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近况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近况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7期第21卷 综述

作者:张艳梅 指导:柯新桥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97级硕士生(430061)

  近年来,各地运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急性发作期 国内各地常将本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热两型。苏惠萍[1]采用通腑法治疗,寒哮用自拟Ⅰ号方(生大黄5~10g,瓜蒌、苏子、杏仁各10g,炙麻黄9g,细辛2~3g),热哮用Ⅱ号方(生大黄10~15g,瓜蒌、石膏各30g,苏子、杏仁各10g,炙麻黄6g),先后观察58例,总有效率达91.4%。陈济德[2]则将本病分为寒哮,热哮及寒热错杂型,取苏子降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并用。寒哮用炒苏子、前胡、半夏、旋覆花、川厚朴、当归、肉桂、鱼腥草、地龙、白芥子,甘草;热哮去肉桂、白芥子,加桑白皮、黄芩、瓜蒌;寒热错杂型则在前方基础上去桑白皮、前胡、鱼腥草、甘草,加丹参、白芥子、葶苈子、泽泻、肉桂与代赭石。共观察65例,总有效率达89%,显效率达80%。

  哮喘发病多有宿痰,故在辨证中,当结合痰进行辨证。吕同杰[3]据多年经验分为:①实痰冷哮,治宜温肺散寒、降气化痰。拟青龙三石汤(桂枝、甘草、干姜、五味子、麻黄、杏仁、胆星、白芍、细辛、皂角炭、半夏、苏子、鹅管石、海浮石、代赭石、葶苈子、石韦)治疗;②实痰热哮,治宜润肺化痰、通宜泻热,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枸杞、玄参、桑白皮、麦冬、白芍、黄芩、山豆根、桔梗、麻黄、杏仁、川贝、生石膏、甘草);③虚证哮喘,治宜固摄定喘、扶正祛邪,拟固摄纳气汤(熟地、枸杞、鹅管石、玄参、麦冬、附子、炮姜、苏子、葶苈子、麻黄、杏仁、鹿角胶、阿胶、沉香粉、甘草)。杨一中[2]采用自拟麻杏葶苈汤(麻黄10g,葶苈子、杏仁、地龙、法半夏、大枣各15g,甘草6g)治疗60例。分风寒伏饮、痰热壅肺及痰浊犯肺三型,其中Ⅰ型加细辛、干姜、桂枝、射干、苏子、白芥子、款冬花、紫菀,共奏疏风散寒、温肺化饮、降气平喘之效;Ⅱ型加石膏、天竺黄、瓜蒌皮、芦根用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降逆平喘;Ⅲ型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厚朴,共奏祛痰消滞、顺气降逆平喘之功。其中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赖祥林[5]分痰热阻肺与痰浊恋肺两型,前者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定喘汤或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常用药物如麻黄、苏子、贝母、天竺黄、白果、冬花等;后者化痰降浊、止咳平喘,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化裁,常用药物如陈皮、半夏、白芥子、茯苓、胆南星、苏子、厚朴、莱菔子,治疗总有效率达98%。

  1.2 缓解期 哮喘缓解期常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亏虚,兼有宿痰内伏。武丹 平[6]分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三型。其中肺气虚用玉屏风散(黄芪20g,白术15g,防风、太子参各9g)加减;脾气虚用六君子汤(党参30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6g,陈皮12g,半夏9g)化裁;肾气虚用肾气丸(熟地24g,茯苓、山萸各10g,山药15g,泽泻、丹皮、肉桂、附子各9g),疗程半年,总有效率约92.6%。赖祥林[5]主张分肺气不足与肾不纳气两型,其中前者以益气养阴、补肺定喘法,用生脉散合补肺汤或补中益气汤,常用药物如参、麦冬、五味子等;后者用补肾纳气法,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或七味都气丸合参胡桃汤,总有效率约达98%,陈超[7]主张缓解期分气虚、阴虚、阳虚三型,基本方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陈皮、姜半夏、炒苏子、乌梅、地龙、磁石、补骨脂、胎盘、桃仁。其中气虚型加黄芪;阴虚加麦冬、沙参;阳虚加附子、肉桂,总有效率达91%。

  久病必虚,因虚致实,造成虚实夹杂。郭传沛[8]采用扶正祛邪法治疗,拟方黄芪、白术各30g,党参、厚朴各20g,防风、柴胡、茯苓、苏子各10g。分痰热伤肺、寒痰壅肺及肺脾肾虚三型:其中Ⅰ型去苏子、党参,加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板蓝根;Ⅱ型加附子、桂枝、五味子、生姜;Ⅲ型加熟地、麦冬、乌梅、胡桃肉、当归;结果:痊愈27例,好转8例,复发5例。

  2 专方专药

  2.1 以麻黄为主的宣肺平喘方剂 传统平喘药大多具有解痉作用,麻黄辛散开宣、透邪外出,兼可肃降肺气、下气平喘,是一味疗效显著的平喘药物。常配合解痉药地龙、僵蚕、蝉蜕用于对哮喘的防治。刘氏[9]拟小青龙(桂枝、法夏、白芍、五味子、炙麻黄、干姜、甘草、细辛)治疗32例,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3%。李卫山[10]以麻杏石甘汤(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6g)治疗30例,另设对照组(服强力安喘通)30例,15天为1个疗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100%与83.3%。胡文家[11]以二麻四仁汤(蜜炙麻黄、麻黄根、甘草各5g,桃仁、杏仁、白果仁、郁李仁、冬花、百部各9g,车前草24g,土茯苓、忍冬藤各30g)治疗113例,设复方氨喘片对照组,结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症状计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杜宝荣[12]取麻杏芩龙汤(麻黄、杏仁、黄芩各10~15g)地龙15~30g,鱼腥草、全瓜蒌各30g,法夏6~10g,生姜3~6g,炙甘草5g)治疗50例,总有效率88%。

  2.2 活血化瘀为主的方剂及药物 活血药可加快血流,增加肺循环,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阻塞,进而达到平喘作用。徐振华[13]拟方(丹参、虎杖、泽兰、地龙、生山楂、大黄、降香)治疗69例,设氨茶碱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12%与76.92%。王学东[14]取天地哮效灵方(制大黄、桃仁、莪术、地鳖虫、天龙、地龙、白芍、制黄芪、熟地、川朴、甘草)治疗,设博利康尼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与60%;肺功能(FEV1%、PEFR)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夏氏[15]用丹参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23例,吸氧及常规处理;治疗组27例,用丹参20ml,硫酸镁2.0g、5%GS 500ml静滴。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及预后上均优于对照组。

  2.3 宣肺平喘与活血化瘀方同用 两类方剂及药物合用较用单味药疗效更佳。宁卫国[16]拟活血平喘汤(丹参15g,当归、桃仁、地龙、前胡、杏仁各10g,麻黄3g,熟地、红参各12g,仙茅、淫羊藿各10g,五味子6g)治疗45例,设海珠喘息定对照组,疗程均1个月,结果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邵辰荣[17]用川芎平喘合剂(川芎、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荆芥子、胡颓叶、细辛、辛夷、生甘草按一定比例制成口服液)治疗,设氨茶碱对照组50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2%与62%。

  2.4 扶正祛邪方剂的应用 药物包括黄芪、党参、白术、仙灵脾、紫河车、蛤蚧等。具有补益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对致敏物质的敏感性的功效。赵贵铭[18]取培东平喘散(紫河车、蛤粉、地龙、甘草)治疗108例,设氨茶碱地塞米松对照组108例,3个疗程后,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许德盛[19]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其中寒喘标本兼治20例,用补肺定喘汤(麻黄、杏仁、半夏、黄芪、太子参、补骨脂、淫羊藿各9g,细辛、苏子、陈皮各6g);单纯治标组21例,用小青龙汤;热喘标本兼治38例,用清肺补肾汤(黄芪、杏仁各4.5g,射干6g,金芥麦根15g,桑白皮、麻黄、生地、黄芪、麦冬、补骨脂、山萸各9g,生甘草3g);单纯治标组38例,用定喘汤。14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四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76.2%、89.5%、68.4%。标本兼治两组肺功能FEV1%、PEFR、HLA-DR+细胞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张金磊[20]分局部治疗与整体功能调节2个阶段,其中治标证用宣肺定喘丸(马兜玲、射干、五味子、白芨、甘草);进而在标证控制的基础上服用哮喘固本丸(生熟地、麦冬、参、五味子、磁石)调节机体整体功能;对照组采用抗菌消炎(皮质类激素、SMZ、青霉素)、抗敏(口服息思敏)、平喘(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结果:近期疗效临床控制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4.67%与34.76%,P<0.01,有显著性差异;远期疗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1.33%与9.76%,P<0.01,差异较显著。张惠勇[21]用健脾温肾膏(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谷芽、麦芽、淮山药、菟丝子、补骨脂、蛤蚧)治疗65例,总有效率达84.5%。

  3 针灸及其它疗法

  3.1 针灸治疗 胡金生[22]针灸治疗过敏性哮喘分气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前者取百会、上星、印堂、通天、迎香、中府、合谷、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后者取大椎、定喘、喘息、风池、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共治疗25例。其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张宪增[23]分虚实两型,实证主穴:肺俞、大椎、天突、天星、足三里,配穴:膻中、合谷、内关;虚证主穴:肾俞、气海、关元、天星、俞府,配穴:足三里、肺俞、天突、膏肓。高洁[24]报道,针刺加拔火罐治疗100例,主穴:肺俞、大椎、定喘;配穴:天突、膻中、中府、风门、膏肓、合谷、天泽、足三里、鱼际、列缺、丰隆。每次取3~5穴,用梅花针均匀叩打背部俞穴至皮肤微出血,然后将火罐拔于刺络处。该法对于发作期疗效颇佳。共观察100例,痊愈15例,占15%,总有效率达93.0%。

  3.2 敷贴 萧桂芳[25]取小青龙汤化裁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389例(将白芥子粉用姜汁调配成2~3cm圆饼贴于穴位)。取穴:第1组:大椎、肺俞(双)、膏肓(双);第2组身柱、定喘(双),每次取1组穴,两组交替,总有效率达93.57%。郑亚夫[26]认为夏季伏天气温最高,阳气升浮,气血畅通,趁此时机敷贴穴位,疗效最佳。并用川乌、草乌、桑枝、桃枝、枣枝、槐枝、柳枝、官桂、白芷、当归、白芍、白薇、赤芍、乌药等分组成,用适量麻油浸膏,熬后去渣,用黄丹浸膏、夏季伏天使用。

  3.3 雾化疗法 周明灯[27]用中药炙麻黄、苦杏仁各2g,桃仁、白果、百部、冬花、苏子、车前草、辛夷、苍耳子、茶叶各5g,生甘草3g)雾化治疗1000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依原方药量加1倍,水煎分2次服),5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分别为95%及68%,经R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周庆伟[28]取麻薤合剂(麻黄、薤白、蝉蜕各1.5分,黄芩、乌梅、地龙各1分,制成无颗粒溶液)10ml,加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用舒喘灵喷雾剂,总有效率分别是95%与70%,有显著性差异。

  3.4 其它疗法 有报道[29]采用椒目注射液、全叶青兰注射液快速平喘,疗效颇佳。腕针及电针、中药保留灌肠、山苍子鼻塞剂、定喘搽剂均可快速平喘。此外,随着中医逐渐走向现代化,许多新技术已运用于治疗,新的剂型、新的治疗仪器均已投入临床使用。们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还包括穴位埋藏、气功激发、夏季按摩、激光照射、敷贴配合离子导入、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等[30]

  4 研究述评

  中医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如沈自尹、胡国让、许盛得从1957~1986年的连续实验中认识到,补肾法可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产生影响,通过改善β受体等功能,起到稳定哮喘气道反应性的作用,说明补肾法对根治本病有良好作用。然而,对于急性发作期,目前尚缺乏公认的快速抑制发作、且价格便宜的中成药系列制剂。李氏[31]认为,目前中医药防治哮喘存在的问题是:①多数临床报道处在经验介绍的基础上,重复劳动较常见;②一部分治疗研究性论文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缺乏客观监测指标及对照组,影响到论文的实用价值;③平喘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实验研究开展得不够广泛,并有待于深化。上述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也是中医对于防治支气管哮喘难以取得突破的症结所在。

  对于哮喘病的治疗目的,不外是要使急性发作期病迅速解除症状;使缓解期病能有效预防复发,这一目标正是中医或西医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方向。然而由于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重大突破。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最佳方案应该是,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奏效迅速的西医治疗办法为主,辅以针刺、中药雾化吸入等中医治疗;对于迁延不愈或缓解期的病,则宜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辅以西药,再配合单方、验方及外治等方法;对久病体虚者,则宜强调扶正固本,用补益脾肾之法治疗。

  参考文献

  [1] 苏惠萍.通腑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临床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64

  [2] 陈济德.苏子降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哮喘6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298

  [3] 包培蓉.吕同杰哮证论治经验.中国中医急症,1995,4(1):29

  [4] 杨一中.麻杏葶苈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0例.云南中医药杂志,1997,18(4): 11

  [5] 赖祥林.扶正固本法治疗肺源性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 (10):588

  [6] 武丹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108例.山西中医,1997,13(1):15

  [7] 陈 超.补肾益肺法治疗哮喘病300例.中医函授通讯,1993,12(6):14

  [8] 郭传沛.扶正祛邪法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中医研究,1996,9(2):49

  [9] 刘晓平.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3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17(2):23

  [10] 李卫山.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湖北中医杂志,1999,(1):28

  [11] 胡文豪.二麻四仁汤平喘抗敏作用113例观察.北京中医,1994,(2):28

  [12] 杜宝荣.麻杏芩龙汤控制哮喘发作50例疗效观察.中医研究,1996,9(3):25

  [13] 徐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哮喘69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1996,13(4):10

  [14] 王学东.天地哮灵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天津中医,1996,28(1):24

  [15] 夏世澄.丹参合硫酸镁注射液静滴治疗支气管哮喘27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3):40

  [16] 宁卫国.自拟活血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45例临床观察.安微中医临床杂志,1997,9 (3):131

  [17] 邵辰荣.川芎平喘合剂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 14(8):465

  [18] 赵贵铭.“培本平喘散”治疗哮喘108例的临床观察.中医药研究,1996,(6):13

  [19] 许德盛.扶正法缓解哮喘发作的作用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4):198

  [20] 张金磊.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杂志,1998,39(2):99

  [21] 张惠勇.健脾温肾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65例.新中医,1996,28(10):42

  [22] 胡金生.针刺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医杂志,1997,38(6):344

  [23] 张宪增.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会.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1):108

  [24] 高 洁.刺激拔罐治疗哮喘100例临床体会.中医药信息,1998,(1):48

  [25] 萧桂芳.小青龙汤化裁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389例.广西中医药,1997,20(1):23

  [26] 郑亚夫.奇方敷贴为主治疗哮喘.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12(6):15

  [27] 周明灯.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治哮喘100例疗效观察.中医外治杂志,1997,6(1):24

  [28] 周庆伟.麻薤合剂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河南中医,1997,17(5):289

  [29] 许宏大.中医药快速平喘概况.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7(3):50

  [30] 石效平.外治法治疗哮喘近况.中国医药学报,1994,9(1):51

  [31] 李春生.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89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冷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