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癖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文/ 陈焕然 博士
流行病学
易性癖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男女皆可发病,发病者可见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职业,发病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社会条件、宗教信仰和肤色也不尽相同,并且其发病不限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发病率各家报导不一,一般认为 5-10万分之一。目前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详。
病因学说
易性癖发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尽管有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但目前几乎没有一种学说为大家普遍接受。主要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⑴、生物学学说: 该学说认为易性癖可能是由于在脑分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内核性别与性激素水平相互脱节所致。
⑵、两性体学说: 该学说将易性癖患者看作是两性体。其理论根据源于Goldschimidt对舞毒蛾进行的研究工作。
⑶、脑学说: 该学说推测在易性癖患者的大脑中可能存在着一个不受正常皮质控制而放电的中枢,该中枢产生一种象巴金森氏病和指痛症那样的神经释放现象,认为易性癖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⑷、心理学学说。
(5)、精神分析学说。
临床表现
易性癖者一般在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了易性癖行为。主要反映在性别同一性障碍、性角色反常和性定向倒错等方面。可以慨括如下:
⑴:终生感到自己是异性中的一员;
⑵:具有异性的性行为和不引起情欲的异装打扮;
⑶:对不能从其获得快感的生殖器深恶痛绝;
⑷:鄙视同性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