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10-09
北京时间10月5日,是中国人更是中医药人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10月6日,记者走进屠呦呦家,比起举国欢腾,眼前这位85岁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却非常平静,她和平时一样坐在沙发上,玫红色衬衫为这位和数字、实验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科学家平添了几分典雅。
 
“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轻轻放下手中打印好的一段获奖感言,缓缓说起她和她的团队这份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
 
“当时正值越南战争,疟疾的耐药性越来越明显,当时的情况是得疟疾死亡率要比战争伤亡人数高出几倍。所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这个项目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任务。”因正值文革时期,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已经停止所有工作,本土的药用植物上千种,实验将从何抓起?屠呦呦顶着巨大压力,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他们开始大海捞针。
 
“当时科研设备条件差,我们团队只好买来几口大缸用酒精包括后来的乙醚泡植物,再回收液体进行实验。实验从老鼠做到猴、狗、人。但是还有很多质疑声,我就带头和几个同事一起,在自己身上实验。”
 
“那几年,她每次回家身上都有浓浓的酒精味,自己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屠呦呦老伴李先生记忆犹新,因长时间身处实验室中,屠呦呦后来患上了中毒性肝炎。为了证实药物的安全性,屠呦呦还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我想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体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国际科学届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我最高兴的。”屠呦呦强调。
 
“中医药还得挖掘”
 
虽然实验证实青蒿对疟原虫有抑制率,但仍未明确其有效成分,“我当时觉得肯定是提取方法有问题。”经历上百次失败的实验后,屠呦呦没有放弃,反而再次回到中医药古籍文献中。古代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的介绍让屠呦呦灵光一闪,最终找到了沸点很低的乙醚提取出青蒿素。
 
“其一是青蒿有品种问题,中药有很多种品种,青蒿到底是蒿属中的哪一种?有什么特性?其二,青蒿的药用部分,文献中提到的绞汁到底绞的哪部分?其三,青蒿的采收季节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其四,最有效的提取方法是什么?只有突破了这四个问题,实验才会有进展。“屠呦呦如是说。
 
正是从这四个问题重新考虑后,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我们发现青蒿只有叶子的一小部分含有青蒿素,其青蒿杆是没有的。就算找到了青蒿素的有效单体,在提取时也有困难,因为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干扰功能提取的活性。”因此,屠呦呦认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找到规律。
 
“对中医药工作者应有新的激励机制”
 
“我们一个搞钢铁的,一个搞药的,互不干扰但绝对互相支持。”相伴52年的老伴李先生笑呵呵地说,尽管当时工作非常艰辛,他至今仍未听过屠呦呦对这份工作有过怨言。
 
“这是我做了一辈子的工作,希望能够物尽其用。”临行前,屠呦呦说,坚定的语气和信念,让这位老人犹如一座灯塔,给予众多中国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工作者信心。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希望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按照李克强总理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奉献更多成果,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屠呦呦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特大喜讯传到她的家乡:宁波沸腾了。
 
“人们奔走相告这一无比激动与喜悦的消息,因为这是中国的骄傲,宁波的骄傲,中医药人的骄傲。”宁波市中医院院长崔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人骄傲引热议
 
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王涌告诉记者,宁波市委、市政府和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宁波市中医院在第一时间分别给屠呦呦发去贺信,高度赞扬她热衷奉献、报效祖国和为振兴中医药的时代精神,并邀请她到故乡宁波来做学术讲座。
 
崔云说,这几天宁波市区农村的卫生、中医药系统,屠呦呦成了人们颂扬和热议最多的人物。
 
出于对屠呦呦的无限崇敬,这几天,宁波市的市民带着小孩纷纷自发到屠呦呦住过的老宅——宁波海曙区开明街26号屠呦呦旧居门前,合影留念。一下子,屠呦呦住过的老宅被广大民众关注起来,于是,管理物业的保安对此处进行24小时巡逻。
 
“姚宅“是开明街上仅存的民国初年建筑,主体建筑由前厅、大厅、正楼和后屋组成,保存完好。这所宅院走出过两位名人,除了屠呦呦,另一位是她舅舅姚庆三,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
 
可亲传颂遍乡邻
 
崔云说,宁波人对屠呦呦有许多可亲的传颂。屠呦呦的父亲是中医,治病救人。屠呦呦自幼就受中医药熏染,还跟随父亲去采过草药。屠呦呦是家里的独女,其他都是兄弟,父母很宝贝她。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来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意为鹿鸣之声。
 
“屠呦呦幼时很普通,衣着朴素,在同学当中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近日,浙江《都市快报》“特别报道”屠呦呦时这样描述,并称“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但工作中十分严谨,兢兢业业。她是个执着的人,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但一直都很低调。”
 
记者了解到屠呦呦在宁波中学的班主任、宁波市政协原主席、94岁高龄的徐季子老先生对屠呦呦获得诺奖后的感言:“屠呦呦,优秀、幽静。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据了解,屠呦呦和在北京的钢铁研究院工作的老伴李廷钊是中学同窗,1963年结婚,育有两女,长居北京。
 
苦尽甘来获赞誉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疾”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多被打成“右派”的年代,时年38岁的助理研究员屠呦呦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为了不影响“523”项目的实施,屠呦呦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
 
一位宁波朋友告诉记者,他从当地报纸上看到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一些细节:当年困难,屠呦呦科研时要啥缺啥,只能买来7个大缸,在平房里用土法提炼。为了保证疗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先拿自己实践,亲自“探路试服”以身试药。他认为,没有不畏艰难、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信念,屠呦呦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王涌说,在宁波人眼里,85岁高龄的屠呦呦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楷模,她还是一位恋旧的人。屠呦呦曾托她高中同班同学拍下她曾在宁波居住过的老屋照片,寄到北京给她。2012年,宁波效实中学百年华诞前夕,她曾以《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专赠母校。她在北京,经常参加“效实”校友会活动。效实中学建校75周年庆典时,屠呦呦还与先生一起前往母校参加典礼并捐款。
 
记者电话采访了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王仁元,他表示,在宁波卫生系统即将掀起一个以屠呦呦为榜样,广泛深入学习屠呦呦精神的热潮,促使进一步做好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把中医药推向世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