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属于中医学狐惑病的范畴,它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风湿类疾病。全国名中医张鸣鹤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他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肯定的疗效,且有望彻底治愈。现将其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医案一则介绍如下。
医案患者,男,28岁。2016年7月11日初诊。患者于1周前出现双眼结膜红肿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现患者双眼结膜红肿,视物不清,时感痒痛,左眼不适感明显;口腔内可见绿豆大小黄色溃疡面2处,疼痛明显;双肘关节、双膝关节时有疼痛,双下肢散在枣核大小结节性红斑,质硬色红,皮温高,疼痛显,时有瘙痒,针刺反应阳性;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慌,无外阴溃疡,胃脘部时有疼痛,咽痛不舒,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现未服用任何西药。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可,吸烟史7年,日15支,无饮酒等不良嗜好。
化验检查:C反应蛋白23.2mg/L,血沉31mm/hr,血常规:白细胞10.7×109/L,抗核抗体(ANA)(-),可溶性核抗原(ENA)(-)。
诊断:(湿热内蕴型)狐惑病(西医称为贝赫切特综合征,即白塞病)。
治则: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甘草泻心汤加减:半枝莲30g,金银花20g,连翘20g,黄芩15g,黄连10g,黄柏12g,熟大黄10g,桃仁10g,红花10g,夏枯草20g,野菊花10g,荜澄茄12g,甘草15g。24服,水煎服,日1服,服6天停1天。
西药:醋酸泼尼松片5mg/天,碳酸钙D1/天。
8月12日二诊:口腔溃疡已愈合,双眼结膜充血,双肘关节、双膝关节偶有疼痛,双下肢仍有结节红斑,舌暗红苔白,脉弦。接上方去半枝莲,加龙胆草12g,石斛10g。服法同上。
9月14日三诊:口腔溃疡消失,眼炎消除,双下肢散在结节红斑,双肘关节疼痛,口渴欲饮,乏力,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均阴性。
方药:金银花20g,连翘20g,丹皮20g,熟大黄12g,黄连10g,生地榆20g,桃仁10g,红花10g,莪术15g,荜澄茄12g,山慈菇12g。服法同上。
10月11日四诊:口腔溃疡无新起,双下肢结节红斑大部分消退,无新起,口中异味,大便干,时心烦,舌红苔白,脉弦细。醋酸泼尼松片已停用。药用:金银花20g,连翘20g,丹皮20g,黄连10g,熟大黄10g,赤芍20g,莪术15g,桃仁10g,红花10g,荜澄茄12g,甘草15g。服法同上。之后每月均有来复诊,在上方基础上加减。
2017年1月27日五诊:病情稳定,口腔溃疡无反复,结节红斑已消退吸收,遗留局部色素沉着,多汗,舌暗红苔白,脉弦。处方调整:金银花20g,连翘20g,丹皮20g,黄芩15g,黄连10g,黄柏12g,熟大黄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20g,荜澄茄12g,甘草15g。隔日服用1剂。
患者之后坚持服药,病情稳定,无特殊不适,后改为每周服用2剂,以巩固疗效。
按贝赫切特综合征即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累及所有形态及管径的血管,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部病变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累及关节、肺、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因尚未明确。其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狐惑病”相似,《金匮要略》对此有专篇论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甘草泻心汤主之”“目赤如鸠眼”“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诸多论述将此病归于热病的范畴,多是由感受湿热毒邪而成本病的。
张鸣鹤认为贝赫切特综合征多由脏腑功能失调,致湿热蕴毒,伏藏于内,或外感湿毒之邪,湿热浊毒流注,火毒循经上攻所致。本着“因炎致痹”“炎生热毒”“因炎致瘀”的观点,热毒为本病的关键。因此清热解毒应为贯穿疾病始终的治疗原则。常用金银花、板蓝根、黄芩、黄连等清解阳明气分热毒;连翘、半枝莲、丹皮、生地榆、夏枯草等清除血分热毒。清热解毒药中大多性味苦寒,易导致泄泻,从而使邪气有所出,迅速清除热毒。若热毒症状不甚减轻,可加用大黄,多用熟大黄或酒大黄,量宜轻,缓泻而不峻泻,故应中病即止。苦寒药多易损伤脾胃,故需要顾护胃气,多用荜澄茄、砂仁、吴茱萸等温热之品,既可制约诸药之苦寒,又可健运脾胃。重用甘草有其特殊的意义,甘草,味甘,性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草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同时有抗炎、抗过敏、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且甘草的适当应用,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而又不会增加激素的副作用。张鸣鹤在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时多生、炙甘草同用,用量一般在20~30g左右,即生甘草10~15g,炙甘草10~15g,生甘草善于清热解毒,炙甘草善于益气扶正。临床上大剂量应用甘草并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活血化瘀是根治本病的另一重要途径。2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表浅或深部的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狭窄与栓塞。故血瘀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张鸣鹤多运用活血化瘀药,如:丹皮、赤芍、桃仁、红花、莪术等疏通脉络,防止血栓形成。肠白塞病另当别论。(解泽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