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学之气,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临床经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8-02

中医学之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组织的功能活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尽管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可归纳为升降出人四种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体现于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间的协调关系。当升降出入运动障碍,即可产生病变。因此,掌握气的升降出入机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个人对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认识,结合临床经验,试述于下。

一、气机升降出入机理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经络联系,阴阳平衡,营卫气血运行,津液输布,水谷受纳与排泄,呼吸活动等,无不体现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有“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说法。在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过程中,一般来说,在上之气宜降,在下之气宜升,升为升其清阳,降为降其浊阴;出为吐故,弃其糟粕,入为纳新,吸其精微。吐故纳新这一过程周运不息,是人体阴精、阳气、营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素问·六微旨大论》又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充分说明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对人体的重要性。

还需指出,气机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体现出来的。如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火下降而温煦肾水,肾水上升而济心火。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是为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而脾升胃降,尤为重要,因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脾胃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活运。在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中,是相互为用,相互化生,相互制约的,不能太过与不及,且处于相对平衡的协调状态。如饮食入胃,其精微通过脾气之升,使肺得水谷精微并敷布全身,而脾亦得肺气之降,使水液浊者下输膀胱,食物糟粕,传导于大肠,排出体外,并且得肺气之降,又抑肝升太过,以防有碍于脾。又如六腑传化物,不断地受纳和排空,保持虚实交替,有出有入。以上仅是举例而言,实则人体每个部分,都存在着气机升降出入,从而构成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复杂性。 

二、气机升降出入病理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是人体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当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使气机的升降失调,出入无序,该升反降,该降反升,或太过与不及,均可影响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各方面的功能活动,而发生种种病理改变。如脾的清气不升,气血不上荣,可出现头晕神倦,目难启视等症;运化失职,可出现腹胀、纳差、便溏;脾虚下陷,可出现久泄脱肛和内脏下垂。究其病理变化,多与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病变有关。

三、临床应用

运用气机升降出入机理,治疗外感与杂病,有不少的治法。如升阳解表,升阳益气,升清降浊与分消上下,和胃降逆,宣降肺气,平肝潜阳,补肾纳气,交通心肾等等,均为表里上下升降出入失调而设。这些治法,用之得当,疗效满意。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一些验证,现举例如下。

一、湿温发热:湿热邪滞,卫气失宜,清阳被阻,阳气内郁,发热不退。宜遵叶天士之法,“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宜清利湿热,分消上下,宣畅气机,可使热退,常用方剂,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病例  陈某,男,31岁,1978年5月14日初诊。

发热历时兼旬,体温常在38~39℃之间,经西医各项检查,无异常发现,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泻火等剂不效。诊其身热不扬,间有微汗,而热不除,头昏肢重,胸闷腹胀,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濡数。此为湿热内郁,湿重于热,湿遏热伏,致卫气失宣,清阳被阻,而热不退。治宜芳化淡渗,流畅气机,使三焦宣畅,湿热分消。方用藿朴夏苓汤:藿香、淡豆豉、泽泻各6克,厚朴、白蔻仁、法半夏、猪苓各5克,杏仁、茯苓各10克,薏苡仁12克。服4剂即热退,继与健脾益气,佐以渗湿之品,诸症悉除。

二、痞证:胸脘痞满,腹胀欲呕,或肠鸣下利。多由寒热互结,痞塞不通,或因误下,伤其中气,升降失常,阴阳不调,遂成痞证。治宜辛开苦降,散结除痞,常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属。

病例  洪某,女,54岁,1983年4月10日初诊。

素有胃病,此次因受寒而引发,经治3日未缓解,心下痞满烦闷,但满不痛,干呕,不欲食,渴不欲饮,大便溏,苔白微黄,脉沉滑而紧,此为脾胃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调。中阻致痞,治宜寒热平调,开结散痞。处方:半夏、黄芩、太子参各10克,黄连、干姜、桂枝、炙草、生姜各5克,大枣4枚。服5剂,痞满干呕渐已,继服香砂六君汤加减调治。

三、反胃:多因饮食不当,饥饱不常,有伤脾胃,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发为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治宜降气和胃。常用方剂,如旋复代赭汤、大半夏汤。

病例  陈某,男,42岁,1974年9月10日初诊。

近月来食后脘腹胀满,饮食停留不化,必吐出而始快,体质渐瘦,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此为脾胃虚寒,升降失司,发为反胃。治宜温中降逆。处方:赫石12克,人参10克,白术、半夏、旋复花各6克,干姜6克,黄连、炙甘草各3克,生姜1片,大枣4枚。经治2周,反胃渐愈。

四、中风:多因肝阳暴动,气升火升,血苑于上,风火交炽,痰气壅塞,升降逆乱,形成上盛下虚的证候。治宜镇肝熄风,潜阳降逆。常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

病例  肖某,男,64岁,1974年9月12日初诊。

素有高血压病,近3天感头昏胀痛,左侧肢体麻木,今日晨起,忽觉语言蹇滞,左下肢活动受障,入厕后突然昏倒。适余在农村医疗队,急邀余诊,患者神志不清,鼾声入睡,颈项强直,唇口歪斜,面色潮红,左侧肢体软瘫,小便自遗,舌苔黄滑,脉弦劲有力。此为肝阳化风,气血并走于上,发为中风。治宜平肝熄风,潜阳降逆,涤痰开窍。处方:生赭石12克,珍珠母、生石决、龟板、天竺黄、茯苓、钩藤、菊花、牛膝各10克,菖蒲、远志各5克,清心牛黄丸1粒。鼻饲,6小时1次,经治1周,神志渐清,语言能出,小便自主,后遗左侧肢体偏瘫,继用养阴活血通络调治。

五、癃闭:膀胱气化不利,可发为癃闭,小便难出或点滴不通。如由邪郁肺气,上逆不降,气化不及州都,出现癃闭,治宜上清下利,则小使自通,方剂可选用清肺饮之属。

病例  张某,男,67岁,1981年12月4日初诊。

原患前列腺肥大,常有小便不利,现小便癃闭已4天,伴有咳嗽,经用西药抗感染及服乙烯雌酚未效,常用导尿管导尿,遂改服中药。初服通关丸方滋阴助阳,化气利尿,亦不见功。患者仍持续咳嗽,吐痰白粘,胸闷气促,少腹胀满,小便不通,苔滑润,脉弦滑。是为痰饮郁肺,气逆不降,通调失职,上窍闭则下窍亦塞之象。治宜温散痰饮,宣降肺气,开上泻下。处方:苏子、杏仁、半夏、厚朴、前胡、紫菀、茯苓各9克,肉桂、陈皮各6克,甘草5克。连服6剂,咳逆渐已,肺气得降,小便亦通。

(杨安时.气机升降出入机理及临床应用.广西中医药,1986,9(2):9-10,28)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