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浅谈中医学思想与“精准医学”理念的相通之处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6-25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 现代医学正在向 “精 准医学” 时代迈进。 但精准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 的实际困难与严峻的挑战, 在追求精准的同时, 伴 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 中医学中, 有诸多理论与 “精准医学” 有相通之处, 研究两者的想通之处, 可 为 “精准医学” 的发展提供参考。

精准医学的概念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 《迈向精准医学》 中首 次对 “精准医学” 做了系统、 全面的阐述, 即旨在利 用人类基因组及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数据, 整合个体或全部患者的临床电子病例, 并从分子学 基础上重新定义疾病亚型,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确 的诊断和治疗 [1] 。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 “精准医疗计划” , 为精准医学时代拉开序幕。 精准 医学的实质是依据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 症状和体征, 对疾病精确分类, 对患者实施量身定 制的个体化治疗 [2] 。

对于精准医学的评价

1. 精准医学的优点 精准医学的提出和实施, 标志着医学事业开始向高通量检测的基因组学、 大 数据与精准医疗时代迈进, 并将极大地推进医疗水 平的发展 [3] 。 精准医学以形成具有整合性信息 “共 识” 的疾病知识网络为目标, 用以深入研究各种疾病 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 推进疾病新分类系统的发 展, 从而更清楚地定义疾病亚型, 提高疾病诊断的 精准度, 最终为人类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手段及用 药指导。 目前, 基于精准医疗目的的靶向特异性药物 的研发已取得巨大进展, 其临床疗效已被证实 [2] 。

2. 精准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精准医学的发 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实际困难与严峻的挑战。 中国 科学院院士陈润生指出: “人类基因组计划虽已完 成, 但目前我们了解到的基因大约只占人类遗传密码 的3%, 而另外97%遗传密码还有待研究和探索” [4] 。 目前, 基因测序虽然已经不是难题, 但要从一个人的 海量基因组信息中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多种基因, 如 同大海捞针, 而且健康与疾病是遗传基因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 要做到精准医疗绝非简单的基因测 序 [5] 。 此外, 患者数据隐私的保护问题以及由基因预 测疾病产生的伦理问题也存在许多争议 [6] 。

中医学思想与“精准医学”的相通之处

精准医学的 “精准” 既可以是针对疾病过程中特 定病位或要素的, 也可以是相对与人体整体状态的, 而针对后者的 “精准” , 应该是个体化医疗的更高要 求 [7] 。 中医学历来强调个性化诊疗, 主张在整体层面 实现对个体的精准把握, 其中, “辨证论治” “三因制 宜” “整体观念”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体质学 说” “治未病” 等思想与精准医学所倡导的个性化医 疗不谋而合。

1. 辨病、 辨证、 辨症三级诊疗模式 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的精髓, 中医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三焦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和经络辨证等。 这些辨证方法虽然视角不同、对病和证的称谓不 同, 但在诊疗思路上都遵循着病、 证、 症三级诊疗模 式。 即先辨病, 再辨证, 结合特殊症状, 随症治之。 辨病的意义在于把握疾病总的病机和治疗原则, 防 止误治。 而辨证则是进一步认识疾病, 深入理解病 机实质, 为治疗提供依据,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治疗 则是在掌握疾病基本规律和刻下病机实质的基础上 对某些特殊症状施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以《伤寒论》为例, 张仲景首先引入六经病概 念, 根据病邪所处部位及性质将疾病分为太阳、 少 阳、 阳明以及少阴、 厥阴、 太阴六经病。 六经病各有 其基本治则治法, 如太阳病属表宜解表不宜攻里, 阳明病病位在里宜治里不宜解表, 少阳病在半表半 里则不可攻不可下, 只宜和解之。 因此, 先辨六病归 属, 确立基本治则, 再辨脉证, 明确治法、 方药, 最后 随症加减。 逐级深入, 环环相扣, 既总体把握, 减少 失治误治, 又深入本质, 能够有的放矢, 最后临证处 方, 随症加减, 做到元机活法。 这种辨病、 辨证、 辨症 相结合的诊疗模式, 体现了中医学精准严密的诊治 思路。

2.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即因人、 因时、 因地制 宜, 它强调在辨证论治时, 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地理环境、 季节气候特点等综合认识疾病的病因病 机、 治疗方法, 并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疾病的 产生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疾病的诊 治也需综合考虑人体自身及所处环境的因素, 才能 更真实反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这与精准医学 所强调的对疾病产生及发展的多种影响因素的精确 定位和综合分析相切合。

2.1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 体质、 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 来指导治疗的原 则。 清代徐灵胎在 《医学源流论》 中强调: “天下有同 此一病, 而治此则效, 治彼则不效, 且不惟无效, 而 及有大害者, 何也? 则以病同人异也” 。 《素问·徵四 失论》 亦言: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 坐之薄厚, 形之寒 温, 不适饮食之宜, 不别人之勇怯, 不知比类, 足以自 乱, 不足以自明, 此治之三失也” 。 不同的个体在禀 赋寿夭、 生理发育、 生活方式、 情志心理、 发病及预 后等方面各有不同 [8] 。 因此,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 综 合考虑患者的性别、 年龄、 职业、 体质等因素, 详辨 禀赋之强弱、 气血之盛衰、 体质之肥瘦寒温, 能更加 全面精确地掌握疾病和人体的特征, 施以个性化的 治疗。

2.2 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 物候物 产、 生活环境等往往对人的体质、 发病、 寿命等产生 不同的影响。 《素问· 五常政大论》云: “地有高下 , 气 有温凉, 高者气寒, 下者气热, 故适寒凉者胀, 适温 热者疮” , 详细指出地理气候的区别对人体健康与疾 病的影响不容忽视 [9] 。 地域差异不仅会导致疾病谱 的不同, 在疾病治疗及转归上也会形成一些独特之 处, 在疾病防治上考虑到地域气候的综合影响体现 了中医学的精准思维。

2.3 因时制宜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 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要与自然相适应。 《黄帝内 经》中涉及到时间节律的有日节律、月节律、 年节 律、 跨年节律(五运六气) ,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时间 节律有着深刻的对应关系, 因此, 在不同的季节, 往 往有不同的易感疾病 [9] 。 而针对疾病的治疗也应遵 循时间节律, 如《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云: “用温远温, 用热远热, 用凉远凉, 用寒远寒” , 即用温热药 时, 避开温热气候, 用寒凉药时, 应避开寒凉气候。 此外, 冬病夏治, 夏病冬治也是因时制宜的经典体 现。 中医学明确把时间节律对疾病的影响纳入疾病 的诊治过程, 力求做到严谨全面。

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 指同一种 疾病, 可能因人、 时、 地的不同, 或疾病所处的发展 阶段不同, 证型的差异以及疾病过程中正邪消长变 化各异, 而在治疗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 则是指病症表现并不相同的疾病, 但却因为具有相 同的病机, 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反映了中医学对于疾病本 质的深刻认识, 与精准医学所倡导的精确分类具有 相通之处。 不同的是西方医学在实证论、 还原论思想 指导下借助最新科技手段向疾病与人体的微观层面 不断深入, 中国传统医学则是一开始就强调在宏观 层面对病机全面和准确的把握, 这样使得中医对疾 病的诊疗技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历史时代就已达到 较高的水准。

4. 体质学说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 传基础上, 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 在生长、 发育、 衰 老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 功能、 代谢等相对稳定的 特殊状态 [10] 。 体质是证候形成的基础, 证候是体质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在表现。 体质学说承认 人群的个体差异性和群体趋同性, 认识到不同的特 征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趋向, 并针对不同体质施以 相应的调节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这体现了中 医学的个体化诊疗思想, 与现代精准医学所追求的 对个体遗传信息全面解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1] 。 “治未病”与现代“精准医学”未来发展的 切合点 “精准医学” 还应该包含另一层意思, 即通过对 人体遗传信息的解读, 来发现患者潜在的致病因素, 针对这些潜在的致病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 将疾病 消灭在萌芽状态。 而中医学早在 《黄帝内经》时代就 提出上工治未病思想, 提倡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的疾 病防治理念。 提倡从饮食起居、 情志调节、 四季养生 等方面, 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养护调摄, 也可为现代精 准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结语

精准医学计划的思路在于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精 准的基因测序, 使所有人都能获得自己的个体化遗传 信息, 最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而从中医学的辨证 论治、 三因制宜、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以及治未病等 治疗原则和独特的体质学说可以看出, 中医学实际上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 “精准医学” 的一些诊疗思 路。 新时代背景下 , 精准医学已成为医学领域未来的 发展方向, 在中国发展精准医学不应该照搬西方, 更 不应该摒弃传统中医学, 而应当结合中医学与现代 科学技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发展道路, 更 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作者: 郑好飞 杨巧丽 刘颖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