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伤寒论》“消息”的诠释学研究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1-26
“消息” 在《辞源》 中, 义项有消长、 卦名、 音讯、 机关 4 项。在 《汉语大词典》 中 , “消息” 的义项多达 15 条 。《伤寒论》 原文第 387 条 : “当消息和解其外, 宜桂枝汤小和之” 的“消息” 解作“斟酌的意思” [1 ] 常无争议, 本文将应用诠释学理论与方法试作探讨。

1 “消息” 词义学演变

“消息” 的词义演变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公 开问题, 有多位古汉语著名学者参与其中。王力先 生 《汉语史稿》 中, 引《文选·七发》 李善注 : “消” 是 “减 ” , “息” 是 “生 ” 。“消息” 是等立词组, 即“消长” 的意思。如 《易经 · 丰 》 :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 ” 《庄 子 · 秋水》 : “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 ” 王力认为, 到第 五六世纪以后 , “消息” 才有 “音信” 的意义 [2 ] 。而在 东汉至隋的中古汉语中 , “消息” 则是一个比较复杂 的词义系统, 王力先生并未太多论述。 王锳就王力的观点继续阐发 : “消息” 从“联合 词组一跃而为名词, 似嫌过于突兀” , 并引《颜氏家 训 》 《后汉书 》 《晋书》 等资料指出 : “消息” 在词义演 变中, 在魏晋南北朝之际, 存在从 “消长” 到“斟酌” 、 从 “斟酌” 到“音信” 的演变过程 [3 ] 。王利器 [4 ] 在 《颜氏家训集解》 则说 : “是消息为颜氏习用语。寻 汉、 魏、 六朝人消息都作斟酌义用。 ” 朱庆之 [5 ] 在几 位学者基础上, 在“从魏晋佛典看中古‘消息’ 词义 的演变” 一文中指出, 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消 息” 约有 10 种新产生的意义和用法: ①仔细斟酌, 仔细考虑; ②仔细, 小心; ③起居, 日常生活; ④问候; ⑤看护, 照顾; ⑥爱护; ⑦休息, 修养, 将息; ⑧治疗, 疗养; ⑨消除, 免除; ⑩音信。在“仔细斟酌” 义中指 出 : “王利器谓汉代即已出现, 似不可信, 当出自西 晋 ” ; “起居” 义项则 “不晚于东汉中期” 。

2 《伤寒论》 中的 “消息”

宋本 《伤寒论》 原文第 387 条( 本文所举原文编 号与统编 “新一版” 教材一致) : “吐利止, 而身痛不 休者, 当消息和解其外, 宜桂枝汤小和之。 ” 在近 30 年历版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的“词语解释” 中 大致作 “斟酌的意思 ” 。“消息” 这个义项的由来, 上 溯可以到明·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 “消息, 犹斟 酌也。 ” 除 398 条原文外 , 《伤寒论·伤寒例》 : “今世 人伤寒, 或始不早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 则 不中病, 皆宜临时消息制方, 无不效也。 ” 此处“消 息” 的词义与上 387 条解释也常不悖。 《金匮要略》 与 《伤寒论》 同出一脉 。《金匮要略 · 疟病脉证并治 》 : “师曰: 疟脉自弦……弦数者风发 也, 以饮食消息止之。 ” 此条主要从脉象论述疟病的 病机和治则。词语解释中“消息, 犹言体察、 斟 酌” [6 ] 。综上 , 《伤寒论》 的“消息” 作“斟酌” 义, 被 广泛接受而无异议。

3 “消息” 的诠释学研究

诠释学顾名思义, 简而言之, 即是关于理解与解 释的学问。对于经典的诠释不仅是其早期的主要研 究目的与内容, 也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自欧洲引入中 国后的反向格义 [7 ] 。 西方诠释学理论与方法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意 义, 首先在于诠释学对方法的重视。诠释学虽产生 于欧洲, 然而进入中国后更加重视文字、 音韵、 训诂 等, 适合于经典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科学逻辑, 而非 “医者意也” 。朱庆之已通过词汇学研究明确指出, “斟酌” 义项产生于西晋, 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 病论》 的 “消息” 当不是此义。另外, 原文“消息和解 其外 ” , “和解” 是动词 , “消息” 应是名词, 作主语; 而非动词 “斟酌” 。目前, 尚未见唐以前“消息” 作“斟 酌” 义时, 作为副词在句中充当状语的情况。 其次, 诠释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是诠释学循环。 即文本如果是完整的, 它的诠释前后应当统一。在 《伤寒论》 文献学研究领域, 基本认为“伤寒例” 篇与 其余各篇产生年代不同 ; 《金匮要略》 与《伤寒论》 虽 然同出于 《伤寒杂病论》 , 然而 《金匮要略》 经后人整 理修改的内容较《伤寒论》 更多。那么“消息” 虽然 出现 3 次, 但从诠释学循环角度看, 并不是严格完整 的循环, 只能作为参考。

第三, 诠释学重视“让文本自己说话” , 即作者 完成作品时就与其分离。诠释学认为, 作者可以把 自己写作意图加入作品之中, 但并不同意从作品中 就一定能诠释出作者的意图, 更强调文本的独立价 值。现存 《伤寒论》 版本中, 基本认为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 ( 以下简称宋本) 最 为完整, 逼近“元祐旧观” [8 ] 。在宋本《伤寒论》 中, 桂枝汤应用共有 21 条原文, 除 164 条以大黄黄连泻 心汤治疗痞证为主, 仅言“解表宜桂枝汤” 外, 其余 均有指出桂枝汤的煎服方法。在煎服法中, 以 12 条 最全面, 其余在同篇中常写 “用前方 ” “如前法” 等或 另写“服汤后, 饮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 取微似 汗” , 只有原文 387 条方后未言饮粥及取汗的调护 方法。这就可以解释原文“宜桂枝汤小和之” , 其实 是指霍乱后期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不须汗出。 综上, 原文 387 条“消息” 最合适的诠释为“起 居” 而非“斟酌” , 既符合词汇学的研究成果, 也与 《伤寒论》 的内容相和 。《金匮要略》 “疟病篇” 的 “以饮食消息止之” , 则更明显是起居的意思 。“伤 寒例” 中的 “当临时消息制方” 的确是“斟酌” 义, 基 于上述结论也进一步证明此篇应出自两晋南北朝而 非东汉。

参考文献:

[1] 熊曼琪. 伤寒学[M]. 2 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10.

[2] 王力. 汉语史稿[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640- 641.

[3] 王锳. 文史( 第 25 辑)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300- 301. [4] 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74.

[5] 朱庆之. 从魏晋佛典看中古 “消息” 词义的演变[J]. 四川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35( 2) : 74- 80.

[6] 何任. 金匮要略校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3.

[7] 张涛, 陈明.“反向格义” 与 《伤寒论》 六经诠释[J]. 中医杂 志, 2011, 52( 11) :923- 924.

[8] 伤寒论[M]. 钱超尘, 郝万山, 整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88.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