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高擎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大旗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11-25
昼昏如夜,苍天泪涌,天地同悲,老师目瞑。
 
亲友奔至,学子飞赴,痛心疾首,扼腕仰天。
 
音容笑貌,生生眼前。匆匆一别,永不相见。
 
苍生大医,百姓托命,国之瑰宝,杏林碑乾。
 
师恩浩荡,视徒如子,谆谆教导,尤响耳畔。
 
句句叮咛,深刻脑中。耄耋虽近,朗声钟洪。
 
思清捷敏,铿锵铮铮,平脉辨证,中医惟行。
 
先生擎旗,独帜高竖,麾下披靡,学子众众。
 
著述等身,授吾捷径,执手带教,倾囊予空。
 
而今安息,与妻相濡,伉俪相聚,含泪祈福。
 
相濡斋人,同盟跪叩,先师在上,宇宙可鉴。
 
平脉大旗,志承不断,吾辈肩承,志比石坚。
 
风和暖阳,麻孝相送,流芳千古,此生无憾。
 
德彰四海,艺馨五湖,大医精诚,宝珠永明!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于10月25日与世长辞。怀着沉痛的心情,相濡斋弟子共同祭奠我们永远深深敬爱的老师。
 
老师,您一生辛劳!老师,您一路走好!
 
勤劳一生 献身中医
 
李士懋教授,1936年7月生,原籍山东黄县北马镇。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2014年8月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是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医临床家。
 
李士懋教授1956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为北京中医学院第一批本科生。1962年响应党的号召,被分配到大庆石油总医院儿科工作,任专职中医师,负责儿科全科会诊。在大量急诊病人的处理过程中,增强了他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优势的信心。
 
1979年李士懋教授被调到河北中医学院任教,同时坚持临床,一直到今年7月,仍每周坚持3~5个半天的门诊工作,门诊量多时120余人。其中疑难杂病的病人多见,经他救治后疗效卓著,为百姓所称颂,是解除黎民疾苦的“国医大师”。
 
李老师晚年仍勤于临床,笔耕不辍,坚持传承教育。通过溯本求源与临床实践,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较为完善的“平脉辨证思辨体系”。2013年6月,相濡一生的老伴儿田淑霄教授逝世,老师悲痛万分,为排解悲痛,他更加倾注全力完成和老伴儿未竟的事业。2015年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了“2015年河北省国医大师传承培训班”,选取全省副高级职称以上、热爱中医的精英人才进行培训。
 
在病重阶段,李老师还在督促实施、大力倡导对扁鹊《难经》的研究。他重视中医文化建设,筹备资金和组织专家撰写脚本,与河北省电视台联合,克服重重困难,走遍河北名医故里,获得一手资料,拍摄了“河北——中医圣地”纪录片,在河北中医文化建设的蓝图里,画下了浓重的一笔。现在该纪录片已经公开发行。
 
李老师著述等身。完成了《薛生白湿热论求索》和《叶天士温热论求索》两部专著。2015年夏,李士懋、田淑霄夫妇合著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这一套全集内含二老17部专著,凝聚了二老一生的心血,反映了老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全貌。
 
苍生大医 大爱仁心
 
自古大医均以德为先,李士懋老师一生舍予,他的医德、师德堪为国医之典范。
 
李老师舍己全学,倾囊相授,有教无类,只要来跟诊,肯踏实学习,他都欢迎。因为晚年左膝盖上的骨刺,走不了远路,门诊能容纳的跟诊人数有限,他常常招呼大家,“进来,坐!有凳子就坐下,没凳子了就站着。”敞开大门欢迎各层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几乎都能得到老师手把手地教摸脉的机会。在他面前,每一位来跟诊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慈祥的关爱和不倦的指导。
 
李老师大爱仁心,普度众生,他总是为病人着想。这些患者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以性命相托,年近八旬的老人总要坚持看完病人再结束门诊,往往吃午饭时已经是一两点钟了。老师常说:“都是找我来看病的,那么远过来了,很多都是走投无路,以性命相托的啊!我怎么能不给他们看呢?”
 
他舍财舍物,济难帮困。有的病人带钱不够,他就帮他们垫上。有一位患有严重风湿病,关节变形的家庭困难的学生来找他看病,他就免去她的医药费。李士懋老师与他爱人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家中的水泥地面就是为了方便危急的患者来家就诊,出入行走。桌椅也是几十年的斑驳的老家具。墙上还有老师夫妻早年一起获得的一对大红花。但是当二老知道谁生活困难,却是一掷千金的无私帮助,并一再叮嘱,不让被帮助的人提起。
 
平脉辨证 丰碑永立
 
李老师一生精研经典,潜心临证,发皇古义,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对危急重症的诊治独有建树,发展了“火郁发之”和“汗法”等重要学术思想。“唯宁静以致远”。老师之所以能站中医学的巅峰,唯因心中之宁静。每每为病人把脉,老师凝神定志,全神贯注,不问贵贱,不论贫富,心无旁骛。
 
李老师倚重脉诊。在反复临床的过程中,老师经历了倚重舌诊,重视验方等阶段,最后明确了脉诊才是四诊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直至晚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以脉诊为中心的“平脉辨证论证思辨体系”,在辨证过程中,恪守六条原则,分别是:以经典理论为指导;以脉诊为纲,以脉解症,以脉解舌,以脉定证;胸有全局,全面分析;首辨虚实;动态诊治;崇尚经方。
 
对西医知识,李老师从不拒绝,常常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西医,认识到在临床中,西医的检查、诊断对认识疾病、判断疗效及预后很有帮助。但他绝不用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强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中李老师常叮嘱患者停服不必要的西药,避免中西药并用而相互干扰,掩盖了真实疗效。
 
李老师终身以弘扬中医药学术为己任。直到病重的10月中旬,老师躺在病床上,仍然召唤弟子,为他们指点迷津,血液中流淌着对中医的挚爱。
 
倾心教育 传承桃李
 
李老师倾毕生心血于中医教育,桃李成蹊。侍诊的有国家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常一二十人满满地围在他四周。老师培养了第一传承梯队16名教师,既可以登堂授课,又能够临床带教。
 
在传承的过程中,老师着重解决传什么、怎么传、如何发扬三个问题。要求弟子们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总结跟师体会时,从三个方面去总结:学了什么,用了什么,发挥了什么。在带教与讲授中,采取七步教学法:第一阶段学习他的《全集》著作,全面了解他学术观点;第二阶段跟师诊治,大约一年。熟悉老师的辨证论治思路和方法;第三阶段独立诊治,写好病例后老师批改,指出对与错,讲明道理;第四阶段学员互为师傅,互改诊治方案,最后老师定夺,指出对错。第五阶段总结,撰写文章、著作;第六阶段通过授课和带教等方式实现再传承;第七阶段是进行现代研究。
 
李老师认为中医的传承,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思辨;第二个层次是学术见解;第三个层次是具体经验。提倡平脉辨证是学习中医的捷径和正确道路。
 
李老师重视基层传承。把名中医工作室的分站建立在河北省的几个县,为基层人员义诊、会诊、讲课。即使临终前,仍用微弱的力气给北京中医医院的弟子打电话,请其尽快组建民间中医基层专业委员会,促进民间中医队伍建设。
 
如今老师安息,吾辈更应志承。
 
接过李老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大旗,我们定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不负师恩,不改初心!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