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于2015年7月2日在南京仙逝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07-16
    1983年7月,我从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院领导告诉我,今后将跟随耳鼻喉科干祖望教授学习,我心中既兴奋又忐忑。早有耳闻干老业务虽好,却是位“倔老头”。30多年跟师学习历程,让我受益匪浅。恩师虽然离去,但我永远无法忘却。
 
    严格
 
    刚到科室,干老就问我,《四书》《五经》读过没有,《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熟不熟,《药性赋》《汤头歌》能不能背。他让我必读两本书,《柳选四家医案》和《类证治裁》,说临床很有用。刚开始在跟随干老门诊抄方的日子里,心理说不出的紧张,他会不时地问你,看的是什么病,中医如何辨证,应该用什么方,方剂中有什么药。当着病人的面,经常被问得面红耳赤,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只得回家恶补。试诊时,对用得不好的药,干老也从不留面子,当面指出,立刻纠正,绝不含糊。记得那几年,读了许多书,给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每每读起干老所赠小诗:“小渺万钟訾相国,宁怀一技作医人,同僚末座俦和缓,学得书痴耐苦辛”,至今仍感慨万千。
 
    认真
 
    干老学习认真人所共知,尤其对学术十分严谨。“文革”中他的工作是打扫厕所,无意中看到当时正在编写的《简明中医大辞典》的征求意见稿,发现有很多问题,就积极找领导反映,无奈被拒绝后,急中生智,给当时的编写单位人员写了一封信,称其中有些内容“狗屁不通”,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成都中医学院的熊大经老师为此专程来南京,费尽周折才在私下找到这个“倔老头”,深谈之后,收益颇多,从而结成忘年之交。又如1985年他参加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写作,主编《孙思邈评传》一书,仅在孙思邈的寿命的一个问题上,整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从8个不同版本中一一考证,最后定于141岁(公元541-682年),反映了其一丝不苟的态度。在门诊看病时,虽年过古稀,但他从不让学生代笔,问诊之后,亲自书写病案,字斟句酌,条理清晰,一笔一画,字迹工整,连标点符号也不漏错一个。他曾跟我们学生有一个约定,凡是在他门诊时所写的病历中发现错误,即可罚款。为此我们也格外仔细。好不容易发现他在中药黄芪的芪字下多了一点而要罚一块钱,干老为此还郁闷了好几天。记得在1998年10月13日,一位23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前来问诊,他认真写医案分析:“禀质虽非藜藿,但殊感气血失充,值此新凉时节,时邪挟痰,上蒙清窍,以致眩晕泛恶,耳鸣失听。经过匝周治疗,浮邪已肃,而不足之证逐渐暴露,事可从补处治。虽然黄苔忌补,但舌质羸象已显,非滋腻之补尚可受领,拟取八珍而除熟地裁方。好在前期西药治疗颇佳,此时进服中药,正是风送轻舟,事半功倍也。”令在场医生、患者为之感动。
 
    勤快
 
    第一是脚勤,干老以喜欢走路而出名,七、八十高龄仍照样不变。他家住南京峨眉岭,后搬至上海路,无论下雨下雪,酷日寒风,常见到瘦小精干的他,手提拐杖或雨伞,快步走在人行道上,目的地常常为三处:医院、新街口邮局和杨公井书店。亲自邮寄来往信件成了干老的习惯;旧书店淘宝更是他毕生的爱好。星期天偶去夫子庙吃早茶,亦是步行来回,从不乘车。到医院上班查房,不坐电梯,爬楼十六层共近二百级台阶,令年轻人都佩服。第二口勤,一口浓浓的吴语腔,音量高,语速快,仗义执言,令人敬畏;教诲学生,如鞭如策,绝不含糊。以笔勤出名的他,一生中著书20余部,发表论文、医话400余篇,他将书稿叠摞起来,坐在旁边拍了一张照片,自谓“著作等身”。他为自己书屋写诗:我事涂鸦你吐丝,两般姿态一般痴,卅年自缚琅环里,乐仅庐陵太守知。
 
    节俭
 
    干老没钱,也许是无缘,有一年他在外地得“福、禄、寿”三星瓷像,途中无意将禄星摔碎,回家后做一对联“三星唯缺禄,一屋独多书”。他常为无钱买书而纠结,也曾为买一部古书而抵挡了自己心爱的手表。干老珍惜纸张,他把凡是能写字的废纸(包括正面写过的)收集起来,裁成32开大小,用于在门诊记录病历,从不浪费,所以他所保存的病案纸张,黄白厚薄,五花八门俱有。记得有一次陪干老外出开会,中午他不休息却在盥洗间唱戏,我进去一看,只见他赤脚光背在洗衣服,嘴里还不断地哼哼,见我进去,还饶有兴趣地告诉我洗衣服的诀窍,如白衬衫穿久了发黄,可在清水中加几滴蓝墨水,浸泡半小时,就又变白了。并曾经作诗一首:愈加浆洗愈污黄,心痛新裁盛夏装,蓝墨水中加几滴,顿教锈刃换青霜。
 
    书痴
 
    读书教书著书藏书,一生与书结缘。从五岁起,干老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读私塾、学医、办报、行医、教学、写作,无时无刻,不与书打交道。博览众书,知识面广,学生凡有不解之处,都能在干老得到满意答复。甚至告诉你某个字句、某个典故出自那本书,那一章节,可谓是两条腿的活书柜。干老藏书过万册,但他分门别类,排列独特,查找十分便捷。有一次我与他在家整理门诊医案,数千张纸片,摆满书房与客厅,看得人眼花缭乱。我信心满满,心想一定比干老快,即先按病种,再按姓名,再排时间,摆起了龙门阵,忙了半天,也没有理出几份完整的病历。进书房去看干老,只见他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把每一张病历按次序放好,不重复整理,请教后才知道,他是用四角部首与号码法找名字,按名字排时间,自然十分顺利,令我这个大学生惭愧不已。他的书房四壁都是书柜,书桌在中间,人在其中看书就像窝在书堆里,书房被形象地称为“茧斋”,取意有三:书多屋小,如同茧壳;在此读书,似蚕做茧;蚕死丝尽,代表精神。在书房门上,至今仍有干老手写一对“欢迎在此看书,不得拿出门外。”可见他惜书如命。他读书认真,废寝忘食。有一次他读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医学》,陡然鼻出血而不知。还作诗为记:皓首穷经腹乃空,补牢虽晚尚图功,不知鼻衄何时滴,展卷医书染纸红。
 
    倔强
 
    干老无论对官对民,一视同仁。不管当面背后,直言不讳,甚至投报写信。他为自己画像:“项似钢条心似镜,口如鸦噪笔如刀”。他性格怪僻,自傲不羁,他曾将自己比喻成一枝花,有诗为证:“行空万里狂驰骋,独放一枝傲蔓花”。但我看来,他更像一块顽石。记得1985年陪干老去无锡开《中医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一书定稿会,住在梁溪饭店。干老不睡懒觉,凌晨早起,我陪他去太湖边散步,晨曦中凉风徐徐,一块太湖石挺拔而立,透过石孔可以看见天上的残月与星星,旁边依偎一棵老松树,松针随着晨风来回摇动。干老凝聚许久,心有所思后说:我就像这块石头。如今想来,颇有感触,太湖石以其玲珑剔透,坚韧曲折的姿态显示其倔强的精神,难怪干老也为之动情。特拙句以慰干老在天之灵。
 
    干瘦挺立依苍松,
 
    曲漏皱凹更从容。
 
    星煌透过峦叠嶂,
 
    仙去亦恋此景中。
 
    注:《诗·陈风·东门之杨》“昏昏为期,明星煌煌”。干祖望,字星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