和P<0.001

表2 各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相关分析

  基础NaK-ATPase 刺激后NaK-ATPase   24h尿17-OHCS
r P r P r P
基础ATP 0.2271 <0.05       0.3257 <0.01
刺激后ATP     0.4481 <0.01   0.4823 <0.01
24h尿 17-OHCS 0.2448 <0.05 0.3939 <0.01

  注:△正常30例+慢性胃炎病102例,总例数132例

  12例慢性胃炎病基础胃粘膜NaK-ATPase活力与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呈正相关(r=0.6878,P<0.05);胰岛素刺激后两者之间r=0.7689,P<0.05。4 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说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基础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比正常明显提高,这是机体对湿热致病因素和各种内源性调节因素作出的一种代谢性效应;酶活力提高必然增加细胞内ATP消耗,从所测ATP含量数值,该组红细胞基础ATP仍略高于正常水平,表明脾胃湿热证基础酶活力和基础能量代谢呈代偿性提高;尿17-OHCS测定结果表明这组病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保持正常水平。脾胃气虚基础酶活力和基础ATP含量与正常值相同,但比脾胃湿热明显降低,说明脾胃气虚组织细胞代谢对外源性病理刺激和各种内源性调节作用的效应有所下降,尿17-OHCS测定结果提示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病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比正常和脾胃湿热证病明显减退。脾肾气虚,基础酶活力较正常和脾胃气虚呈下降趋势,比湿热证明显降低,该组基础红细胞ATP含量不及正常和其他两组的1/2,表明脾肾气虚酶活力已明显失代偿,细胞内合成ATP能力降低相当严重,尿17-OHCS测定结果说明该证型病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严重减退。

  胰岛素刺激能明显提高正常、脾胃湿热病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细胞内ATP含量也明显增加,同时湿热组酶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脾胃湿热细胞膜NaK-ATPase和细胞内能量代谢对胰岛素刺激效应比正常明显亢进;脾胃气虚酶活力在胰岛素刺激后虽然也明显高于基础酶活力,但比湿热组明显降低,比正常组也有所下降,胰岛素刺激后ATP含量比基础量未能明显增加,但比湿热组明显降低,比正常组有所下降;说明脾胃气虚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和细胞内能量代谢对胰岛素刺激效应已经有所下降;脾肾气虚胰岛素刺激后酶活力和细胞内ATP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同时与自身基础数值没有变化,进一步证明脾肾气虚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已完全失去代偿能力。

  本文研究结果说明脾胃湿热证病基础NaK-ATPase活性代偿性增高及对胰岛素刺激作用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酶分子的转换率和增加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来实现的;脾胃气虚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所减退,提示膜NaK-ATPase在数量上有一定程度减少,细胞内能量代谢尤其在应激情况下有所减退,表现在酶分子不论在基础状态下的代偿能力还是对胰岛素刺激作用的效应方面都明显低于湿热证病;脾肾气虚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红细胞膜NaK-ATPase数量进一步明显减少,细胞内能量代谢严重低下,提示该组病在基础状态下酶分子的转换率已达最高程度,所以对胰岛素刺激呈阴性反应,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NaK-ATPase的调节不论在酶分子的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另外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下降导致细胞内ATP含量明显减少,这也严重抑制了酶分子的活性。更进一步证明“肾”(虚)对脾胃的影响作用〔8〕

  ★福建省卫生厅资助课题(编号:9516)

  参考文献

  1 Yoshimitsu Maede et al.NaK-ATPase and Ouabain Binding in Reticalocytes from Dogs with High K and Low K Erythrocytes and Their Changes during Mataration.The.J.of Biolog Chem.V.260.No6.1985,3337-3343

  2 中华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104,91

  3 中华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995.1

  4 李玉奎,孟先钧,宋旭华,等.生物发光法监测RBC-ATP 含量的初步报告.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11(8):432~434

  5 赵中辛, 王萱仪,杜竟辉.应用生物发光技术测定组织胰腺活力的观察.江苏医药,1986(12)∶662~663

  6 Argawal VR et al.In vitro insuline action on Erythrocyte glucose metabolism. Diabetologin,1988(31)∶51~53

  7 Reddy WJ Modification of the reddy-jenkins-thorn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17-OHCS in urine Metab Clin and Exptl,1954(3)∶489

  8 祁建生,陈红玉.慢性胃炎中医脾、肾虚证尿胃蛋白酶和17-OHCS测定结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1)∶27

修回日期:1998-01-1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健脾和胃益气活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临床观察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