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读《岳美中医话集》感悟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2-02
古代的医生是分等级的。战国时期,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说:“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地问:“那为什么你的名声最大?”扁鹊说:“长兄善治未病之病,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先铲除病根,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善治欲病之病,多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认为他只会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乡里;而我治的是已病之病,多于病情严重时,一般人看到我用穿刺、放血,或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就响遍全国。”
 
扁鹊这段话就是“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缘由。《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则是以治疗效率来分的,即“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讲的是医生治病的成功率。与扁鹊所说的“上工、中工、下工”含义有异。
 
当今对医生水平是按职称分类的,但这种分类也不尽合乎实际,民间医生也有高手,职称高的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若从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来衡量,当代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的分类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医有五等”一文中将医生分为五等(或称五种水平)。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这类医生只会背诵《汤头歌诀》《药性赋》或《药性歌括四百味》,对于中医学术理论还是门外汉。开起方来,只是按汤头歌诀的原方来开,如开四君子汤,必然是按照“参术茯苓甘草比”的顺序,不会随证加减。即是学一点名医经验,也是依样画葫芦,还常常问自己:“我开的药方与书本上不差呀,与老师开的方是一样的呀,为什么不效呢?”这是基本功扎得不牢,特别是经典理论学习的不够,这种医生多为初学者,需要从基本理论上下功夫。边学习、边临床、边总结,几年下来就会有质的提高。
 
二等医生叫开药医生。这种人开起方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凡见头痛,就开川芎、白芷、夏枯草;凡见纳呆,就开焦三仙、鸡内金;凡见咳嗽,就开杏仁、麻黄、百部;凡见腹泻,就开山楂、豆蔻、石榴皮等。他们可能读过《药性赋》之类的药书,但方剂记得很少。即使开药,也不大讲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性归经,只是药物堆砌,没有章法可言。这种医生胸无主见,获效者甚少。这种医生也要从基本功上下功夫,背诵方剂,熟读药性,多读经方,跟师侍诊,一点一点积累,治疗水平也会步步提升。
 
三等医生叫辨证医生。这种人受过中医教育,懂得一点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方面下过功夫,也可能有从师学习的经历。对常见病有一套诊治方法,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遇见疑难病策略不多。别人能治的病,他能治,别人不能治的病,他也治不好。这种医生虽然懂得一点辨证论治,但不精不透,泛泛地说得过去,遇到复杂病就懵然了。这种医生可以多读名医医案,如《宋元明清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王孟英医案》《岳美中医案》《蒲辅周医案》《经方实验录》《医案选读》,以及国医大师医案等。如此几年,必然能上一个新台阶。
 
四等医生叫入细医生。这种医生是高明医生。学验举丰,诊治入微。不但能治常见病,还能治疗疑难杂病。辨证论治精细,遣方用药到位。方药很少有猎奇之品,但平淡之中,却有神奇之功。对经方运用娴熟,时有创新之举。这种医生懂得文理、医理、哲理,并能循循善诱,提携后学,是中医人才中的佼佼者,堪称当代名医。近几年评选的国医大师,可谓时代之楷模,高明医生的代表者。
 
五等医生叫上等医生。这种医生可谓“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分析准确,用药贴切,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这种医生不但懂得辨证论治,对疾病的本质也了如指掌,可谓“辨证知机”,就是知晓疾病的转归与未来,堪称国家大医。可惜这种“神医”寥若晨星,在今天所见甚少。我们是他们的崇拜者、追随者、学习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大家还在阅读这些上等医生的著作,传承他们的学风与精神。
 
每位有责任心的医生都想将自己的医术水平提高一步,那百尺竿头,如何才能更进一步?这就要具有“三学”精神。三学者,从人学,从书本中学,从临床中学,三者缺一不可。
 
一是从人学,也就是拜名师。稽考历代名医,无不拜师学艺。扁鹊从师于长桑君,张仲景从师于张伯祖,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朱丹溪从师于罗知悌,叶天士以从师十七人而闻名医坛。当今的医学教育,更使人感到“师徒传承”是中医教育的良策之一,非学堂教育所能比。近年各地成立的“名医工作室”,有名医指导,年轻学子跟随学习,分期考察,末期审核,委实是年轻人得到锤炼和提高的好策略。笔者从自身经历中感到:跟师学习,记忆尤深,耳提面命,指点迷津,侍诊抄方,一语千金,提前得道,不易分心,传承百代,誉满杏林。
 
二是从书学,就是读中医经典。这里主要是指读四大经典,还有读“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等的著作,当代名医的著作更不能忽视,他们的著作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经典理论的发挥,是临床实践的积累,易懂易记,易于应用,可谓是读经典的“捷径”。余喜读曹颖甫、张锡纯、施今墨、岳美中、蒲辅周、赵守真、章次公、赵锡武、秦伯未、裘沛然、邓铁涛等名家的著作,但也读基层医生所撰写的书。读书所感受的是:贴切临床,虚实结合,学验俱丰,几无偏颇,突出经方,时方灵活,不偏不倚,论点中和,寓有创新,切莫蹉跎。
 
三是从临床学,“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里强调临证比读书更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经验与教训是从临床上所学的,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临床上学,不是简单地遣方用药,而是要具有辩证法的思维,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去思考。能不能用中医思维去思考并解决临床问题,是判断一个中医是否成功的金标准。作为一名中医,脱离临床就等于失去了中医之魂。但脱离了理论的指导,临床也是比较盲目的。我的体会是:尊重经典,勤于临床,进与病谋,退与心谋,经方为先,时方为续,诊治入微,心系百姓,时有新义,不忘初心。
 
以上是余读《岳美中医话集》的感悟,对余是启迪,与诸君共勉。(毛德西)
 
来源: 中国中医报
Tag标签: 扁鹊(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