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释题“中医文化”谈“秀才学医,笼里捉鸡”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5-26
文化的形态有很多种,特别是对于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华夏大地。从荒蛮岁月的求神问卜到文明时代的行医济世,中医文化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哲学、宗教、文学、道德以及美学等内涵。它脱胎于中国特有的人文哲学理念,又通过反反复复的临床经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在广泛的传承、传播中,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内涵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释题“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诞生,离不开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滋养,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无法用简略、单一的文化或科学的概念来定义、解释,而是有着极为复杂深刻的内涵意义。一方面,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技术,几千年来致力于治病救人;另一方面,中医具有深邃的人文意涵,更集中体现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儒、释、道,都是以“和”为贵的学问,都十分强调“和文化”,甚至可以说,“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儒家《论语·学而第一》云:“礼之用,和为贵”,提倡人与人之和;释家《新华严经论》言:“善治诸病者,世间四大不和病,以汤药治;如烦恼病,以五停心观、十波罗蜜治”,推崇身与心之和;道家《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调天与人之和。中国传统人文哲学思想中对“和”文化的“身”“心”“人”“天”“地”多层理解,也逐渐渗透到中医领域,形成了名为“中和之医”的中医文化内涵。“中和之医”文化中的和谐生理观、病理观、诊断观、治疗观、养生观等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体系。
 
谈“秀才学医,笼里捉鸡”
 
《周易》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教化天下。
 
谈到中医文化的学习,应特别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功底的培养,正所谓“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被后世誉为“滋阴派”创始人的朱丹溪少年时期为入世积极钻研儒家经典,却不幸科举落败,年近四十而立志习医,“朝夕专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终成一代医宗。在讲课中,我们常常向习医之人提及朱丹溪,一则鼓励学生皓首穷经、犹未晚矣,一则强调朱氏之成功与其扎实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分不开。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当今我国的医学教育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快餐化的速成教育模式,招收的学生也以理科背景者居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这就使得我们的中医教育由于缺乏文化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艰涩难懂的中医古籍和理论也使得我们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中医的乐趣。譬如说,我们的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多次从历史课本上学习“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进了中医高校也仍然只知“救死扶伤”,而缺乏对“橘井泉香”“杏林春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中医特有的医德文化理念的理解。正是由于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我们的中医学生更多具备的是西医的线性思维方式,而难以理解中医的系统功能概念,即下文我们所谈及的“牛与羊与草”的关系。
 
谈“牛与羊与草”的关系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文中“形”“道”“器”三者的关系,源自于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内涵,在一定层面上也能启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
 
谈到中西医文化的差异,不妨先做个有趣的测试:如果要将“牛与羊与草”三者进行分类,该如何划分?如果你倾向于将“牛与羊”归为一类,可以说通常具备的是西医的思维模式;如果是将“牛与草”划为一类,则通常具备的是中医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牛与羊”的归类方式更多强调的是物体形式、形态上的相似;而“牛与草”更偏重于物与物关系、功能上的内涵概念,这正是中西医文化比较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特色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医研究受到西方传统生物医学和机械医学的影响,是一个从系统到器官、从器官到组织、从组织到细胞、甚而分子纳米水平的不断微观深入的过程,我们俗语常说其治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倾向于将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藏象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精髓之一,最早出自于庄子“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之说,所谓天人合一、物我唯一。体现在中医文化中就是重视人与宇宙、自然、社会的关系。形神合一,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经典内容,出自于范缜“神即形也,形即神也”之论,坚持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反映在中医文化中就是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和谐统一。藏象合一,源于周易,融合诸多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张介宾有“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之云,强调形与象的有机结合。表现在中医文化中就是脏腑等生理病理系统与其外在现象的关系。值得强调的是,中医与西医都受到了各自传统哲学、人文的滋养,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多元发展的关系。
 
中医文化伴随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历史,将科学技术与人文内涵融为一体,其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理论坚实、经验丰富,博大精深、文以载道。因此,我们中医文化人有充分的理由来坚持中医的理论、疗效和文化自信,在清醒地认识自身文化利弊的同时,不断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强化中医文化特色。(何清湖 魏一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