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三七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三七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第22卷 中医药实验研究

作者:石雪迎 赵凤志 戴欣 方杰 杨会敏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关键词:三七;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病理形态;大鼠;维甲酸

  摘要: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热糊复合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和维甲酸对胃粘膜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逆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维甲酸对胃粘膜病变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大鼠的全身状态较差,提示中药三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一定优势。

Morphologic Observation of Sanqi on Rat Precancerous Lesion with

  Experimental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Shi Xueying (石雪迎), Zhao Fengzhi (赵凤志), Dai Xin (戴 欣), et al.

  (The Affiliated Dongzhim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ABSTRACT:Replicate the rat model by methods of phlorus spring insertion and hot paste, observe effects of Sanqi (Notoginseng) and tretinoin on the morphologic change of gastric mucosa. The results showed an efficacy of Sanqi on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hich could also reverse the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atypical hyperplasia. The tretinoin had also good effect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but the rats showed a worse general condition, which suggested Sanqi's action on precancerous lesion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KEYWORDS: Sanqi; Atrophic gastritis; Precancerous state; Pathologic picture; Rat; Tretinoin

  三七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活血止血,行瘀定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消炎、预防肿瘤等作用[1]。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初步观察到含有三七的中药方剂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明确三七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50~300 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七粉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药房提供;维甲酸由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批号:961101。CMIAS-008保真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总医院研制。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复制 按赵凤志等[2]的方法,将大鼠麻醉下开腹,暴露胃,在距幽门0.2 cm少或无血管区切一小口,置入长1.5 cm、直径0.3 cm的不锈钢弹簧,弹簧一端通过幽门环后,缝线固定两端和中间,缝合胃壁及腹壁切口。术后恢复性饲养1周,开始灌胃50~60℃含15%NaCl的热淀粉糊2 mL/次,每周2次,持续15周。造模结束后,将存活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予三七粉0.6 g/(kg . d)]、阳性对照组[予维甲酸40 mg/(kg . d)]和阴性对照组(予蒸馏水2 mL/d)。此外还设有一个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于实验第16周末处死,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周6次,连续12周,至实验第28周末全部处死。

  1.2.2 胃粘膜病理形态学观察 (1)胃粘膜大体形态观察:观察并记录胃粘膜皱襞改变、胃壁的薄厚、胃粘膜表面增生结节以及糜烂和溃疡等情况。(2)组织学观察:胃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计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例数。(3)图象分析仪形态定量测定:应用图象分析仪对HE切片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大鼠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测指标为:粘膜腺体层厚度/粘膜肌层厚度(L1/L2),每张切片测量10个视野,胃体部、胃窦部各5个取平均值;大鼠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检测指标为:腺上皮细胞核面积/胞浆面积;腺体有核带面积/细胞总面积(ING);沿细胞核近管腔缘连线构成的不规则圆的周长/等面积圆的直径(P1/D1);腺管外周长/等面积圆的直径(P2/D2),每张切片测量10个视野,取平均值。

  2 结果

  2.1 动物一般情况

  实验第16周末,模型大鼠明显消瘦,蜷卧,毛竖立无光泽,进食减少,模型组体重(417.4±28.6)g,显著低于正常组(466.4±28.4)g,P<0.01。治疗12周后,蒸馏水组和维甲酸组动物仍消瘦,体重分别为(438.0±34.0)g和(413.4±20.2)g,喜蜷卧,皮毛散乱无光泽;三七组则毛色光润,体重增加达(479.4±30.4)g,显著高于蒸馏水组和维甲酸组,P<0.05、0.01。

  2.2 胃粘膜大体病理改变

  正常组大鼠粘膜呈粉红色,有光泽,被覆较多粘液,粘膜皱襞表面光滑,走向规则,胃壁弹性良好。造模16周时,大鼠胃壁弹力减弱,粘膜层变薄,色苍白,皱襞变平或走向紊乱,有的粘膜表面黄染。胃窦部可见一至数个灰白色结节,有的形成息肉状或菜花状隆起,质地偏硬。部分大鼠胃粘膜尚有糜烂灶或溃疡形成。治疗12周后,蒸馏水组病变有加重趋势。三七治疗组较模型组或蒸馏水组病变有明显改善,已基本接近正常组。维甲酸组粘膜病变亦有较明显的改善。结果见表1。

表1 三七对大鼠胃粘膜大体病理改变的影响

组 别 例数 糜烂或溃疡 皱襞紊乱 粘膜变薄或皱襞平坦 增生结节 粘膜黄染
正常组

10

0

0

0

0

0

模型组 11 6** 7** 9** 9** 5*
蒸馏水组 10 6* 6* 9** 10** 5*
三七组 9 3 0△△,▲▲ 3△,▲ 2△,▲▲ 1
维甲酸组 8 2△△,▲ 2 4 2△△,▲▲ 1

    注:与正常组比*P<0.05 * *P<0.01;与模型组比△P<0.05 △△P<0.01;与蒸馏水组比▲P<0.05 ▲▲P<0.01

  2.3 胃粘膜组织学观察

  正常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缺损或脱落,腺体形状规则,大小基本一致,腺上皮细胞多呈单层排列,固有层偶见少许慢性炎细胞浸润。粘膜肌层平滑肌呈环行排列,未见增生及向粘膜层深入现象。造模16周时,大鼠出现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为粘膜腺体减少,体积缩小,部分腺体呈囊性扩张,固有层可见多数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有淋巴滤泡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粘膜肌层增厚,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增生并向粘膜层腺体间伸延。有8只大鼠尚伴有不同程度的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表现为腺体大小、排列和形状不规则,出现共壁或“背靠背”现象,腺上皮细胞大小形状不一,核浆比增大,胞浆嗜碱性增强,分泌现象减少或消失,部分细胞排列成多层或呈乳头状增生。3只大鼠出现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治疗12周后,蒸馏水组粘膜病变未见恢复,且有加重趋势,表现为萎缩灶范围加大,粘膜肌层平滑肌向粘膜伸延程度加深,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肠上皮化生例数增加。三七组粘膜病变明显减轻,萎缩性灶消失或减小,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灶消失,但仍有近半数大鼠(4例)固有层炎细胞浸润比较明显。维甲酸组粘膜病变改善主要表现在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灶基本消失(仅1例尚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对胃粘膜萎缩病变虽有一定作用,但仍有4例存在轻、中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固有层有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结果见表2。

表2 三七对大鼠胃粘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组 别 例数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正常组

10

1

0

0

0

模型组 11 11** 10** 8** 3
蒸馏水组 10 10** 10** 8** 5*
三七组 9 4△△,▲ 1△△,▲▲ 0△△,▲ 0
维甲酸组 8 5* 4*,★ 1△△,▲▲ 0

  注:与正常组比*P<0.05 **P<0.01;与模型组比△△P<0.01 与蒸馏水组比▲P<0.05 ▲▲P<0.01

  2.4 胃粘膜病变的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造模16周时,大鼠粘膜厚度明显变薄,反映胃粘膜萎缩程度的L1/L2值明显降低,较正常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反映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指标N/C、ING、P1/D1、P2/D2等比值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治疗12周后,蒸馏水组病变程度加重,胃窦部L1/L2值较模型组进一步降低(P<0.05),而ING、P1/D1、P2/D2等比值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三七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和蒸馏水组均明显改善(P<0.01),维甲酸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和蒸馏水组亦有明显改善,但L1/L2值与三七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三七对大鼠胃粘膜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的影响 (x±s)

组 别 例数  腺胃部L1/L2

N/C

正常组 10 10.615±1.975 5.896±1.021
模型组 10 1.949±0.389** 1.265±0.201**
蒸馏水组 10 1.843±0.479** 1.089±0.147**,△
三七组 9 7.678±1.854**,△△,▲▲,## 3.678±0.851**,△△,▲▲,##
维甲酸组 8 3.658±0.817**,△△,▲▲ 2.720±0.750**,△△,▲▲
组 别 例数

ING

P1/D1

P2/D2

 

正常组 10 0.277±0.022 0.544±0.022 3.525±0.077 3.428±0.071
模型组 10 0.511±0.032** 0.746±0.042** 4.175±0.088** 3.688±0.076**
蒸馏水组 10 0.540±0.082** 0.782±0.024**,△ 4.391±0.096**,△△ 3.953±0.087**,△△
三七组 9 0.256±0.029*,△△,▲▲ 0.562±0.031△△,▲▲ 3.577±0.031△△,▲▲ 3.491±0.078△△,▲▲
维甲酸组 8 0.243±0.029△△,▲▲ 0.511±0.039△△,▲▲ 3.560±0.114△△,▲▲ 3.441±0.077△△,▲▲

  注:与正常组比 **P<0.01;与模型组比 △P<0.05 △△P<0.01;与蒸馏水组比 ▲▲P<0.01;与维甲酸组比##P<0.01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到三七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大体观察和光镜观察表明三七能明显治疗大鼠胃粘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七能显著提高反映胃粘膜萎缩程度的L1/L2值,明显降低反映不典型增生程度的N/C、ING、P1/D2 P2/D2等比值。但组织学观察也表明,与我们以往观察的中药复方相比三七对胃粘膜炎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提示单味三七可能对炎细胞浸润较少的单纯胃粘膜萎缩有较好的疗效,而在胃粘膜炎症较明显时则需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维甲酸作为一种分化诱导剂较多地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近年来也有在动物实验中或临床上将其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结果表明有一定的疗效[3,4],但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部分还有口干、骨关节疼痛以及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我们的实验同样观察到维甲酸组大鼠胃粘膜病变虽然有所恢复,尤其是对不典型增生作用明显,但大鼠的一般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表明维甲酸在治疗胃粘膜病变的同时,也对机体造成了损伤。因此我们认为,将维甲酸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仍需慎重,而中医中药有着显著的优势。

  作者简介:石雪迎,女,30岁,在读医学博士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本祥主编.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07~824

  2 赵凤志,鲁香凤,戴 欣,等.三种水煎方剂对实验性慢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胃液pH、胆酸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488~492

  3 李春启,刘为纹,房殿春.实验动物胃粘膜癌前病变的模型建立、发生机理及其逆转治疗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4,16(1):5~9

  4 瞿尔鑫,朱 斌.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安徽医学,1997,18(4):1~2

(收稿日期:1999-01-0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表现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