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乳难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2-26
乳难,是早期中医著作中常见,而容易被误解的一个中医专业词语。
 
先说常见。举例来看:
 
《神农本草经》中:滑石“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泽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蒺藜子“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贝母“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续断“治伤寒,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妇人杂病第十中:“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腹中绞痛,𤻊疝阴肿,及乳难,子上抢心,若胞衣不出,众气尽乱,腹满不得反息,正偃卧,屈一膝,伸一膝,并气冲针上入三寸,气至泻之。”“女子少腹大,乳难,嗌干嗜饮,中封主之。”
 
《千金要方》中也有。卷二十六第三:“早青瓜,味甘寒无毒,主五藏六腑寒热羸瘦,破五淋,利小便,妇人乳难血闭。”卷三十第六:“乳难,子上冲心,阴疝,刺中门,入七分,灸五壮。”卷三十第八:“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乳难,子上抢心,若胞不出,众气尽乱,腹中绞痛,不得反息,正仰卧,屈一膝,伸一膝,并气冲。”(本条本自《针灸甲乙经》)
 
再说容易误解。我接触过的不少同行,都把“乳难”理解成产后没有奶水或奶水少。xxmy.com特别是有两位名中医写的中医论母乳喂养的书里,就把上面所列条文中的中药和穴位用在治奶水不下,依据显然就是上列条文中的“乳难”二字。
 
可是,“乳难”并不是奶水不下之意。《说文》:“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因此,“乳”本义指妇女生产。《史记·仓公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飮以莨菪药一撮,以酒飮之,旋乳。”“怀子而不乳”,就是怀了孩子生不出来;淳于意给其莨菪药之后,“旋乳”——马上生产了。因此,把“乳难”理解成奶水不下,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古医书中“乳”字的这种用法并不少见。还看《针灸甲乙经》中:“乳子而病热,脉悬小,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中风病热,喘渴,肩息,脉急大。缓则生,急则死。”此条语本《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也还是生子,而不是哺乳孩子。“妇人乳余疾,肓门主之。”“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乳余疾,絶子,阴痒,阴交主之。”“腹满疝积,乳余疾,絶子,阴痒,刺石门。”“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絶子内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此数条“乳余疾”,就是产后病。《神农本草经》:“玄参……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产乳余疾”同“乳余疾”,也是产后病。
 
《神农本草经》中也曾说到催乳作用的中药。如漏芦、石钟乳、孔公孽,但用语是“下乳汁”,如漏芦:“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本草经集注》中亦有,如桑寄生条,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亦作“下乳汁”,而不是说治“乳难”。
 
所以,中医古籍中的“乳难”就是难产,而且在另外一些词语中的“乳”,也常常是生产之义。这在读古籍时应特别注意。(沈澍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