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都知文善书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2-14
许多人都知道自古“医儒不分”,很多中医都知文善书是不争的事实。但知其所以然者鲜也,这其实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有关。
 
隋朝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先例,考试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相对于以往的门阀和世袭制度,科举无疑为普通家世的读书人打开了一条新的仕途渠道,但真正通过科举入仕取得功名或光宗耀祖者则是少数。《文献通考·选举二》记载:“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大概为百分之一。儒家倡导入仕,修齐治平,积极作为。受此思想影响,一些在仕途上不如意的读书人就本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志向转而为医,以求在另一个维度上实现个人价值,其中尤以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最为大家熟知。从医虽然是次优选择,但这个转变并不太困难,因为许多儒家经典本身就包含中医理论方面的内容,读书人有的熟读过《内经》《伤寒》等和中医相关的本草典籍,知文懂医是很自然的现象,像陆游等人还能开方治病。
 
为什么古代很多中医又擅长书法呢?这也和科举考试密不可分。科举考试的录取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四书五经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是书写(指毛笔书写),写一手好字是入仕为官的前提。读者可能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读书人考得进士后立即授官,然后骑着高头大马或前呼后拥衣锦还乡,其实这不符合史实。以唐朝为例,进士及第后并不马上授官,还必须参加吏部举行的另一种考试即铨试,通过以后才能授官。《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也就是说,笔试通过以后,还要面试,看长像、表达、书写以及判案思维的条理性等,“楷法遒美”是做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文人无论做官还是行医,均要有相应的书法功底。
 
古时学医须先习字,识药须先识文。学医首先要熟读《药性歌括》《大医精诚》等经典书籍,但这些典籍当时全系繁体且无标点,如果没有识字能力和文化底蕴,想要看懂并记住是不可能的。掌握理解、师成之后开方,写得一手好字则被列为学中医的首要条件。所以,自古名医皆善书,书法多臻上境,成为后世珍贵的墨宝。比如著有《肘后备急方》一书的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曾为浙江天台山摩崖石刻书写“天台之观”四个大字,被米芾称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名医善书者均不乏其人,他们留下的很多作品也成为了中医文化中的瑰宝。 (山东 韦钦国)
 
来源: 中国中医报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