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学的优势 整体医学的复兴国际化生存战略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8-26
[作者简介]  何崇,1983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1998年获中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6年,赴美国从事医学研究工作,3年后受聘于美国大西洋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精神经疾病以及针灸镇痛的临床研究多年。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州开业针灸师,美国中医药学会(ATCMA)副会长。
 
从中医学的优劣势入手,对中医学在国际上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剖析。中医疗效已被广泛接受认可,整体医学的复兴、自然医学的热捧,以及东方哲学的人性体贴更是给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受到疗效评判差异、中西医学哲学思想鸿沟、本土医学冲击等的影响,导致其发展传播面临一定的困难。作者提出要发挥中医优势,避免劣势,提高中医疗效,通过做好中医学的包装、强化组织管理等形式方法,铿锵有力地推动中医走向全世界。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医学也开始面临着国际化生存的问题。所谓中医学的国际化生存,是将中医开放于国际大环境中,作为人类所共享的文明成果之一,让它与国际范围的需求碰撞,再确认中医的价值。这是中医学在新时代的必然境遇,也是在新思想、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学在人类健康市场上的重定位。以下,谨就中医学在国际医疗市场上的优劣势作些总结,并展望今后的发展道路。
 
中医学在国际医疗市场上的优势
 
临床疗效的彰显
 
今天,针灸对痛证的控制作用已经被广泛接受。不少临床医生(MD)和家庭医生(GP)推荐自己的患者接受中医方法治疗痛证。在美国,针灸对痛证的治疗作用已被保险公司认可,并可以获得保险赔付。根据近期的估计,大约1.16亿美国成年人有慢性疼痛;同时疼痛也是人们求医的最主要原因。慢性疼痛造成的社会成本巨大,其中包括伤残、生活质量较差、关系问题、失去收入和劳动能力、较高的卫生服务使用量(包括住院时间延长、急诊就诊次数和计划外门诊次数增加)等。美国人的疼痛负担年度支出(直接和间接支出)竟达5600~6350亿美元,针灸目前已成为疼痛治疗的一个重要力量,甚至被纳入了战伤止痛的控制中。
中医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也在西方突显了其独特的临床价值。1986年,一位在英国某医院没有治愈的皮肤病患者求助英国中医罗鼎辉,服用几副中药之后,病情竟然奇迹般转好,之后英国王室成员也成了他的忠实患者。英国著名皮肤病专家戴维·阿瑟顿注意到了此事,他追踪那些经罗鼎辉治疗的患者,定期为其复查检验,证实确有疗效。阿瑟顿为此著文指出,在那些未被医院治愈,后向罗鼎辉求助的患者中,最终有70%的人痊愈[1]。此后,朱仁康的皮肤病血毒丸、传统消风散丸、复方青黛丸等曾一度成为热销的中药制品。针灸结合点刺放血的方法,也当仁不让展现了其良好的促皮损康复疗效,使不少欧洲皮肤病患者大为惊喜。其间,英美还陆续有过一些政府拨款,以支持中医的研究。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参与作用,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2014年的报告:2012年,全球约有1,40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820万例癌症相关死亡,今后20年新发病例数将增加70%,癌症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在美国,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评估,美国2006年癌症患者的总花费为2,063亿美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达782亿美元。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在美国,当前患者带瘤生存率达68%。鉴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不少患者寻求中医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在抑瘤治疗、免疫支持、放化疗后毒副反应的调理、体质增强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成果。
此外,不少妇产科医师已积极推荐患者在试管婴儿(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前后进行针灸的调整治疗,以增强IVF的成功率。传统针灸、五行针等对身心疾病的调整作用也引起了患者很大的兴趣。中医在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月经不调方面的治疗作用也为不少专科医生与患者所了解。其它如肠易激综合征及消化性溃疡、中医减肥、甲亢、桥本氏病以及针灸戒烟等,其疗效均获得了不少患者的认同。在医学保健领域,中医的保健理念,如顾护元气、畅通气机、平衡饮食等,亦逐步为患者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练习太极、打坐、入静等。
虽然中医学进入国际主流医学体系尚有待时日,但中医的临床价值越来越被国际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医学敞开了心胸。就以美国来说,20~30年前,中医学还被不少人看作巫术,现在,已被大多数民众所接受。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至少有4家医疗保险公司接纳了客户的针灸治疗赔付,很多医院也设立了针灸师的职位,将针灸引入正规的医疗机构。是什么推动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当然是针灸的疗效。这些国外的患者用新奇的眼光,喝着中药苦水,好奇地欣赏着火罐与刮痧带来的瘀斑,坦然地体验着中国传统的牵拉、拔伸、一指禅。有人认为,西方并没有接受中医的疗效,这不全面,可以设想,如果西方世界不接受中医的疗效,中医药在美国处境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不可想象的。应该说,中医在国际上初步影响的确立,正是靠着中医的临床疗效,是临床疗效改变了中医自身在国际上的命运,解开了大多数人的疑惑、陌生、顾虑等,让中医径直走进了世界各国的街头巷陌,中医师也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整体医学的复兴
 
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乃至于大数据观念,唤醒了远古的整体医学。当时,西方的医学界已充分认识到,静态的、单因素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解决医学面临的所有问题,要想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需要对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整体的综合,即在分析基础上“重构”整体,从而产生整体医学的复兴。人们发现,现代技术理论刷新过的古代整体医学的很多理念与中医学的整体观有着极大部分的契合[3]。近半个世纪以来,从身心医学的兴起,到循证医学热产生,无不重视患者整体信息与局部病变的关联,要求从整体上治疗患者的观念已被大多数西医医生所接受。但是,医学界虽从观念上觉醒,然而付诸到实际应用,并不是一步之遥。至少在当前,西医学对整体医学的认识还处于初步,与传统中医相比,在观念与实践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西医医生们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找到了整体医学的影子,他们乐于从传统的医学思想中寻找灵感。因此,整体医学的复苏,对中医学被医学界接纳提供了契机,缩小中医学与西医之间的心理距离。
自然医学的热捧
经历上个世纪的化学药物的大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化学药物的危害,逐渐向往自然医疗。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化,化学药品致畸、致癌、致突变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提倡自然医学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节能、维护人类健康等许多方面,均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运用自然界自然生长的动植物来治疗疾病,成了医患共同的憧憬。作为最纯粹的自然疗法之一,中医药理法术器俱备,自然具有极大的临床需求,这一临床需求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医学被接受的程度,最有希望成为囊括多种传统医学与西医学理念而形成的自然疗法,并已经在医疗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方哲学的人性体贴
 
中医学的人性体贴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中医学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疾病发生的时间、气候、精神状况、居住条件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体现了较西方医学更多的人性关爱。其二,中医学强调治病于发病之先,未病先防,更迎合现代生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预防为先的理念,较之其它防病治病的手段与方法,更为柔和、平缓、舒适,不刻意拂逆患者的欲求,治病这一理念更人性化,更易为大众所接受。其三,中医学虽有泻邪攻伐的治疗方法,但这类王霸之法他们用之尤慎,绝大多数情况下,治疗的终极目标不是扫净人体,而在于重建或恢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治疗思想对解决邪正胶结的诸多疑难病症极为重要,靖绥与妥协,保证人人体的自然生存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后期病症的向愈提供了保障。尽管这些治疗思想与方法的优势也逐步为西方医学所认识,但他们受其传统医学观念的限制,目前尚难以迅速完成向更多人性关爱方面的转型。中医学在这方面,充分强调所治疗个体的相对特异性,采用较为灵活可变、开放的治疗方案,比之治疗思路单一的其它医学,具有较大的先进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服务深入人心,中医因其自身的个性服务特点,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所有这些临床优势,实现了患者的医疗需求,向世界直接地展示了中医学较为先进的治疗思想与理念,和缓而得力的临床控制力,平和而积极的病后调养方案,病证胶结时宛转而灵活的和解与平衡技巧,前瞻而合理的疾病预防方法,所有这些决定了中医学在国际上将具有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可以预期,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中医学国际化生存的劣势
 
临床疗效的评判差异
 
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对针灸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在Bethesda召开了为期3 d的听证会,12名专家对针灸的疗效进行了论证,结果是,针灸疗效的认定仍需要更多的证据[4]。当然,作为中国人,对这一结论是非常惊诧的,对于美国人,感受应该也是一样的。他们不会怀疑临床实验观察方法的结论,但也不能拒绝临床疗效体验的诱惑。事实上,即便是NIH没能证明针灸有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自费接受针灸治疗,他们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受益者,但他们不能推翻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临床检验方法学所形成的结论。那么,是临床研究方法错了还是大家的临床体验错了?近百年来的重大流行病的痛苦经历告诉每个人,临床检验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了黑死病、坏血病、脚气病、肝豆状核变性等的治疗方法。证实与确认临床疗效的根本手段,也成了国际医学界的共识,质疑这一研究方法等于否认了自身病因学及治疗学的根基。
什么是西方医学的疗效评价标准呢?首先,疗效标准是基于疾病展开的。每个疾病都有固定的主症,相对固定的兼症,以及可以被检查或理化手段证实的病理改变,治疗后,任何客观症状及体征的改变,都是疗效的依据。量化这些症状与体征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在统计学方法上明显优于不作这一治疗的对照组,就能够肯定地判别某一治疗方法的疗效。
什么是中医学的疗效评定标准?国内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然而,古代典籍中判别疾病的痊愈与否,不是仅仅从主症经治疗前后变化的比较,而是着眼于邪气与正气消长进退的动态过程,分虚实两个方面。对于虚证,正气既增,是为愈,正气难复(或外脱不收)是为危;对于实证,既邪由里出表(外达,或邪有出路)为愈,由表入里(内陷)为危。《金匮要略》曾有“百病皆然……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病情离心性发展),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情向心性发展);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之说。此外,中医还观察疾病消长进退的速度与持续时间。治疗后病情变化的速度需与病邪的特征,以及正气强弱相称,比如风邪易变,去之速,湿邪黏滞,去之缓;正气弱者不求速效等。在不少临床观察研究报道中,西医判别疾病的好转与否大多数用量化的症状积分来比照,即以症状程度或症状的多少作为病情进退的一个信号,而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某些新症状的出现恰恰是疾病治愈的一个先兆(如一些自汗、呕逆、烦躁、便泄等恰是邪气外出的信号)。这些疗效认识方法的差异,很容易让中西医之间相互产生误读,互相理解与认同还有待时日。
中西医哲学的思想鸿沟
中西医在哲学思想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思维差异。尤其在西医学作为主流医学存在的今天,这种思维差异,对中医形成了不小的压力。西医视患者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疾病是身体的变异,治疗的目标是消除这个变异,祛除症状。西医的基本医疗思想源于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细胞体或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所导致的。所以,任何疾病的成因与发展,都需落实到细胞体或细胞器层面,对疾病的治疗就是对病变细胞在功能与结构上的修正,并用形式逻辑思维方法来证实与推衍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被修复的过程。
中医视病者为整个宇宙体系中的沧海一粟,为大宇宙圈里的一个小的功能单位,并从属于这个宇宙的物质特征及运动节律。认为疾病来自于人与自然的不协调,阴阳平秘,所有细胞层次的病理变化都只是阴阳不平和的一个结构表现形式。所以,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会暂时,或者完全把结构上的变异放在次一等的地位,而致力于整体功能的调整。在哲学方法论上强调呼应、和谐与平衡,重于抽象体验,疏于二元的是非识别。
这种认识差异表现在操作方法甚至治疗临床取舍上的巨大差别。比如感冒,西医认为是病毒感染,治疗上要以抗病毒,保护细胞免于受病毒的破坏,力图恢复细胞功能;而中医则要解表发汗。由于这种理念上的不同,目前尚无法沟通,导致双方都不能认同对方的观点,客观上限制了中医学的被认可与传播。
 
中医学表达与展示方式的朴素
 
一个现代学科,它的学术观点、方法学都被要求尽可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人们无不期待着中医学的数学表达式。中医是否可以用数学来表达呢?答案是肯定的。现代数学表达已伸展到各个学科,用于描述各种运动现象,如对于线性运动,有代数表达;对于变量,有函数表达;对于虚拟的构象,有拓扑学;对于随机运动,有概率论;对于非精确的变化,有模糊数学;对于可预见的运动趋向的预测,可以用大数据。总之,数学表达方式很多,不一而足。目前,由于某些中医相关概念表达的不精确性,使中医术语的精确表达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有待改进。比如说,针灸的深度如何掌握,一般说应该因季节改变而变,我们应该标定季节改变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敏感因素?在这些因素改变后,针灸深度需要相应作多少厘米的深度变化?都不见精准描述。再者,针刺深度还要因人的反应状态而异,究竟是哪些反应指标?是针下的肌张力、局部循环状态还是其它?目前所有这些都有待精确化、数字化。今天,我们还承袭传统的“以目观之,随证消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于其间”体验,大多数现今的中医从业人员,对现代数学不熟悉,不知如何用数学表达他的实际体验。中医术语的规范化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同一个肾阳虚的概念,涉及了多个疾病,如阳痿、尿频、腰痛、水肿、眩晕等病证,它们的临床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就是这么一个病机概念,内涵与外延都缺乏严格界定,极易引起歧义,既不便于自身的总结,也不便于后人学习,将严重阻碍中医学术的发展传播。
术语与关系的表达是一个学科的要素,表达方法对一门学问影响之大,甚至关于发展的顺畅与停滞。如果中医学要能够健康发展,就应该用现代精确表达式,是不是数学表达还可以讨论,但这是必由之路。当然,实现中医学的精确表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医的精确化表达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它将是一个梳理考证传统理论与逐步构建精确表达式同步进行的工作,而且还要在应用中不断改进,中医理论的精细化研究,可能有待后一代人逐步实现。
 
本地医学对中医学的竞争压力
 
既然是自由市场,医学市场的竞争是自然发生的。竞争就会产生压力,其它医学的从业人员就会竭力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市场环境,而无视甚至打击中医的从业者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中医在外国人的眼中,仍然是一个异域的珍奇,相较于当地的本土医学,在亲和性、了解程度、信赖程度等方面,都显不足。所有这些,都对中医的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都是中医走向国际化生存中的主要困难。
 
中医学的国际化生存战略
 
综上所述,中医在走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展示出的优点大于不足,所以,它能够在各大洲的很多国家生存并扎根。今后,中医的国际化生存战略,应该是通过自我完善、行政管理等各种手段,充分发扬上述优势,避免劣势,完善我们自身的不足。个人认为,最核心的有以下几点。
 
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是中医国际化生存最根本的前提,也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疗效,其它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总结既有的经验,提高中医疗效的基本途径有三。(1)古典方法的钩沉与发挥;(2)医学临床前沿的经验积累;(3)现代医疗方法与思想的借鉴与融合。3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将对中医疗效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
古典理论与方法的钩沉与发挥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极重要的方法。数千年来,中国的先祖们为我们留下的临床资料如恒河沙粒,当代的老一辈医家们在诊病识病、中药斟酌、选穴用针等诸多方面都积羽甚丰,它们是中医专业入门、提升临床技能与激发灵感的活水源头,有时虽然不易卒读,但细心体味,每每别见洞天,对先祖遗产保留一份敬意,一份虚心,不浮躁,不妄见,不武断,往往会沙里淘金,得意外之喜。
临床疗效的提高,还要求我们积极地从当今临床第一线中寻求与积累经验。当代医学已涌现出许多新观念,是古代医学没有记载的,我们难以从古人的传承中获得既成的经验,比如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寒热药性问题、激素药性的中药学评价、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化学毒物、放射性毒物对人体五脏与气血的影响等,医生必需走向当今医生的最前沿,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以刷新丰富中医学的理论,让传统的中医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在当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中医学人也应打破中医学的藩篱,积极将现代医学的技术引入中医诊断与治疗领域,用西医的诊断手段帮助中医进行诊断;借用西医的某些快捷的治疗方法,折截证候的进展;借用现代数学,精确分析病理变化曲线;利用现代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参数,优化针灸的刺激方法等,其中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而道远。古人说,雁过留声,如果中医在当今时代,能够像古代医家将古代天文学、哲学、术数学、烹饪学、兵学等揉合于中医学,并推动其产生重大发展那样,让中医留下很当代的思想与技术的烙印,让后人看到我们如何有机地应用现代技术与手段发展了中医学,也就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了。
我们主张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技术,但不能丢掉中医的根本。中医的根本是什么?是它的思维方法与方法论,失去了它,中医将不再具有活力。所以,不能因为中医当前的弱势地位,对中医的前途就妄自菲薄,唯西医马首是瞻,急于让中医西医互通互释,有时欲速则不达。      
 
做好中医学的包装
 
中医与其它医学一样,都是服务行业。因此,除了具有治疗功能外,还应该具有更朝气的外在形象,以增强消费者的亲和性。什么是好的包装?好的包装是增加产品的可信度、亲和度并使之富含正能量,产品经包装后,内容更吸引客户,而包装品本身不会有质变,不会变为买椟还珠。具体到中医来说,这样的包装是必要的,当然它不必是很现代的,但一定是极富自信的。中医学已有了富有东方神秘性和世界观的天然包装,任何包装,应该更与它的本性相和谐。当前,西方人日渐崇尚自然与传统,很多西方人对东方的太极和八卦等图腾,充满景仰,中医学的传统形象,只会为中医加分。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东方传统中医学理论,直指当代医学的未知领域,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认识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并在其多年的实践中,发展出从保健到治疗一系列的处理方案,至少是当今世界最和谐、最少副作用、最少痛苦的健康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的国宝传人,我们应该深以为自豪,保持对这一国学充分的学术自信。
可是,如果将中医学加入很多短期难以获得结论的有争议的观点,则会影响中医的包装效果。比如:(1)一谈到中医学,有人强调致力于中西医互释的所谓机理研究,希望将中医包装得让西医可以理解,这么一来,在包装的初期,已经将中医置于屈从于西医的地位,我们的对象是患者,而不是西医,这种包装让人觉得这个产品还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2)将中药、针灸或其它传统治疗手段异化为西医学的一个治疗手段,有时未必比西医更好,比如中药的抗癌作用就是一例,不一定能突显中医优势;(3)用西医学的目光评估中医学的科学性,在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上纠结不清,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患者的信心。有这些顾虑的学者们有拔高中医学术水准的愿望,然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较为深层次的,极为复杂的问题,显然不能在短时间得到答案,有待于两种医学在不断发展后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也许我们这代人都不能给出合理的结论。所以,在中医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应该强调多从实用性的,对患者实用的角度去研究,改良,积极开发、宣传和推广针对患者需求的中医产品和治疗理念,扩展中医学的知名度,提高中医学的临床声誉。
 
强化组织管理
 
当今西方的中医从业者,独立诊所是最主要的经营模式。独立诊所经营有很多优点,比如,初期投资少,经营灵活,医患互动更紧密,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服务,对病情了解透彻等等。但独立诊所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在经营与财务上,抵御风险的能力小;学术上沟通、互助与交流不畅;由于业务规模小,不足以造成行业声势,对行业的保护与发展缺乏影响力,也无法支持学术的研究与产品的开发。因此,要想中医学在国际上获得发展,强化组织管理是当务之急。
当前,在世界各地,中医行会性质的中医学会如雨后春笋,这些学会都是应中医国际化发展与生存的需要而建立的,他们有效地整合了当地乃至全世界的中医资源,在促进各从业人员的学术交流、法律声援、中医政策呼吁、制定与监督中医行业的工作规范等多方面,开展了很多有效的工作,是国际中医行业组织管理中的一支极重要的力量。这些行会组织不仅对所在地中医从业人员给予有力的支持,还努力寻求各国与中国的沟通与联系,使国际中医学发展源流不竭。
西医的发展过程中,专业行会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也是行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国际中医学会的建立,是中医学从独立诊所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在这些学会的推动下,可能会发展出世界上最大的中医专家数据库,最实用的求医导医网络,最大共享可能的学术讲座库。我们可以期待,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将会对各类科学管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医在良好的组织管理下,新思路、新技术可以得到迅速推广,中医的行业安全可以得到更切实的保护,中医的研究可能获得更有力推动。
中医以它的魅力,在国际上正稳步发展着,由于笔者目力所限,无法全面描画出这个中医良性发展的时代,我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个侧面,不少学者,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真知灼见,诚望以此引玉之砖,见教于大方之家。我相信,中医学在与世界的沟通中,取他人所长,逐步完善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不断探索适合中医学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科学总结古代治疗方案,积极吸引现代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新中医药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利中医之器,提高工作效率,引入现代管理方法于中医学的管理与领导,将中医组织起来,联成网络,实现技术的共享与交流,中医学一定会以摩登的步伐坚实地走在国际医疗市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