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胆战心惊 经脉循行方面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3-25
胆战心惊,语出元代郑光祖《刍梅香》:“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形容遇事害怕而出现心慌、心悸、发抖,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的样子。胆战为什么会心惊?在中医理论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经脉循行方面
 
《灵枢·经脉》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循小指次指出其端。”《灵枢·经别》曰:“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灵枢·经别》曰:“足少阳之正……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
 
通过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足少阳胆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脉络、经别、经筋的行走路径上许多部位都有交互贯通,这使胆与心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胆与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原因就在于此。
 
生理方面
 
《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内“盛精汁三合”。是言胆有贮存胆汁的功能。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如《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
 
《素向·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人的精神活动虽然由心主管,但其他脏腑也参与,不同的脏腑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心主宰人的精神思维活动,而胆主决断,亦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也就是说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功能。《灵枢·经别》言“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膺乳者,心之动气所聚之处,其与胆经经脉维系相联,所以胆经与心经气血相通,也就是说胆气通于心。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胆主决断,某些神志活动又决于胆。在神志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这就说明胆的生理功能对于保证心的“君主”作用举足轻重,即心之“主神明”与胆之“中正”密切相关,只有胆气疏泄,精汁清净,气机调畅,心君才能更好地主血脉、主神明。
 
病理方面
 
心总司君火而位居于上;胆附于肝而与肾同源位居于下,其气以降为顺;生理上心之君火必得司降下焦,以温煦下元使肾水不寒,以维持阴平阳秘,使水火相济。胆同肝居于下而性近水,自然有赖于心火的温煦方能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否则胆寒不温而精汁阴冷,必气逆不降而疏泄失调,病症丛生。若心火亢盛,则胆气随逆,致气机郁结而引发胁痛。另一方面,若邪犯胆腑,胆气上逆,会上扰心君,进而腑气不降,精汁污秽而变生湿浊,随气上逆而蒙蔽心窍,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所以临床上常在利胆宁心治法中,配伍除湿化浊消痰的药物,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医学入门》曰:“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汤;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指出胆的功能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胆病常见神思不宁,惊悸多梦,心烦咽干,甚至昏厥;胆气上扰心神,则见哭笑无常;心胆气虚,则虚烦少眠,遇事易惊。对于某些惊悸、虚烦、不寐等精神情志病证,从胆论治,常有卓效。
 
综上所述,胆战心惊一词,从中医理论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阐释,主要体现在胆与心的经脉络属,生理功能与病理联系方面。临床常用的温胆汤,通过加减化裁,可以治疗很多神志疾病,这些理论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马生昌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中心卫生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