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学发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8-16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争论从未停歇。面对不同的疾病,我们既可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治疗,还需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临床研究不能局限于医案的整理、经验的总结,还应该应用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使中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争论从未停歇。尤其是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之后,中医学界内部对此争论更为突出。譬如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方面,有的强调以中医传统方法治病,有的主张中西医取长补短,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疑难病症。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的强调中医的文献与临床经验总结研究,有的主张汲取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开展实验研究;有的坚持中药复方君臣佐使,有的突出中药的化学成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的主张传统的师承模式,有的强调院校教育的整体优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些争论,有的理性分析,和风细雨;也有的各执一词,措辞激烈。这是值得分析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中医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在我国,与西医学共同构成医疗卫生主要体系。当前,中医既面临防病治病中社会选择中医或者西医的压力,又面临日新月异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冲击,还要面临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医不同需要的挑战。这些都应该采用中医学多元发展理念和方法来应对。
 
提高临床疗效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
 
医学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提高临床疗效、解决患者的痛苦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也是医学发展的硬道理。
 
中西医临床治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也有不足和局限性。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善于从整体分析问题,善于调动人体正气祛邪外出,善于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中医学重视治未病,有一整套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
 
中药一方面源于自然界,多采取复方使用方式,相对不良反应较少;另一方面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广谱性抗菌、抗病毒作用。因此,中医药在大规模传染病的防控,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慢性病和老年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腹泻、消化不良等儿科疾病,腰扭伤、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筋骨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我们在临床上还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恶性肿瘤、冠心病等难治性疾病,单独使用中医药,疗效不佳或难以治愈的情况依然存在。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按照《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讲:“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进一步深入研究,从中医药中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医学虽然存在化学药物不良反应多,过多关注疾病局部等问题,但它借助现代科技力量,总体上体现出诊断疾病明确、手术治疗起效快等特点和优势。
 
因此,在现阶段临床上若能将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取长补短,结合使用,无疑会起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
 
有人说:“不管中药西药,能治好疾病的就是好药”,这是一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观点。譬如在恶性肿瘤未转移前,具备手术切除指征的,先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接下来可在辨证基础上服用扶正祛邪中药,既能防止恶性肿瘤扩散,又能保护正气,促进患者体力恢复,这样可为患者争取到手术或化疗的机会。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结合中医的活血化瘀,就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有利于冠脉血流的改善。
 
面对不同的疾病,我们既可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治疗,还需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中医的继承和发扬都离不开科学研究。传统的文献整理、临床经验总结的科学研究方法早已为中医界所接受和认可,争议多围绕在中医科研需不需要动物实验,能不能用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方法?
 
对中医动物实验研究持怀疑态度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动物不能代表人,二是动物模型不能反映人体的证候。这些说法虽有—定道理,但不全面。
 
其实,早在唐代中医就有初步做动物实验的例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就有较为原始的动物实验记载:“赤铜屑主折伤,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损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
 
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十分复杂,要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不可能在人身上进行。虽然大鼠、兔子等动物与人体有差异,但在器官结构、生理功能等诸多方面有其相似之处。借助动物实验才能多方位、多层次、深入的进行研究。
 
中医认识疾病是以证候为核心的,中医的动物实验主要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中医证候模型,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尽管现在缺少成熟的证候模型,但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探索。如瘀血证模型是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据统计,造模方法多达70余种,瘀血的病因主要包括寒凝、热毒、气虚、离经之血、肝郁、外伤等,如将动物置于寒冷环境中模拟寒凝血瘀,注射细菌内毒素模拟热毒血瘀,持续力竭性游泳结合动脉闭塞模拟气虚血瘀等,用以观察不同病因造成的血流不畅、血管闭塞、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病理变化。加用相应的药物干预,则可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虽然动物模型与临床实际证候有差异,但动物模型还是能模拟证候的部分特征,只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提高。中医的临床研究不能局限于医案的整理、经验的总结,还应该应用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使中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了由王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奥司他韦(达菲)和传统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研究。
 
研究显示,中药汤剂在缓解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发热症状方面与达菲同样有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达菲。该项研究以科学的方法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人类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王米渠教授认为,中医的科学研究应努力从现代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中汲取养分,尤其是充分利用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技术,拓展中医前瞻性研究的思路。
 
所以,我们既要坚持应用传统的中医研究方法,传承中医,提升学术;又要借鉴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不断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
 
人才培养需要多种类型
 
长期以来,中医对人才培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培养中医特色的人才还是能中会西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怎样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地域、不同层级的医院对中医人才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求。譬如在民间有的需要有—技之长的中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一部分人从事中医门诊,需要的是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临床能力过硬的知识与技能。还有一部分是在内科、妇科等中西医结合科室工作,面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要用中西医两套方法治病。有的还要承担防疫、科普宣传等任务,需要中西医等多学科知识。在省一级的三甲医院,一部分从事中医专科门诊的,需要的是厚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专科疾病诊治能力,而大部分在病房工作的则需要较高层次的能中会西的两套本领。
 
因此,中医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现实社会多类型、多规格的需要。师承与院校教育都各有利弊,师承教育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强,但传一师之技、一家之言,知识面偏窄;院校教育知识结构比较系统,临床技能比较全面,但跟师实践时间少,缺乏个性,易造成“千人一面”。其实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并非完全对立、水火不容。
 
培养有中医特色的人才,可以把现代院校教育的特色和师承教育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国内一些中医药大学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班以自主选拔录取为主要途径,以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实行“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配备国学导师组、经典导师组和校外导师,执行课程整合后的全新教学计划,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取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建立互动性、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开办8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七年制何任班,实施“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院校和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采取强化中医基础、加大中医经典课程、从二年级开始配备名中医跟师学习等措施,激励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着力培养经典功底深厚、临床能力强的中医传承人才,目前已开办3年,也已初见成效。
 
因此,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医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院校型培养的,还是师承型培养的,都可按岗位所需进行选择,有时可两者兼顾,取长补短。
 
面向国内外需要多元思维
 
中医临床治病大多用复方汤药,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丸散膏丹等。自从1996年国家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以来,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新药逐渐增多,康莱特注射液、复方丹参丸等是其代表,中医界有的学者对以有效成分制成的新药颇多微词,一是认为没有把所有有效成分都利用起来,二是认为没有充分体现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的优势。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对中药有不同的要求,而中药剂型也要适应不同地域的社会需求。譬如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但交通医疗条件落后,药品短缺,防病治病可就地取材,使用新鲜草药、民间单方验方治病,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而且,这种方法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的防疫治病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7月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针对救灾官兵和灾区居民发生的阴囊湿疹,采用苦参、马齿苋、黄柏煎汤外洗,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市白领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中医药防病治病剂型多用中药复方汤剂代煎配送或者是中药配方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剂尽管价格比较高,但它具有不需煎煮、服用量少、直接冲服、携带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青睐。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对中药剂型也有不同的需求。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模式的改变以及化学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的个性化治疗思想,防重于治、治未病的积极的预防医学思想,愈来愈受到世界医学的关注。这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国外科技界逐渐接受中医复方,但现阶段更多认可的是成分明确的中药。
 
如将成分明确的中药推向世界,无疑会对中医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欣喜的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发研制的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历经10多年的努力,已在美国完成治疗胰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并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评审,同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由天士力集团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也已经进入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中的患者募集阶段。显然,传统的中药复力汤剂、丸散膏丹为社会所需要,研制成分明确的中药新药既是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用中医多元发展对待争论
 
毫无疑问,围绕中医的发展,展开学术争论,不同观点进行交流与碰撞,有利于集思广益。但是,也应该看到不必要的过多争论,既消耗精力,影响团结,有时还会干扰政府部门的决策,影响中医事业的发展。
 
客观地讲,过去中医药行业有关人员在临床诊治模式、科学研究方法、人才培养类型、中药剂型改革等方面的争论,都是从各自工作岗位角度,为发展中医药而展开的,出发点大多都是好的,只是认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待商讨,有待改进。
 
想要正确认识中医发展,关键是要站在国家中医药发展的高度看待问题。假如我们只是站在自身局部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各执一问,难以形成共识,从而形成无谓的争论。但要做到从国家中医药发展的全局看问题就必须注重学习。
 
一方面要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先后作了许多重要的批示和讲话,只要认真学习,许多疑问都可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学习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的有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鼓励中医药界的同道站在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提出建议。同时,我们更加倡导埋头实干的务实作风。我们需要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屠呦呦研究员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专注青蒿素研究四十余年,为中医人作出了榜样。只要我们站在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在各自岗位上,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勤奋工作,形成合力,未来的中医药事业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范永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