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药学熔铸传统文化之根本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1-06
自中医药科学体系形成至今2000余年,无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历朝历代,东西南北,都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献身中医药事业。据李经纬教授主编的《中医人物词典》收录,从古至上世纪中叶,对中医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就有6200余人。
 
同时,以《黄帝内经》等四部经典为代表,形成了中医药学的文献体系。据2007年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1949年前中医古籍为13455种,加上台湾现存的690种,合计14145种。在反映古代中华文明成果的三部大型丛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中,中医药文献所占比重也是很大的。如此庞大的中医药文献体系,在人类文明各分支的文献积累中,也无二见。
 
而且,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医药科学还形成了从宫廷到民间,从师徒传承到医学教育,司法管理到口口相传的多种注重实效的传承机制。
 
不仅这些,更重要的,数千年来,中医药学既坚持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它的丰厚积累,浸透着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基因,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医药学以一贯之的医道医理,生动有效的医法医术,无穷无尽的医方医药,治国治人治病的杰出功能,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和根本。
 
这个基因和根本就是,以“群经之首”《易经》为代表的宇宙观、世界观,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自然观、道德观,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人生观、生命观。这些经典,虽然作者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也有差异,但却核心一致,像一整块钢铁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
 
中医药学集中体现出的“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辩证思维”“整体观念”“‘三治’功能”“医为仁术”和“中、通、平、和”等主要思想内涵,几乎涵盖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中医药学中,这些思想内涵与人的生命密切结合,使这些理念表达的更生动、更深刻、更系统。
 
《黄帝内经》引述上古经典《太史天元册》对宇宙、天、地、自然的认识:“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天元纪大论)。由此提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进而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基本认识;形成了人的精神与形体相统一,xxmy.com人的精、气、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重于形体的基本认识;形成了人的形体五脏相互关联,同时又内联全身,外联自然的基本认识。在这些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人的生命必须顺应天地自然大道,顺之则生,逆之则亡;天地自然一气所化的气在,生命则存,气去生命则亡;进一步形成了中医维护生命健康的养生和疾病治疗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基本思维模式。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中医特点的生命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称:“在中华文明的各个分支中,唯有中医药学仍然保持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并称之为“奇迹”,含义的确是很深的。
 
(作者苟天林系《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本文为其在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发言节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