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1期第12卷 疾病监测
作者:严菊英 周敏 姚亚萍
单位:严菊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浙江 杭州 310009); 周敏(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浙江 杭州 310009); 姚亚萍(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浙江 杭州 310009)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较高的发病率,但病死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为了解本地区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情况,我们于1997、1998年秋冬季节在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粪便标本来源:1997、1998年秋冬季(11~12月份),在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门诊部采集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104份,置洁净的容器内,带冰运送到实验室,置-70℃低温冰箱保存备检。
2.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于广州市珠江生物高科技中心,批号981209,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轮状病毒核酸检测:按照洪涛等的方法[1、2],采用酚—氯仿提取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NA,然后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硝酸银染色判定。实验设阳性毒株对照。按照轮状病毒特有的11条条带带型,根据条带呈3242分布的核酸条带模式,来判断为轮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轮状病毒阳性毒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肠道病毒组提供。
结 果
1.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见表1。
表1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
年份 |
采便例数 |
阳性例数 |
阳性率(%) |
1997 |
53 |
20 |
37.7 |
1998 |
51 |
22 |
43.1 |
合计 |
104 |
42 |
40.4 |
2.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2。
表2 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份 |
疑似病例(岁) |
阳性病例(岁) |
例数 |
≤2(%) |
>2~6 |
例数 |
≤2(%) |
>2~6 |
1997 |
53 |
50(94.3) |
3 |
20 |
19(95.0) |
1 |
1998 |
51 |
40(78.4) |
11 |
22 |
20(90.1) |
2 |
合计 |
104 |
90(86.5) |
14 |
42 |
39(92.9) |
3 |
3.轮状病毒核酸检测:我们对10份ELISA法判定为阳性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有6份出现与阳性对照一致的11条特异性轮状病毒核酸条带。
讨 论
我们对1997、1998年秋冬季在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门诊部就诊的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37.7%(20/53)和43.1%(22/51),在Kapikian等[1]报告的34%~52%范围之内。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者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6岁,其中≤2岁的患者1997年和1998年分别占95.0%(19/20)和90.1%(20/22)。与洪涛等[3]报道的A组轮状病毒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相一致。这年龄组也是今后疫苗预防的主要对象。在10份ELISA法阳性的粪便标本中6份检测到轮状病毒特异性核酸。由于ELISA法的敏感性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高,但后者确认诊断的可靠性更大。通过核酸检测,说明该ELISA法阳性标本的婴幼儿腹泻确实为A组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杭州地区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与世界其他地区[1,3]报告的发病率及发病年龄相类似。■
参考文献:
[1]Edited by B.N.Fields.Virology.Third Edition.New York: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6,1657~1689
[2]奥斯伯.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0~129
[3]黄祯祥.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16~630
收稿日期:199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