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儒门事亲》中情志病治法的探究与启发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10-25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简称 [1 ] , 发病时与情志刺激 有关, 且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即为情志病。现代 患有情志病的人越来越多, 有资料显示, 当前发达国家 中, 心身疾病发病率已占疾病谱的 80%, 而我国大城市 中心身疾病发病率已占约 40% [2 ] 。在发病率如此高的 形势下, 通过对 《儒门事亲》 情志疾病的理论、 临床方法 的总结、 探究, 可为当今情志病的中医治疗开拓思路。 《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曰 : “气, 本一 也, 因所触而为九。所谓九者, 怒、 喜、 悲、 恐、 寒、 暑、 惊、 思、 劳也。 ” [3 ] 说明情志病的产生是由于机体正气不 足, 加之遭遇外界刺激, 引发情志过极, 影响气的正常 运行, 气机失常, 进而精血津液运行失常, 阴阳失衡, 而 发为其病 。“怒则阳气逆上, 而肝木乘脾, 故甚则呕血 及飧泄也。喜则气和志达, 荣卫通利, 故气缓矣。悲则 心系急……故气消矣……” [3 ] 情志病不仅表现为情志 的异常, 患者心理承受巨大痛苦, 且伴随着躯体症状, 已成为威胁人群身心健康的重大隐患。

1 《儒门事亲》 中情志病的治疗

1. 1 情志相胜疗法 以情胜其情疗法可以追溯到《黄 帝内经 》 , 《素问·五运行大论》 中有“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喜; 思伤脾, 悲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 肾, 思胜恐” [4 ] 的记述。张子和在 《儒门事亲》 中将这一 理论具体化、 实用化, 提出 “故悲可以治怒, 以怆恻苦楚 之言感之; 喜可以治悲, 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思可 以治恐, 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4 ] ” , 并将其巧妙应用于 临床中。如在治疗息城司侯因为大悲而致心痛结块之 证时, 张从正模仿巫师动作并 “杂以狂言以谑病者” , 使 其大笑而病症愈; 治疗妇人因思虑太过而不寐时, 佯作 只谋钱财不问病, 以此来激怒患者, 患者“大怒汗出, 是 夜困眠” , 不寐之症痊愈 。《儒门事亲》 中记载的诸如此 类的验案证实情志相胜疗法适用于此类病症的临床 治疗。

1. 2 以习愈其惊 对于暴受惊吓恐惧而导致情志异 常, 张从正从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的“惊者平之” 得 到启发, 提出 “唯习可以治惊……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 也, 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 [3 ] 。《儒门事亲·惊一百三》 治疗卫德新之妻惧闻声响的病症中, 张从正认为惊怕 则胆伤也, 神气上越, 无所归依, 治疗时于低处置一小 几, 敲击木几使患者下视以收神, 使其暴露于所惧怕的 环境中, 不断加大刺激 , “以杖击门” “暗遣人画背后之 窗” , 直到患者适应而不感恐惧。从文中记载的“虽闻 雷而不惊” 显示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明显而持久。

1. 3 以针药治其情 对于情志病, 除情志疗法外, 张 从正还重视针药的作用。针灸和药物对于驱逐病邪,恢复正气, 调整机体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用 酸枣仁丸治疗多忧, 调胃承气汤治疗一叟烦扰而发狂, 大剂凉药治愈其子悲痛过度失笑之证等, 补益、 攻下、 凉解等方法灵活应用, 并有针灸同时配合杂舞治疗忧 而心痛之证。针对疾病本身的寒热虚实和病程中瘀血 痰浊等病理产物, 辨证用药。

2 对现代情志病的简单介绍和 《儒门事亲》 的补充意义

2. 1 合理运用情志相胜疗法 《儒门事亲》 中记载的 案例可以看出情志相胜疗法简单有效, 在后世诸如明 代的 《名医类案》 和清代的《续名医类案》 中均有沿用 类似此法的记载。采用五行对应五志, 以生克关系治 疗相应情志过极病症的方法, 重视对情志的疏导, 或是 激怒患者或是使其悲伤, 令过极的情志得以疏泄释放, 郁结疏通, 气机流畅, 病症得解。或许张从正采取的有 些方式过于简单粗暴, 在今天看来不符合伦理要求 [5 ] , 但是根据 “情志相胜” 的原则, 通过规范操作程序, 因势 利导, 引导患者有意识地去投入某一种情境中, 使不良 的情绪得到疏泄, 逐渐建立良好的心理应对机制, 替代 原有的情志处理模式, 使情志干预措施更加符合“生 物- 心理- 社会”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

2. 2 拓展应用 “以习愈其惊” 治法 《儒门事亲》 中所 记载的“以习愈其惊” 的具体治法类似于现代心理治 疗中的实体脱敏法, 使患者暴露于不同的恐惧等级下, 使之对所恐惧的事物产生全新的认知从而打破过度的 条件反射。临床表明 , “以习愈其惊” 情志疗法能够降 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提高患者心理抗压能力, 是治疗广 泛性焦虑症的一种经济、 简便、 安全、 有效的中医疗 法 [6 ] 。在当今的情志病中 , “恐 ” “忧” 和“悲” 过极所致 病症即现代心理学中的恐怖症和焦虑症、 抑郁症占据 重要比例, 心理学中对其分类繁多, 针对相应证的咨询 治疗遵循特定的流程, 规范性较好, 但是由于诸多原 因, 这种心理治疗措施受众有限, 出现情志病的人群更 多的不是出现在心理咨询室, 而是在医生的诊室。医 生除治疗躯体上的不适外, 对于患者的情志症状, 向他 们讲解这种不适出现的原因, 鼓励、 支持、 协助患者自 觉地暴露于令其焦虑或恐惧的环境下, 逐渐提高刺激 等级, 促进自我恢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相比 于服用药物而言, 这种方式更加持久有效, 并且通过医 患之间的沟通, 有助于患者的自我支持和成长。

2. 3 调理脏腑气血阴阳 “百病生于气也” 。情志病 的产生是气机失常的结果, 情志病也会加重气机失调, 从而影响脏腑正常的功能, 滋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 产生其他疾病。通过药物通调身体气机, 缓解身体症 状, 有利于情志病的恢复。现代治疗情志病也多在理 气药物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症状, 配伍活血化瘀、 祛痰除 湿、 安神定志、 醒脑开窍之品 [7 ] 。《儒门事亲》 中记载有 用酸枣仁丸治人虚烦多忧, 用涌吐法治疗痰涎壅塞发 狂等。其他医著如《伤寒杂病论》 中, 用甘麦大枣汤治 疗妇人脏躁, 桃核承气汤治疗太阳蓄血证其人如狂, 小 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神志异常等 ; 《丹溪心法》 中, 越鞠 丸治疗六郁证等。故除应用调畅气机的“通” 法外, 还 可依具体病症应用“补” 法 、 “攻” 法等。通过补虚培补 人体正气, 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 应用汗吐下等攻邪措 施驱逐痰浊瘀血病理产物, 使邪有出路。

2. 4 重视针灸治疗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 调理气机、 平衡阴阳、 扶正祛邪, 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张从正 在 《儒门事亲》 中用针灸配合舞蹈、 音乐治疗情志病。 唐代 《备急千金要方》 中, 孙思邈创用“十三鬼穴” 治疗 情志异常的疾病, 现代扩展和改进了针灸的方式( 电 针、 穴位注射、 耳穴压豆、 微波照射等) , 并在前人基础 上探究出治疗情志病的特色穴, 如十七鬼穴治疗精神 异常、 五心针治疗痰火蒙蔽心神、 鬼哭穴治疗忧郁症、 阴阳跷治疗失眠、 多梦等 [8 ] 。在针灸取穴上, 在疾病初 期阶段治疗中, 先辨其累及的主要脏腑, 再辨其病症的 虚实, 按照十二经络所属络的脏腑, 根据补虚泻实的治 疗原则配伍不同的穴位 [9 ] , 随症加减。

2.5 结合艺术情境治疗 《儒门事亲》 中提到“以针下 之时便杂舞, 忽鼓笛应之, 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 [3 ] 。 在我国, 这种利用音乐舞蹈治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 远古时期, 人们已经认识到音乐舞蹈的 保健作用。在传统医学的早期, 巫医同源, 治疗疾病常 常和卜筮、 祝由、 歌舞结合在一起 。《素问·金匮真言 论》 中把角、 徵、 宫、 商、 羽五音和肝、 心、 脾、 肺、 肾五脏, 怒、 喜、 思、 悲、 恐五志相对应, 以音律的变化来描述脏 腑的气机运行规律。司马迁在 《史记·乐书》 云 : “音乐 者, 所以动荡血脉, 通流精神, 而和正心也。 ” 在今天的 许多医院, 大厅设有钢琴演奏, 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室, 合理利用音乐舞蹈治疗疾病。而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舞 蹈能够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境, 这种艺术疗法同样适 用于情志病的治疗, 比如明快鲜活的歌舞能够激发喜 悦的心境, 而沉静婉转的曲调可以平复焦虑和愤怒, 这 种艺术形式的治疗方式, 不需要语言的介入, 参与者通 过聆听、 感受、 体验, 潜移默化影响患者心理生理活动 而发挥治疗作用。

2. 6 多法合用, 因人制宜 在情志病产生与发展中, 患者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外界刺激只是激发因素, 由 于个体秉性及认识事物的角度、 观念的差异, 某些人群 在情志病中具有易感性, 因此治疗方式也应因人制宜, 同时, 情志病的多发性、 广泛性和易于反复的特点要求治疗不能拘泥于某一治法, 在病症轻微或是以情志异 常为主要表现时, 通过情志的引导疏泄、 艺术疗法引导 患者自我的积极向愈; 当身体症状明显时, 应当辨证处 以针药; 在治疗后期, 借鉴目前类似于萨提亚疗愈模 式, 通过定期进行医患之间、 患者之间的交流反馈, 巩 固治疗效果。

张从正于 《儒门事亲》 中记述的关于情志病的病因 病机和治疗方法, 在八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之, 对当 今的情志病治疗仍意义重大, 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 流, 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疏导, 适时针药并用调理气机, 同时应借鉴现代心理学, 不断探究具有中医特色的适 用的治疗方法。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张莹莹 杨双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