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03-30
    •某些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结果是让中医必须按西医的“科学标准”去“邯郸学步”,不仅没把中医“科学化”,还造成了中医学术的不断萎缩。
 
    •中医做到理论自信,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应该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要精通中医理论,知道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了解历代中医发展的脉络和原因。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它使用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的还是非药物的措施,多是低碳环保型的。在这个提倡绿色、关注健康的时代,我们对中医应有充分的理论自信。
 
    中医在近代的衰落,虽然原因很多,难以一一细说,但是“理论不自信”占有突出地位,这在中医遇见西医之后表现得极为显著。笔者认为,传承发扬中医需要理论自信、疗效自强、传承自觉、体系自立,这四者互相关联,彼此影响,其中“理论自信”是最关键的问题。没有理论自信,就难以有疗效自强,中医人也不容易做到“传承自觉”,中西医并重的“体系自立”也难以落到实处。
 
    3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3版刊登了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关于中医传承发扬的文章,其核心内容是中医理论如何传承,并且提出了各种科研必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否则无论冠以何种名目都不属于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值得深入思考。
 
    历代医家首重“理论自信”
 
    中医的理论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以黄帝和岐伯的问答,旁征博引天文地理、兵家农学、阴阳五行等知识,讨论了十分丰富的理论问题。《难经》作者围绕脉学、脏腑经络、临床诊治等,旁通问难,反复讨论,不懈追求。
 
    《汉书·艺文志》把医学分成医经、经方不同流派,并概括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医经家对理论自信的追求是很明确的,失去了理论的指导,就无法判断病情,举手动口皆错,不仅临床疗效不能提高,甚至会成为杀人不用刀的庸医。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经方家以传承有效方药为宗旨,但是要想用好方剂,不精通药性理论,不知道疾病的寒热虚实,也达不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失治误治。
 
    可见,医经、经方两派共同的特点是必须通过理论精通,才能达到疗效自强。
 
    张仲景面对伤寒病流行、死亡率很高的局面,“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用医经家的理论,研究经方家的经验,才撰成了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金元医学代表人物、温病四大家,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也是疗效卓著的医学人物。
 
    西风东渐中痛失“理论自信”
 
    当中医遇见西医,由于两者对于人体健康、疾病标准、诊疗方式的认识有明显的不同,本应是自成体系,互补短长,相得益彰。但是,回看历史过程却不是这样。
 
    在北京行医40年的王清任,于1830年出版了《医林改错》一书,这本书对中医界的震撼,不亚于《天演论》在中国近代的影响。只是前者发表的时候,中医界阵容完整,名医、名药、好疗效还都“名不虚传”;后者发表的时候,华夏大地已经千孔百疮,中医正面临沦陷的危险。
 
    按照西医解剖的标准,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立即受到质疑,“废止旧医以扫清医药之障碍”的“医学革命论”,从舆论旋风,逐渐到政府提案,阴阳五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围攻,脏腑经络、辨证施治、方药组合、临床疗效都成了被怀疑、被批判的对象。
 
    中医在周围一片怀疑声中,其社会地位动摇了,中医行业不再是社会精英“不在朝廷之上就在医林之中”的选择,学术逐渐萎缩,阵地逐渐缩小,大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
 
    理论不自信造成学术萎缩
 
    在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人体研究面前,中医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因为中医既没有解剖、病理、药化,也无法发现疾病目标,还不能精确评价治疗效果,只能作为“补充学科”。
 
    事实上,中医看不见西医说的病,这不要紧,因为它与中医诊疗关系不大;中医有自己关于疾病的标准,并且可以反复验证,也可以互相交流,世代传承。
 
    中医说的病,不是仪器的报告,不是纸上打印出来的数据,而是病人可以感知、医生能够判断的异常情况。它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体征,还可以是医生概括出来的某种概念。前两者好理解,后者稍微复杂一点,可用疾病性质、阶段来概括病名,比如热病、伤寒病、温病、太阳病、少阴病等;也可用疾病特点、有效方药来概括,比如狐惑病、百合病等。
 
    中医关于疾病的命名,既有确凿的证据,也可以指导临床诊治,是不容轻易否定的。即使属于症状的病名,比如咳嗽、头晕、腹泻等,不管它在西医那里还可以“精细诊断”为什么疾病,只要中医在诊治的过程之中,抓住这些症状,消除了这些症状,就属于医学行为,就是有效的治疗,就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笼统地斥之为“粗浅”“不准确”“不标准”“不科学”。
 
    一段时期以来,中医要现代化、科学化的呼声很高,但其结果是让中医必须按西医的“科学标准”去“邯郸学步”,不仅没有把中医“科学化”,还造成了中医学术的不断萎缩。自立已不能,“迈大步”就更困难了。
 
    知己知彼方能理论自信
 
    中医做到理论自信,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应该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要精通中医理论,知道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了解历代中医发展的脉络和原因。在目前的条件下,要做到深入了解中医自身的理论特点并不容易,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体系。
 
    其实,西医很多学说只是学说,并没有在临床上认真执行。比如,抗生素的使用,最合理的方法,应该是首先找出致病的微生物,培养之后做药敏试验,据此选择最恰当的品种。但是,目前全世界都不实行这个最合理的方法,是因为临床情况很复杂,体内的状态远不是体外实验所能模拟的。感染的因素也绝对不是微生物决定一切,机体的抗病能力长期被低估了。
 
    内科慢性病能说清楚物理化学因素的很少,一人多病,一病多因,依靠单一化学药物进行替代、对抗,虽然可以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病情的急性发作,但是,要想治愈这些慢性病就困难了,很多病被判为需要终身服药,而且要服很多种药,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颇不容易说清楚。而这些化学合成药,既是大自然不存在的人造物质,也是人体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体,弊端很多。
 
    疾病医学,属于靶点医学,没有诊断就不能进行很好的治疗。而中医药在身体稍有不适的亚健康阶段,就可以调畅气血,纠正亚健康;在患病之后,也可通过调控状态,影响形态,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因此,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它使用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的还是非药物的措施,多是低碳环保型的。在这个提倡绿色、关注健康的时代,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论自信,这样才能把中医传承好,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