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定喘丸治疗支气管哮喘61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3期第6卷 经验交流
作者:李俊成 田银海 许 焱
单位:454171 河南省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二分院气管炎哮喘专科
我院1996~1998年10月采用口服宣肺定喘丸治疗支气管哮喘6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诊断符合如下标准〔1〕:(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任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1例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3~14岁21例,15~70岁34例,>70岁6例;病程1~25年;合并慢性气管炎8例,Ⅱ度肺气肿6例。对照组59例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2~14岁18例,15~70岁32例,>70岁9例;合并Ⅰ度肺气肿4例,慢性气管炎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相似,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宣肺定喘丸(河南省濮阳气管炎研究所监制)分为370粒(老宣肺)和360粒(新宣肺)2种。14岁以下者服老宣肺,14岁以上者服用新宣肺。成人量第1日1次口服20粒,以后每次加服5粒,最大量120粒/次,每日3次,于饭后口服;儿童酌减。根据病情酌加抗咳喘丸5粒,每日3次,3~9日停药。待患者肺部音消失(大约20~28日左右)加服慢阻固本丸(阳虚者选用)或哮喘固本丸(阴虚者选用),每次20~40粒,早晚各1次,饭前口服。同时予维脑路通0.4 g、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清开灵注射液60 ml、25%硫酸镁10~20 ml,加入10%葡萄糖300 ml中,每日1次缓慢静滴;双黄连粉针80 ml加入10%葡萄糖300 ml中静滴,每日1次。患者在服药期间感冒时加用抗咳喘丸或抗感冒咳喘丸(注:慢阻固本丸、哮喘固本丸、抗咳喘丸及抗感冒咳喘丸均为河南省濮阳气管炎研究所监制)。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需连服1~3个疗程。
1.2.2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口服氨茶碱0.2 g,每日3次;博利康尼2.5 mg,每日3次。必要时选用激素及抗生素等。疗程同治疗组。
1.2.3 不良反应处理:吐酸明显者另服复方胃舒平片或雷尼替丁;因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者加服前列康或竹林胺片;出现四肢颤抖较重者酌加安定片口服。
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1年以上未复发;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亦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25%~35%,或治疗后FEV1(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
例
数 |
痊
愈 |
临床控制 |
显
效 |
好
转 |
无
效 |
总有
效率
(%) |
治疗组 |
61 |
49 |
6 |
2 |
2 |
2 |
96.7* |
对照组 |
59 |
28 |
10 |
6 |
6 |
9 |
84.7 |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65,*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痰饮阻于肺部,遇诱因而发。发作时痰气交阻,肺气失于肃降,表现为邪实之症。如反复发作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平素表现为肺、脾、肾气虚的症状〔2〕。
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传统治疗多采用抗过敏、β受体激动剂,应用激素、抗生素等。往往对于病情只能控制,未能有效地根治〔3〕。我们多年研究认为,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忽视了呼吸道局部因反复感染造成的炎性病灶的修复治疗措施,忽视了对呼吸道局部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措施。对本病的研究,直观单纯地抓住致敏原和过敏性变态反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和症状,忽视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生存关系和过敏性变态反应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自稳调节系统的功能变异。过敏性变态反应在呼吸道表现的咳嗽、哮喘的现象是标,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抗病能力失常是内在本质。基于这种认识,根据解毒消肿、改善通气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改善肺弹性功能、健脾补肾调节整体功能的原则,我们采用超常量的中西药物,通过有效地抗菌、抗病毒、解痉、平喘,消除急性炎性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多和慢性炎性病灶(溃疡性),使阻塞的气道通畅,恢复通气功能。维脑路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对抗5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损伤,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水肿〔4〕。硫酸镁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阻断外周肌肉神经接头,产生镇静、平喘、松弛平滑肌的作用〔4〕。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通络醒神开窍的作用。丹参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扩血管、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4〕。口服宣肺定喘丸具有宣肺、定喘、通气、改善血液循环、修复变应性炎症损伤组织、消除症状的作用。哮喘固本丸和慢阻固本丸都是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健脾补肾、滋阴培元的途径,达到稳定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适应性调节和抗病能力,改善气道高敏状态的作用。抗咳喘丸、抗感冒咳喘丸能及时把反复发作的病灶和症状控制在萌芽状态,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此法是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常规治疗与临时控制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经临床观察表明,此法确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系列药物服用量大、时间长,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本研究系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获国际传统医学新技术金奖
作者简介:李俊成,男,36岁,副主任医师。善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科疑难病,1996年承担推广《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支气管哮喘防治技术”的工作。荣获局科技进步奖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
4 参考文献
1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4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67
3 陈国桢主编.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940
4 陈新谦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53,305,237
(收稿:19981026 修回:199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