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观察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观察

天津中医 2000年第1期第17卷 临床报道

作者:冯有为 林红伍

单位:300011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东院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胃动素;胃泌素

  摘要 为进一步发展祖国医学,笔者选择了以探索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采用近代生命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观察急性发作哮喘病血浆内胃动素(motilin)即内源性强力胃肠运动刺激激素作为指标,希望能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解释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的关系。通过对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观察,并设立了心力衰竭对照组12例病与非胃肠疾病对照组15例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急性哮喘发作病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心衰组和胃肠病组比较分别为P<0.0025,P<0.05。而后两组之间比较,P<0.25,没有差异,证实笔者的假说。且发现非胃肠病组中唯一的肺炎病血浆胃动素水平仅为15.6pg/ml,为本组中最低者,且与非胃肠病组的平均值143.606pg/ml,相差甚远,说明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的不可分性,即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4-5392(2000)01-0018-02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和肺在功能上有相互联系,其经脉亦相互络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唐宗海在《医经精义脏腑之言》中说:“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与现代医学相比较,祖国医学更早地提出体各脏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识,更完整地从整体水平认识疾病,解释体生理现象。在漫长的类历史中更是无数次验证了中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正确性,在临床中常常遇到哮喘或肺炎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腹胀,大便干燥,秘结,每次采用药物等方法将肠道通畅后,往往喘息才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础,笔者采用对比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方法以探索支气管发病机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 对象

  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93年制定的哮喘诊断和分期标准,男3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52.14岁。心力衰竭对照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8~73岁,平均60.25岁。为周期住院病,其中肺心病右心衰竭4例,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左心衰竭8例,包括冠心病5例,先心病主动脉狭窄1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均经临床、放射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等证实。非胃肠疾病对照组15例,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肺结核、肺炎等病,男7例,女8例,年龄18~70岁,平均50.80岁。

  2 方法

  患者晚饭后禁食水,于第2天晨取卧位,肘静脉采血送检。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胃泌素检测药盒系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所提供;胃动素药盒由天津医科大学提供。仪器采用美国Packard公司生产的5002B晶体闪烁分析仪。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协助检测。

  3 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心力衰竭组与非胃肠病对照组的血浆胃泌素与胃动素检测结果见附表。

附表 哮喘、心衰及非胃肠病组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s)

组别 n 胃泌素(pg/ml) 胃动素(pg/ml)
哮喘组 7 184.054±207.667 15.571±13.880
心衰组 12 96.042±130.179 260.80±192.734
非胃肠病组 15 143.606±142.050 202.553±296.182

  经统计学处理血浆胃泌素水平在哮喘组,心衰组与非胃肠病对照组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血浆胃动素含量,哮喘组明显低于心衰组和非胃肠病对照组,分别P<0.0025,P<0. 05,心衰组与非胃肠疾病组比较,>0.25,无明显差异。4 讨论

  胃泌素是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约为2000,是由胃幽门窦和十二指肠粘膜所分泌。作为胃肠激素——胃泌素的生理机能更能作用于消化腺,以促使其分泌为主。而对消化道的机械运动作用不强。依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参照通大肠而宣肺气的治疗原则,故在本课题研究中将胃泌素作为以胃肠动力性激素——胃动素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内部参照对比物。胃泌素的生理作用[5]包括:1)促进胃底腺分泌盐酸;2)促进胰液中HCO3-的分泌(抑制吸收),也能促进胃液和胰液中酶的分泌;3)降低幽门括约肌,Odd括约肌,回盲部括约肌等的紧张性;4)加强下部食道括约肌的紧张性,观察未发现血浆胃泌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生血浆含量下降的趋势。

  胃动素[5]是一种胃肠多肽激素,与胃肠运动紧密相关。1975年Dryburgh等首次建立了胃动素的放射免疫分析,为各种疾病时血中胃动素含量改变提供了检测手段。1990年国内也建立了血浆胃动素放射免疫分析法。胃动素是由十二指肠粘膜分泌的,也是一种多肽,分子量2700,可刺激胃及肠管的机械性收缩运动。作为消化道运动激素,胃动素直接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的细胞受体,静脉注射外源性胃动素可引起胃和上部小肠产生消化间期综合肌电Ⅲ相,诱发强力收缩和小肠明显的分节运动,这种运动周期性发生,每次持续约25分钟,并向小肠远端传播,从而缩短小肠传递时间(Smallboweltransittime,SBTT)。黄裕新等[2]的研究亦证明胃动素主要作用于小肠,因为血浆胃动素与小肠传递时间显著负相关,即血浆胃动素越低,小肠传递时间越长,提示内源性血浆胃动素同样具有促进小肠运动功能并加速小肠传递,这种作用比外源性胃动素刺激所致小肠传递的加快更具有生理意义。认为通过探测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可有助于判断小肠的运动及传递。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地下降,与心衰组、非胃肠病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 0025,P<0.005。认为此系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物质基础之一。有关胃动素在各种疾病时变化的联系目前报道不多见,黄裕新等[4]的研究发现,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仅胆汁返流性胃炎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浆胃动素表现出有意义的下降;胃癌、肝硬化、慢性腹泻病呈现出有意义的升高;而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原发性肝癌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郭启均等[3]的观察发现,老年组、肺癌组、肝癌组、胃癌组、结肠癌组和胃癌术后组均较中青年正常对照组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国外报道引起胃动素升高的疾病有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切除术后及慢性肾衰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怀孕时血中胃动素水平则下降。目前尚未见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的报道。应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祖国医学理论的实质,对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的医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和肺在功能上有相互络属。中医认为肺气宜降,若肺气为邪壅闭,宣降不利,常表现为咳嗽,甚则喘息。皆因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下降而排泄通达,反之大肠积滞不通,亦能影响肺之肃降。认为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就是大肠壅闭的病因。在非胃肠病对照组中1例肺炎病的血浆胃动素水平仅为15.6pg/ml,是本组最低者,且明显低于本组的平均值143.606pg/ml,此亦是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的证据之一。依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是血浆胃动素的认识,以输入外源性的胃动素,或采用提高内源性胃动素水平的方法,或是应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措施,亦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16(增):5

  2 黄裕新,许才绂,冯英明,等.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的临床初步观察.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第2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2:58~60

  3 郭启均,卢妙茹,赵力,等.老年和呼吸消化系统肿瘤病血浆胃动素的变化.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第3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54~55

  4 黄裕新,许才绂,张少玲,等.血浆胃动素与小肠传递时间关系的初步探讨.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第3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41~43

  5 莫剑忠,萧树东,王承党.胃肠激素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9

(收稿日期:1999-10-2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许建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学术思想简介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