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浅析寸口配属五脏诊脉法的思维方式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3-06
《黄帝内经》论及寸口、脉口或气口的条文 达 80 多处 [1 ] 。寸口诊脉的部位为桡骨茎突内侧的 一段桡动脉 [2 ] 。中医通过分析寸口脉的位置、速 度、形状、节律、强度等,得出相应的临床意义, 用于指导疾病诊疗。寸口配属五脏的诊脉法是寸口 诊脉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追本溯源分析其配属 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1 寸、关、尺配属五脏的形成过程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详细介绍了尺肤诊脉 法,曰 :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 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 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 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尺肤诊脉的位 置在左右手各分为上、中、下三部,且每个部位分 为内外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五脏及某些部位,为 寸、关、尺配属五脏奠定了基础。

《难经·二难》云 : “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 尺寸者,脉之大会要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 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 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 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在 《黄帝 内经》的基础上 , 《难经·二难》中明确提出寸、 关、尺三分法。寸、尺以关为参照点,关至鱼际方 向为寸,反之为尺。寸、关、尺分别代替尺肤诊脉 中的上、中、下三个部位。

在 《黄帝内经 》《难经》的基础上,王叔和在 《脉经》中言 :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 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 也,……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脾部在右 手关上是也,……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是也” ,明 确提出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分别配属心、肝、 肾及肺、脾、肾。寸、关、尺配属五脏的模式最终 形成,并沿用至今。

2 脉、方位词及寸、关、尺的原义

汉字的造字方式及字形的演变分别蕴含着汉字 的最初含义及发展过程,亦蕴含着某些思维方式。 《说文解字》 [3 ]240 中对 “脉”的解释为 : “ , 血理分,袤行体者。从 ,从血。脉, 或从肉。 ,籀文。 ”脉指分布在全身的血管。脉的篆文为 ,由 、 构成, 为血的篆文; 为 、派的篆 文 。《说文解字》 [3 ]231 载 : “派,別水也。从水从 , 亦声。 ”派是水的派生字,其含义为分叉的水流。 从脉的字形来看,古人已认识到脉中含有血液,且 血与水具有相似性,即两者皆可流动。 《说 文 解 字》 [3 ]58 载 : “左,手 相 左 助 也” ; “右,相助也” 。左、右的象形字分别为 、 [4 ]76 。 左、右最初的含义为左手、右手。随着汉字的发 展,二者演变为方位词。 《说文解字》 [3 ]1 曰 : “ ,高也。此古文上,指 事也,……上,篆文 ” , “ ,底也。指事。下, 篆文 ” 。上的含义为高,下的含义为底部。上、 下为反义词,亦为两分法的代表 。 《说文解字》 [3 ]8 亦曰 : “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古文 中。 ,籀文中。 ”中的含义为内,位于上下之间, 上到中的距离与中到下的距离相等。中的出现标志 着上、中、下三分法的确立。 《说文解字》 [3 ]61, 173 云 : “寸,十分也” ; “尺, 十寸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 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寸尺皆为度量单位,十分 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 《说文解字》 [3 ]249 云 : “关, 以木横持门户也。 ”关,指用木栓横穿门的栓孔, 使门户紧闭。 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变,寸、尺除作为度量单位 外,亦分别指寸口脉的上部、下部; 关在本义的基 础上延伸为寸尺连通的关键部位,即为寸口脉的 中部。

寸部至尺部的总长度为一寸九分。在寸口脉 中,寸、尺被赋予的长度短于两者作为度量单位的 长度。现在较为公认的是,关寸长度各为六分、尺 的长度为七分 [5 ] 。

3 寸、关、尺配属五脏的思维特征分析

3. 1 基于相似方位的隐喻思维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理论之一,亦是一种 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 ( 源域) 向一 个抽象的概念域 ( 目标域) 进行映射,即通过易 理解的事物理解当前较难理解的事物,且源域和目 标域具有相似性 [6 ] 。候寸口脉是古人推测五脏状 况的方式之一。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 ( 源域) 具有相对方位,而分布在人体内的五脏 ( 目标域) 亦处于不同方位。那么基于方位的相似性,寸、 关、尺三部如何与五脏建立联系? 《灵枢·经水》载 :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 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 古人在尸体解剖过程中能详细观察到人体内脏器的 特征。如 《灵枢·肠胃》中详细记载了胃、小肠、 回肠的位置、形态、长短、大小、容量、重量等特 征,曰 “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 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 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 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 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 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 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 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 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 心肺居于胸部,配属两寸; 肝脾居于膈上,配 属两关; 两肾居于脐下,配属尺部 [7 ] 。心肺、肝 脾、双肾在人体内的位置分别为上、中、下,寸、 关、尺亦为上、中、下排列。首先,基于上中下位 置的相似性,寸、关、尺分别与心肺、肝脾、双肾 对应。其次,寸、关、尺配属五脏使用了一对一 ( 一个部位配属一脏) 的原则。双手寸、关、尺的 数量为六个,五脏的数量为五个,如需两者一一对 应,则需要调整五脏的数量,以保证配属的成功。 由于肾为双数,为五脏和六个部位一一配属提供了 可能。再次,在上、中、下方位和一对一配属原则 的基础上,基于左右方位相似性的原则,根据脏器 在体内左右分布的方位分别对应左右手,或进行调 整。如左肾配属左尺,右肾配属右尺; 相对于分布 左右胸腔的双肺而言,心在人体胸腔内居左,所以 优先将心配属左寸,而肺被动对应右寸。 综上,寸、关、尺三部配属五脏的原则包括上 中下、左右方位相似性的配属原则及一对一原则, 其中上、中、下方位相似性的配属原则和一对一原 则,是左右方位相似性配属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3. 2 左肝右脾— — —气运行的原则 一般人体内的肝脾位置为左脾右肝,而左关候 肝、右关候脾,为何没有遵循左右方位的原则? 脏腑最初的概念为解剖器官,其后演变为功能 单位 [8 ] 。现代解剖中肝脏的某些功能隶属于中医 学脾的功能 [9 ] 。中医学所言肝脾不一定是解剖意 义上的肝、脾,有时指的是肝脾的功能。寸口脉配 属五脏,在一定范围内候其气息升降者合理,按严 格配位者牵强 [10 ] 。 气,甲骨文为 ; 金文为 、 ; 篆文为 , 其字形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气具有流动性的特 征 [4 ]399 。 《医学衷中参西录·深研肝左脾右之理 论》 [11 ] 曰 : “肝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 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居左,而其气化之用 实先行于右,故脾脉见于右关。 ”从 “气”运行的 角度阐释左、右手的关部分别对应肝、脾,即肝气 行于左、脾气行于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 3 “三”的解读

为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为什么五脏 在人体中分属上、中、下三部 ? “三”有无特殊的 含义 ? “三”在古人认知过程中具有模式的功能 [12 ] 。 如 《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出 ,“人有三部,部 有三候。 ”数字 “三”作为分类依据对事物或现象 进行命名,是一种思维惯性,如时间有三伏、三 九,地名有三山,伦理有三纲,中医学中有三阴三 阳等 [13 ] 。 数字 “三”的思维于 “又”的字形上亦有所 体现。又的含义与手相关,手的甲骨文为 ; 又的 甲骨文为 [4 ]75 。 《说文解字》 [3 ]58 曰 : “又,手也。 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 ”又指 用手抓、握、把持等含义。通常以三个手指代替五 指表达又的字义。 《说文解字》 [3 ]3 曰 : “三,天、地、人之道 也 。 ”“三”最初为指事字,代表天、地、人之道, 之后演变为数字。寸口脉寸、关、尺三部的划分及 五脏在人体中分属上、中、下三部,皆体现出 “三”的分类模式和思维惯性的特点。此外,寸口 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其缘由可能还包括: 其 一,沿袭 《黄帝内经》中的三部九候法和 《伤寒 论》中的三部诊脉法; 其二 ,“三”指 ( 食指、中 指、无名指) 应诊的便利性。 综上,综合上中下、左右方位配属原则、一对 一的原则 、 “气”的配位法、数字 “三”的分类 法,左、右手寸、关、尺六个部位对应五脏的格局 最终形成,即左寸、关、尺分别对应心、肝、肾, 右寸、关、尺分别对应肺、脾、肾。

4 脉之轻重配属五脏的思维方式分析

《难经·五难》曰 : “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如六 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如九菽之重,与 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 肝部也; 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 重也。 ”轻重指切脉时用的指力 [14 ] 。何谓 “菽” ? 菽即为豆 ,《难经》中借用菽 ( 豆) 的重量,对诊 脉指力予以划分 [15 ] 。指力约为三粒豆、六粒豆、 九粒豆、十二粒豆重量之脉分别对应肺、心、脾、 肝,重按至骨之脉对应肾 [15 ] 。《难经》依据人的手 指按压寸口脉的力度对应人体五脏 ( 肺、心、脾、 肝、肾) ,是以五体 ( 皮、脉、肉、筋、骨) 为中 介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了五行学说中五体对应五 脏的思想。 皮的 篆 文 为 [4 ]328 ,其 中 为 “尸” 的 篆 文 [4 ]18 、 为 “又” ( 用 手 抓、握、把 持 等 含 义) [4 ]75 。皮的字形反映出古代剥去人皮的酷刑。 《说文解字》 [3 ]85 云 : “筋,肉之力也” ,指筋使肌肉 拥有力量。筋的现代含义为附于肌腱、骨的韧带组 织。肉的甲骨文为 [4 ]326 。 《说文解字》 [3 ]81 曰: “肉,胾 ( zi) 肉。 ”肉指切成大块的肉。骨的甲 骨文为 、 、 、 。 《说文解字》 [3 ]380 载 : “骨, 肉之覈也。 ”骨被肌肉包裹,是肌肉的内核。综上 得知,古人对皮、脉、肉、筋、骨的解剖位置具有 一定的了解,即它们的位置为从外到内依次深入, 亦可以说是从上到下逐渐下降。

《难经·四难》曰 : “心肺俱浮,……肾肝俱 沉,……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 。 ” 《难经》中体 现了脾居于中部,从而对应脉之中部的思想。古人 解剖尸体时,能明确观察到五脏在体内由上到下的 分布位置,依次为肺、心、肝、脾、肾。所以五体 配属五脏遵循的原则为皮、脉、骨 ( 由表到里) 分别对应肺、心、肾 ( 由上到下) 。结合 “脾居 中”的思想,调换肝脾位置,即脾位于五脏中间, 肝位于脾之下,所以肉、筋分别对应脾、肝。 在五体配属五脏的过程中,皮、血、骨 ( 从 表到里或从上到下的结构) 与肺、心、肾 ( 从上 到下的结构) 一一配属,体现出以结构相似性为 基础的隐喻思维方式,所以基于五体配属五脏理 论,脉之轻重 ( 三菽之重、六菽之重、按之至骨) 分别配属肺、心、肾,亦是隐喻思维方式的体现。 综上 ,《难经》中脉的力度轻重配属五脏的思 维方式为: 隐喻思维、五体配属五脏理论、一对一 原则、单手配位法 ( 未区分左右手,与寸、关、 尺三部对应五脏的脉法不同) 。

5 寸口脉与五脏的相关性

上文皆是对单个脏器配属寸口的思维方式分 析,那么整体而言,寸口脉与五脏建立相关性的缘 由是什么? 其实在 《黄帝内经》 《难经》的原文 中,已分别从胃的生理功能、气的角度进行相关论 述。气具有运动的特性,能周流全身,外达皮毛, 内达五脏 [16 ] ,如 《素问·五脏生成》载 : “五脏 之气” 。寸口又名气口,在 《黄帝内经》的基础 上 ,《难经》以气的运行为中介,说明五脏和寸口 脉的相关性,如 《难经·一难》云 : “十二经皆有 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之法,何谓 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寸口 脉是五脏之气运行的终始之处,故可独取寸口脉用 以推断五脏的状况。

《素问·五脏别论》云 :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 主? 曰: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 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 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原文以 胃为中介,从胃的生理功能的角度间接阐明气口和 五脏的关系。 可见 《黄帝内经 》《难经》中寸口脉与五脏建 立联系的缘由皆较为抽象,解剖学在中医学的早期 阶段未得到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司外揣内的方法, 即观察人体外在的表象推测内在的结构、功能 等 [17 ] ,而以切寸口脉的方式推测体内脏器的生理 和病理状态,即为司外揣内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6 总结

寸、关、尺配属五脏诊脉法的形成过程主要历 经 《黄帝内经 》《难经 》 《脉经》三个阶段,左右 寸、关、尺三部分别对应心肝肾、肺脾肾的配属方 案最终得以确立。寸、关、尺三部配属五脏的原则 包括: 上中下、左右方位相似性的配属原则,一对 一的原则,双手配位法。在左右方位相似性配位原 则的过程中,掺杂气运行的配位法,即左、右手的 关部分别对应肝、脾 。《难经》中脉的轻重配属五 脏的原则包括: 五体配属五脏理论 ( 蕴含隐喻思 维) 、一对一原则、单手配位法 ( 未区分左右手) 。 总之,寸口配属五脏的诊脉法作为中医师诊病过程 的重要手段之一,期望以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其 进行合理、客观地评价。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马淬兰 贾春华 李婧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