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冠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指导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指导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0期第40卷 短篇与个案

作者:赵焕

单位:青岛疗养院266071

  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波动常可引起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或病情加重。为此,笔者对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加以归属,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般资料:本组男72例,女28例;年龄32~86岁。皆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入院治疗,26例并发心肌梗塞。

  心理障碍类型:①易激型: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常因小事而动怒发火。有的虽表面镇定,但已潜在着激怒心理。②恐惧型:常有认知障碍,对自己的疾病估计过重。表现为忧心忡忡,不断摸脉或向医务员探听自己的病情。因此,轻微不适就会很快发展为严重症状,影响治疗效果。③多疑型:对自己的身体过分注意,把胸痛、背痛,甚至手足麻木、眼皮跳等都认为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对医务员说的话特别敏感。④怨恨型:常因一点小事而发泄怨气。总认为家庭或单位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医生诊断、治疗不及时等,遇事与斤斤计较,际关系紧张。这种状况又反过来激惹了心理,使疾病恶化。⑤自卑自弃型:多发于病史较长,病情较重或治疗效果不佳者。表现为情绪低沉,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也不愿意接受治疗,严重时产生厌世情绪或轻生行为。这种患者多有不良的家庭或环境背景。

  自我心理调节指导:①避开刺激,遇事制怒,消除易激心理。大多患者清楚引起自己烦恼的原因。应指导患者尽量避开烦恼因素,随时间的推移,易激心理就会逐渐稳定而趋于平衡。指导患者学会制怒,学会自我安慰和自我控制,这样就能使易激心理不致激动。②正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向患者进行冠心病知识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准确评价自己的身体状况,认识到本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明确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恐惧只会增加治疗困难而毫无益处。③相信医生,消除多疑心理。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可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使其相信医生为其做的检查、判断和治疗。④心胸开阔,宽容大度,消除怨恨心理。怨恨心理常是经受了不良遭遇或挫折而产生的。要指导患者把眼光放远些,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自找气生。⑤自找乐趣,坚定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老年患者容易产生自卑感,应指导其用自我平衡来消除之。如与亲好友谈心,以吐心中苦恼为快;多想愉快和光明,以代偿心情焦虑;当不愉快的事件发生后先不去理它,把精力集中在完成某件愉快的事情上。本组100例患者,通过上述心理调适指导,有58例(占58%)2周内情绪明显好转,42例(占42%)情绪有所好转,但所有患者在住院4周后情绪都有较明显好转,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