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聚人才搭平台强化中医药科普宣传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11-12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等,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整体观、统一变易的世界观、义利相济的人生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等六大核心理念,持续传承至今已逾五千年,独具特色、生生不息。要把这一“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交到广大百姓手中,中医药科普及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呼吁“中医学呼唤科普”。
 
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
 
目前,部分医学工作者仍存在重学术研究、轻科学普及的现象,因为科学研究代表和反映了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水平和技术。科普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许多人不愿也无暇去做科普工作。基层的科普工作大多和推广营销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医发展,中医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根基,中医药的科普宣传还在于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揭穿江湖游医骗子的种种欺诈伎俩和冒牌“养生专家”的误导。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工作,中国科协在《科普人才规划纲要》中指出:科学的创新和科学普及是一个双重的目标,普及和创新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正在加大对科学普及的投入,重大专项研究中已经正式有了科普的“名分”,科普像科研一样受到支持,重大科研计划863、973等中均增加了科学普及试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到继承和创新并举,学术和科普并重,做好中医药科学普及宣传工作。
 
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更好地回归民间、走向世界需要一支热爱中医药事业,从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的专业队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中医的养生之道和“治未病”有着迫切的需求,也对中医药科普宣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医药科普人才还相对匮乏,数量、能力和水平还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首先要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普人才,提高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既要建“国家队”,又要充实“地方队”,让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普人才活跃在中医药站线,成为中医药科普创作和宣传普及活动的主力军。中医专家们既要做业务专家还要做科普大家。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培养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的同时正在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人才培训,其选报考核和管理都十分严格规范,目前已组建了261人的国家级、1500余人的省级专家队伍。
 
其次,要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中医药科普面向百姓、面向基层,要把每一名医务人员甚至是老百姓培养成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中的一员。让中医药健康素养知识成为耳熟能详的生活常识,让中医药养生理念和方法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中医药科普的目的和追求。
 
搭建科普宣传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指导,目前已在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启动了50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遴选和建设工作,并联合22部委共同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走遍31个(区、市),举办活动366场、中医大篷车行程10万公里,编辑制作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1500余种,建立了中医养生类栏目专家推荐渠道,《中华医药》《健康之路》《养生堂》栏目推出了科学、权威、准确的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
 
各地市也纷纷开办权威的公益中医养生栏目,河北省的《燕赵名医堂》、《大家来养生》都受到了群众的关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不断传承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传播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
 
目前,部分专家在做科普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涩难懂、照本宣科等问题,业界和专业人士看得懂,但百姓看不懂。下一步应努力做到在选材和写作上更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进一步丰富科普宣传形式,积极采用新媒体等创新宣传手段,搭建更好的科普宣传平台,力求达到科学性、准确性、普及性、生动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不断提高中医药科普知识水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