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口渴不欲饮 指口虽渴但不想饮水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9-07
漱水不欲咽,指患者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常见于热性病热入营血或瘀血内阻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患者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温病条辨·下焦篇》第20条“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口渴不欲饮,指口虽渴但不想饮水。常见于:①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造成的,常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②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体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③瘀热搏结,津液缺乏和有形瘀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呈现口渴但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
 
口渴不欲饮与漱水不欲咽,二者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临床表述?仍是不同疾病之不同临床体现?澄清这个问题,需从源头下手,先要搞清口燥与口渴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胜则肿,燥胜则干。”故口燥亦即口干也。《中医药根本名词》解说口干:“指自觉口中津液缺乏,但没有饮水要求,或饮水很少的体现。”口渴,“指自觉口中枯燥而欲饮水的体现。”《景岳全书·传忠录》:“凡患者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国家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标准推广》把口渴界说为:“病症名,简称渴。”以口中枯燥,喜饮水浆为主证者,称为口渴。多因阴津亏本、脏腑热甚所造成的。别的,血虚失濡,水湿、痰饮、瘀血阻滞及脾肾阳气缺乏,水津不化,津不上承皆能导致口渴。李经纬等主编的《中医大词典》解说口干:“口干即口渴”;口渴:“渴指自觉口咽枯燥之症状”“渴指口咽枯燥而欲饮之症”。东汉以竹简为文字记载东西,惜字如金,假如口干表示津亏而不想饮水,那么张仲景用“口干”两个字就能够代替“漱水不欲咽”,而绝不会多写三个字。《伤寒论》320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1条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枯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口燥咽干既有燥实内结,灼伤津液之因,又有肾阴缺乏之果。张仲景未言,但必有漱水欲咽,口渴欲饮之症。所以,东汉时期,口燥、口干及口渴,三者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即口中枯燥,喜饮水浆。故张仲景常“燥、干、渴”并称,如大陷胸汤之“舌上燥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之“大渴,舌上枯燥而烦”“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等。
 
从病机视点讲,在瘀血证及热入营血证中,能够一起见到但漱水不欲咽和口渴不欲饮的症状。在湿温病证中,能不能一起见到上述两个症状?湿温病与热入营血证均为阴阳相合,阳入于阴。热入营血证为热邪深化于营阴,因热邪伤津,故口枯燥而渴。热蒸营阴而使肌体暂时得到濡润,故见漱水不欲咽与渴不欲饮的症状。湿温病为热邪入于湿邪之中,湿裹着热,热蒸着湿,湿邪充满,气机不畅,津不上承,故口枯燥而渴。张仲景有“自利而渴属少阴”“自利不渴属太阴”的明训,脏腑视点讲,渴主要是因为肾的气化功用异常所造成的,湿温病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未影响及肾。津液化生有源,故在见到口渴不欲饮一起,亦应该见到漱水不欲咽。张博闻、文晓娟在2016年《全科口腔医学杂志》宣布《“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机理浅析》一文中明确提出:“口燥与口渴是病者自我感触,其描绘程度因人而异,故笔者以为二者可平等而论之,口燥即口渴;漱水不欲咽即不引饮”“‘但欲漱水不欲咽’与‘口渴不引饮’为同一症状”。此观点与笔者之知道不谋而合,望有识之士斧正。(王金成)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