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07-09
    2012年2月,《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量化一切是数据化的核心,其已成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标准化的基准点是量化,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是当前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医整脊学是一门传统又现代的新兴学科,它继承中医原创思维,以整体思考代替局部思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以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从研究人体脊柱功能解剖作切入点,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脊柱损伤病因病理,揭示了一系列的量化数据,从而促进了标准化研究数据化的进程。
 
    “椎曲论”奠定脊柱病诊疗数据化的基础
 
    本世纪初,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韦以宗在中医“天人合一”理念指导下,研究人类脊柱功能解剖,发现人类的脊柱从胚胎发育到出生后6个月以前,其弯曲与所有哺乳四足动物脊柱相似,而人类在出生后6~7个月坐立,腰曲形成;到一周岁后站立步行,颈曲才出现。从而否定了人类脊柱四个弯曲是进化的观点,确认是功能需要——站立行走才形成颈椎和腰椎向前的弯曲。这两个弯曲,决定了椎管的容积、脊神经的分布,以及附着于脊柱所有肌肉韧带的走向和张力,也决定颈、腰椎的运动功能和椎间盘的位置及运动。
 
    在功能解剖研究的基础建立的“椎曲论”,阐明脊柱所有劳损病均为椎曲紊乱所致,提出以改善恢复颈腰椎曲为治疗目标的“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治疗原则。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人类腰曲形成机理及其与颈曲关系生物力学研究”。课题组在韦以宗带领下,开展一系列尸体解剖、动物实验和X线动态研究从资质论证了腰大肌是腰椎曲形成和稳定主要肌力。腰大肌损伤失衡,导致椎体旋转、椎曲变小,甚至反弓,椎间盘突出。同时,在脊柱圆运动规律(中轴垂力线)作用下,继发胸椎侧突,颈椎旋转,椎曲变异。
 
    研究结果证明,腰曲不仅仅是正常人体脊柱发育解剖生理,也是所有颈腰病的病因病理,颈椎椎曲(以下简称“颈曲”)紊乱,椎间盘突出,椎动脉痉挛,所附着的肌肉韧带也同时损伤。可见,临床上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颈椎病以及寰枢关节错位均源于颈曲的异常。腰椎椎曲(以下简称“腰曲”)紊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青少年脊柱侧弯,几乎所有腰椎引起的病变,均源于腰曲的异常。在此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方法论整合中医传统技术,以调椎曲为目标,也就是使移位的颈、腰椎达到对位、对线、对轴,改善或恢复其正常解剖生理关系为最终治疗目的。通过全国15个协作单位近10年的临床观察,取得6万多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和青少年脊柱侧弯症治疗的成功。并经2~3年随访,优良率90%以上,为脊柱劳损病非手术诊疗创出一条新路子。
 
    “椎曲论”的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也为脊柱劳损病诊疗提供量化指标。韦以宗和他的技术团队,首先普查240例颈腰椎曲正常的年青人,采取几何学弓形面积测量法,测出国人正常颈曲弓形面积平均为14.10cm2(±2.86㎝2),腰曲弓形面积平均为32.36cm2(±5.26㎝2),有了正常的颈腰椎曲数据,结合临床各种病理改变的颈腰椎曲以正常椎曲弓形面积为基点,将正常椎曲和病理改变的椎曲分为5级7类型,为临床诊疗治断及疗效评定提供量化指标。
 
    正常的颈腰曲(I级)是鉴别是否属于颈腰伤病的诊断依据,颈腰椎曲的病理改变(II级-Ⅴ级)是诊断颈腰病轻重的标准,也是决定疗程长短的评估。颈腰椎曲是否改善或恢复,是治疗效果评定的量化指标。以椎曲论为指导,成为中医整脊学诊断的依据,治疗的目标,疗效评定的标准。从而奠定了脊柱病诊疗数据化的基础。
 
    体征检查和影像学诊断丰富脊柱病诊疗数据
 
    传统脊柱伤病的体征检查,已有丰富的数据化指标,例如,正常颈椎、腰椎的活动度,四肢肌力的分级,神经系统功能的分级,均已具备量化数据。一些特殊体征如腰椎间盘突出的直腿抬高试验,抬腿以60度以上为阴性,60度为弱阳性,50度以下为阳性。同时还可分为40度、30度为中、强阳性。膝腱反射也可从小腿的反射性弹跳角度分为强、中、弱。这些都可以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从而消除了医患的模糊直觉。
 
    影像学的诊断,包括 X线照片的测量,除前面提及椎曲测量之外,还有椎体旋转度,侧弯度及腰骶轴交角的测量方法。MRI及CT对椎管容积的测量等等,都是脊柱伤病诊断的量化依据,疗效评定的标准,都是脊柱伤病诊疗数据化内容。
 
    数据化将提升脊柱伤病防治水平
 
    中医整脊诊疗指南的数据化,将为当前人群常见、多发的脊柱劳损病诊疗和预防产生重大影响,将提高脊柱伤病的康复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手术率,杜绝致残率。
 
    首先在诊断方面,数据化的诊断标准,将大大减少漏诊及误诊。随着CT、核磁共振应用于颈腰病的诊断,椎间盘突出几乎遍布所有CT、MRI的诊断报告之中,国外已有文献报告近4成的正常人都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如果临床医生忽略了椎曲及体征的数据指标,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数据的椎曲分级,还可以早期预见一些疾病的发生。例如,颈曲一旦消失,轻者导致椎动脉痉挛而致基底动脉、脑血管供血不足而血压波动,头晕失眠,重者压迫脊髓,出现胸部束带感,步态不稳。而这种状态,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实际上是颈椎管狭窄的早期表现。可见,数据化的椎曲分级分析,可避免漏诊。
 
    在治疗方面,数据化的诊断结果、治疗目标进一步明确。当前,中西医治疗脊柱伤病方法很多,治疗目标明确后,对各种治疗方法通过诊断数据的分析,达到治法选择优化。例如,治疗目标是调曲,为达到调曲的目的,将采取各种技术理筋,筋柔骨才能正,局部骨正,则必须恢复力线——椎曲线和中轴线,为此,必须依靠四维牵引,才可改善或恢复椎曲。椎曲恢复配合功能锻炼维护,不仅症状体征消失,复发率也低。而另一方面,达不到改善或恢复椎曲目的的治疗方法,就意味着疾病的复发。简而言之,治疗方法的实施在数据化诊断标准下,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彻底改变既往对症治疗遗留后患的局部疗法。
 
    对脊柱伤病的疗效评定标准,目前国内外的标准均缺乏量化指标。中医整脊以椎曲论为核心的数据化诊断标准,为疗效评定提供量化的依据,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在循证医学方面,数据化的疗效评定标准,还可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包括同比、环比、定基比)监测各种疗法的优劣,也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化的诊疗指南,将提高脊柱伤病的康复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手术率、杜绝致残率。
 
    颈腰伤病的发生,是椎曲异常所致。因此,维护颈腰椎曲是预防脊柱劳损病的主要目标。由此而设计系列维护椎曲的保健方法,如避免久坐,护胸运动,跨步压腿等锻炼方式,将有效地预防脊柱伤病。
 
    中医整脊诊疗指南的修制订,正努力迈向数据化,为人类脊柱的健康作出贡献。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