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减弱,心血管神经脆弱。冬至积累了“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养生经验,更有增加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的摄取量的养生保健经验。经常服用养生膳或灸养,可以温补阳气。
冬至景象
冬至如约而至,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数九寒天开始了。冬至以前经过了夏、秋两季,地面储存的热量仍有存余,直到冬至,地上还有积蓄的热量仍然可以向空中散发,所以近地面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而冬至日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由于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还会继续下降。
人应冬至
阳气减弱。 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节气气温骤然下降,人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感受寒邪,发生疾病。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心血管神经脆弱。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周时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死,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
冬至养生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由这句谚语就能看出,冬至在养生保健方面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中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冬至日起,善养生者,常炖养生膳来补充脏腑之虚。尤其肾虚或阳气虚者,多服用牵手膳温阳滋阴。冬至日吃饺子,羊肉馅与重要的大茴香花椒等香料配合,口感清香芬芳,据说是纪念南阳医圣张仲景善行。也有的传说是.......
冬至饮食
进补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时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等中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据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发现,在无疾病且身体强壮的状态下超量服用补药,会产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滋补综合症。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既不能猛补或热补,更不能乱补,需要手诊辨证后,在进行量身定制的补,才是真正的补。或者气阴两虚者,可以用平补,比如服用执手膳炖银耳莲米红枣羹等。
多吃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服用润手茶清除呼吸道雾霾尘埃,熟手茶健脾化湿利水,清手膳绿豆茶预防病毒感冒等。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 冬季适度增加全麦面包、稀粥、糕点、苏打饼干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既有助于御寒,又令人欣喜的是微量矿物质硒可以振奋情绪,研究人员建议把面食、点心类食物当做可以吃的抗抑郁剂。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改善心情,虽然效果慢一点,但更合乎健康原则。此外,冬季适度增加全麦面包、稀粥、糕点、苏打饼干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有助于御寒。
增加维生素的摄取与吸收。冬季缺少蔬菜,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因此饮食中应特别注意增加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等蔬菜;以及柑橘、苹果等水果。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冬至起居
注意防寒保暖。冬至以后,气温比较低,天气寒冷,尤其是夜晚多在0℃以下,因此白天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夜晚要多盖棉被,不要开窗睡觉。
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平时应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偶尔洗一洗冷水浴,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经常佩戴灸神通/灸炁通/灸穴宝灸神阙、命门温补脾肾阳气,增强人体抵抗力,顾护阳气,增加人体御寒能力。
谨防老年病复发。老年人的体温本身就低,进入冬季,体温会更低,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同时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老年人应注意居室保暖,少外出,非不得已要外出时,要多穿衣服以御寒。在公园晨练时,家人应陪伴在其身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