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特色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12-23
近代绍兴医家以敏锐的思想和务实的态度,积极应对西学东渐带来的冲击和“废止中医案”的打击,创组绍兴医药学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和医校,成立“流通医药书籍有限公司”,撰写并印行了大量医籍,影响全国及槟榔屿、檀香山、高丽、日本,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特殊地位。简言之,有精品多、时代性强、地方特色浓厚三大特点。
 
精品特色
 
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不但数量众多,且精品迭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民国名医精华,选了13位著名医家21种著作,绍兴医家占了7种,它们是何廉臣的《增订通俗伤寒论》《感症宝筏》《全国名医验案》《重订广温热论》;曹炳章的《辨舌指南》《增订伪药条辨》;祝味菊的《伤寒质难》。这些都是从数以百计的中医著作中经反复论证、严格筛选出来,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流传较广,对今天也有现实指导意义。何廉臣认为我国幅员广大,民俗各异,南北气候不同,与医理息息相关,如无各地医家出验案,以析异同,交流经验,将无法促使医学发展,于是,编辑了《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每案以病者、病名、病因、证候、诊断、疗法、处方、看护、效果以及复诊为程序,并附个人看法和自己的临证心得。其便利有三:一便利医家填写;二便利查阅前案;三便利病家调理。改革了以前病案辞多空泛或语焉不详、不得要领的流弊,为促进医案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曹炳章的《辨舌指南》援引古今医籍近百家,旁及当时报刊所载的国外新知,参以己见,图文对照,具有较高的文献和临床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如郭元峰的《脉如》、马氏《医悟》、梁特岩《舌鉴辨证》等书,目前尚未再版,而我们现在能从《指南》中读到这些书籍的辨舌精华。该书的主要观点被现行高等中医院校《诊断学》教材及《舌诊研究》(陈泽霖等著)等著作采用。《伪药条辨》为福建郑肖岩(奋扬)原著,书成后邮示曹炳章,请其评注撰序。曹氏惜其门类未分,药品产地混乱,质量不齐,未免遗漏,遂将各药别其门类,条分缕析,分订四卷,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列为每条之下,使该书质量大为提升。曹氏在书中具体提出了辨正讹药厘订品种的六个方面:包括乱真之假托;仿造之伪品;不精之炮制;不良之贮藏;埋没之良材;删除之次货。问世至今,该书一直是药物辨伪的重要参考书。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为其与陈苏生的问难之作。对于外感病的病因,祝氏主张六淫原无温邪之说,且寒温皆非致病之原。所谓伤寒、温热都是一种想象之邪,根据治疗效果反溯而得。即邪病之用温药而愈认为是寒邪,用凉药而愈认为是温邪。同时,认为邪有无机有机之别,六淫为无机之邪,为病之诱因,而细菌是有机之邪,为病之主因,二者狼狈为奸,侵犯人体而发病。对伤寒发病病理,以“五种阶段”代替六淫。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为抵抗太过,太阴少阴同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之抵抗。对于伤寒的治疗,特重阳气的维护与扶持,因擅用附子,有“祝附子”之称。祝氏研究《伤寒论》使人耳目一新。
 
又如曹炳章的《中国医学大成》、裘吉生的《珍本医书集成》《三三医书》,赵晴初的《存存斋医话》、邵兰荪的六种医案等,都很有影响。
 
时代特色
 
中国近代医学包括西方医学的传入、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确立、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反思等过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越医编撰的医著也明显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具体有三个方面:
 
教科书
 
绍籍医家傅嬾园为浙江中医专门学校首任校长(1915年创办于杭州),王慎轩1926年在苏州创办女科医社,1934年改组为苏州国医学校,该两校的师资中不少是绍籍人士,他们编撰了大量教材,以付教学之需,在全国亦有一定影响。如傅嬾园的《运气学讲义》《组织学讲义》《外科要旨讲义》等,王慎轩的《新中国药物学》《女科医学实验录》《胎产病理学》《新批女科歌诀》《中医新论汇编》等,而以杨质民所编教材最多,有《内经讲义》《症候学通论》《药物概论》《方剂学》《内科学讲义》《外科学讲义》《推拿术新编》等。何廉臣的《实验药物学》,是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绍籍学生徐幼耕假期回绍时见到的,带回学校后,学生及老师都觉得作教材很合适,遂定为教材,校长傅嬾园还专门写了序言。由于当时医生的考试由警察所主管,警察所委托绍兴医学会具体负责考务事宜,何廉臣等人还编撰了《绍兴医学会课艺》《绍兴县警察所考取医生试艺选刊》等书,这更是当时特殊时代的产物。
 
科普类书及译著
 
随着西方科学思想的渗入,绍兴医家中有识之士,逐渐重视关注民生健康,欲必革日常饮食卫生陋习,这些书籍以“简便”为主义,以“灵验”为要点,虽不足与《万国药方》抗衡,但影响亦不小。有张若霞的《食物治病新书》《中西合纂实验万病治疗法》,王景贤的《家庭实用良方》,曹炳章的《家庭卫生饮食常识》《痰症膏丸说明书》《鸦片瘾戒除法》。译著有张若霞译《药草与毒草》(日本筱田平三郎原著)等。
 
中西汇通类医籍
 
如杜同甲《白喉忌表抉微驳议》中载:“凡感邪喉病,宜照感邪治法;凡疫痧喉病,宜照疫痧治法;至白膜喉病,则莫若延西医照实扶的里注射血清为最有效。”张若霞《通俗内科学·自序》:“本书病理多采新学,处方均用中药,详揭内科诸病,分病因、症候、经过、类症、治法各节,学说既新,利权亦不致外溢。文字浅显,开卷了然,作中西汇参之内科学读可,作通俗方书读亦可。”赵晴初《存存斋医话》,主张医家当参阅西医书与《医林改错》。所录“脑散动觉之气”一说,即引自《主制群微》对于脑和神经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的描述。如所谓“脑皮分内外层,内柔而外坚”,当是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亦有直接以中西医命名的著作,如何启运《中西一贯伤寒圆机奥义》等。
 
地方特色
 
绍派伤寒以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而得名。《通俗伤寒论》何秀山序曰:“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它发端于明代,成熟于清末民初,是绍兴医家创新精神的突出体现。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咸反映于斯。
 
《通俗伤寒论》原系俞根初手稿,凡三卷。书稿由俞氏赠予何秀山,何秀山遂整理加按,何秀山之孙何廉臣再予勘订补充,于1916年首次在裘吉生主编之《绍兴医药学报》上陆续刊出,并在该社出版的《医药丛书》中以单行本出版。1929年8月何廉臣谢世,廉臣哲嗣幼廉,力请曹炳章助其整理完全。曹氏乃将前印之稿,分编分章分节,重为编定,卷册匀分为十二卷。其原文不删一字,原书之中下未成二册,悉照何廉臣预定目录编次,整理残稿,依次编述,其原稿有缺失者,根据平时与何氏朝夕讨论之经验学识,为其撰补,之间有实验心得,另列“廉勘”之后,附入发明之。历时二载,始告竣工,全书增为四编十卷十二章。1934年5月上海六也书药局出版,卷首有曹氏所撰《通俗伤寒论诸言》,末附曹氏所编《历代伤寒书目考》。是书既出,赞誉四起。张山雷谓该书“且言虽浅近,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老医宿学,得此而且以扩充见闻,即在后生小子,又何往而不一览了解,心领神会”(《增订通俗伤寒论·序》)。徐荣斋于1944年起,历时十一年,撰成《重订通俗伤寒论》。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创建了完整的绍派伤寒理论,包括“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径”的寒温一统观,望诊重观目,辨苔划分六经,推崇腹诊;辨证重湿,施治主化,用药轻灵,喜用质轻芳香、生品鲜汁的用药特色;专设瘥后调理诸法的诊疗规范,于仲景伤寒学派、吴中温病学派之外,别树一帜。
 
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所取得的成就,是近代中医药的一个宝藏,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