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从广义科学视角认识中医药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3-21
•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知的过程。
 
•从广义的科学视角来看待中医药学,则完全应当得出另外一个结论:中医药学应当说是广义科学的一个精彩范例,代表着现代医学变革的未来趋势、道路与方向。
 
•从正确的科学观来说,青蒿素就是中药,因为青蒿素的治病原理和机制是符合中医思维的。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无疑给中医药界带来极大振奋,她从汉医方剂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科研灵感成功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案例,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医药学是人类伟大科学宝库,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中医药发展的更广泛思考。中医科学是中医存在的基石与发展的命脉,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就“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这一核心议题,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的维度上加以剖析阐述,以理清思路、回归本质。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理论来捍卫中医科学的崇高地位,让中医人自信起来,让中医界振奋起来,也让我们的国人因此骄傲起来。
 
反中医人士一般会射出三支箭:中医的基础概念无法确切界定与描述;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无法量化鉴定;中医药的病理药理机制无法验证等。总之,中医是不科学的。而既然是不科学的,就是无用的,甚至是迷信的了,结果必然是要被取消的了。当然,也会有人提出另一种观点,说科学也不代表着正确,从文字角度讲不是没有道理,但那是在另一个层面或领域探讨的问题,与医学科学无关,但因此说中医是不科学,那就是个伪命题或者是别有用心了。
 
正确认知“科学“概念与角色
 
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地认知所谓“科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与角色?中医与西医是东西方不同的思维体系下的产物,都是抗击人体疾病的医疗手段,方法不同而已,本不该存在争议。但由于文化、经济的或许还有政治的原因,围绕着中医科学不科学,展开了长达100余年的论争。为此,中医药在它的祖国受到极大的挤压,在西医药的大举进攻下,节节退缩。近年来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论争的焦点落到了什么是科学这个核心问题上,不同的标准产生不同的结果,要厘清这个问题,必须把科学的概念搞清楚。大家知道,科学的概念不但是从西方舶来,我们认知的不一定准确,而且科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人们关于对科学定义的理解和认识,至今依然是莫衷一是,见仁见智。不过,从各种对于“科学”概念的不同表述中,我们还是大体上可以从中找出某些基本的、共同的东西:即“科学”有狭义的科学与广义的科学之分。狭义的科学,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在物理、化学衍生的分支科学,即西方现代科学;其主要特征是:以具体孤立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能分科分类和有层次,研究过程可以用数学加以量化,研究结论是可以证伪与重复验证的。广义的科学,则认为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这些概括有些复杂和深奥。事实上,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复杂系统。科学的核心在于实事求是,因为只有事实才能接近真理,只有追求真理才有创造和创新。随着科学向更高层次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意识科学和人文科学方向发展,纯自然科学的狭义科学观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广义的科学观更符合科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明确中医是否科学以前,我们要重新审视对“科学”本身的理解是否“科学”。当我们对科学的内涵重新定义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那什么是“科学”呢?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之前,我归纳的科学定义应该是: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知的过程。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科学的对象是人类生活所涉及的所有事物,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的;二是科学是贯穿整个事物认知的过程,而不是以阶段性成果作为标准。
 
由此可见,若从狭义的科学视角来看待中医药学,我们的中医是不在“科学”之列的。首先中医常用的“概念”几乎都没有严格定义,内涵和外延都是模糊的,如什么是“五行”,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上火”、“寒热”、“肺虚”等;中医没有根据不同的器官细分出各种分支学科;中药方剂也没有经过双盲对照实验的验证。
 
从广义科学视角看待中医药学
 
从广义的科学视角来看待中医药学,则完全应当得出另外一个结论:中医药学应当说是广义科学的一个精彩范例,代表着现代医学变革的未来趋势、道路与方向。
 
第一,中医药学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知识体系。在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已经标志着中医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系统论、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都闪烁着古代哲学和当时先进科学的光芒,只是中医所使用的语言不是英语而是中华古代汉语概念,而今人尤其西方人难以解读而已。
 
第二,中医药学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黑格尔说,只有以实践为基础形成的科学理论,才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中医药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它研究的对象直接是人而不是小白鼠,它的科学研究的场所不是实验室,而是在本着大医精诚、治病救人的信念,通过一代代大医郎中们在治病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的经验而成。几千年来,甚至起源于整个原始社会。中医药来源于民间,创新发展于民间,伴生于中华民族不断繁衍发展的过程。直至今天,她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各个医疗健康领域,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
 
第三,中医药学正确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核心是对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客观实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充分阐明了生命的起源和本质,整体全面地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规律。同时,中医药学基于辩证法、整体观和系统论的一整套诊治方法,以及治未病的先进理念,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神奇疗效,证明了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和实证精神。
 
第四,可复制性。中医药虽具有个性化、差异性的治疗特点,但如果必须套用西医科学的标准的话,也绝不能说就没有可复制性。悬壶济世本身说明,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数次与瘟疫的斗争中所显示出的伟大智慧,产生了大量的可广泛使用的名方,多次把中华民族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也才有了中医悬壶济世永久的传说。譬如《肘后备急方》,1600年前的葛洪就记载了以疯狗的脑液治疗狂犬病的方法,那就是西医疫苗的雏形嘛!当然也包括我们当代人刚刚经历过的一些病毒灾难,中药可以解救多少人的生命。
 
青蒿素与中医药学因果关系密切
 
当我们厘清了上面这些基本概念与思路以后,再回过头来审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功范例,对于正确认识中医药学价值的重大意义,就会得出更理性客观的结论了。
 
屠呦呦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后,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中说到:“接受任务后,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屠呦呦研发出青蒿素,是在研究了大量古代中医药典籍的基础上,受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xxmy.com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启发而来,高温可能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她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试验,终于取得成功。中药和西药的治病原理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判断是中药还是西药需要从这两方面来判断,而不是仅仅靠一些表象的判断。从正确的科学观来说,青蒿素就是中药,因为青蒿素的治病原理和机制是符合中医思维的。因此,从广义的科学视角来说,青蒿素的发明从广义的科学视角来看待中医药学就非常密切了。
 
综上所述,我们崇尚科学,引进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建立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所以“科学思维”的普及应当是先行的,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史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除去世界环境因素,引发中国一个多世纪战乱和运动的思想基础是缺少“科学思维”的普及,在一个缺少“科学思维”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的,只能是野蛮生长、无序开发和恶性竞争。我们过去引入“科学”的过程中,走入了一个误区,崇尚的是西方自然科学的成果,只是对自然科学带来的技术感兴趣,一味地接受西方的所有东西而不加消化甚至不加思考,对于西方科学以外的其他科学领域的问题,一律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进而否定传统文化,很容易陷入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泥坑。
 
感谢屠呦呦教授对于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信任与热爱,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中医药学如何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经典一课,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层次地领悟到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本质与内在价值;更应当感谢的是我们的中医药先辈前贤们,他们为现代人留下了如此珍贵的古典科学瑰宝,尤其是这些中医药宝库中的精髓结晶,只要我们充分加以发扬光大,必将指引现代医学改革与发展开创崭新的格局。(刘峻杰)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