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4-10-29
中医药科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虽然是学术专著,也有科普风格。《黄帝内经》开篇就讲养生之道,而且特别采用便于普及的对话写法。《伤寒论》序言更是针对时弊,大讲养生。

中医药学来自民间,扎根群众,而民间大众又迫切需要中医药知识,所以自古名医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历代均有代表性著作。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用和的《传家密宝》等。通过这些著作和医者诊病过程中的普及,使许多老百姓不仅知道怎样养生防病,而且了解一些望闻问切的诊病知识,懂得一些寒热虚实的医学道理,有的人还会使用一些单方和民间疗法来治疗小伤小病。但遗憾的是,因西学传入,民国政府妄图废止中医,所以中医药文化科普境遇不佳。尽管如此,当时一些中医名家还是热心于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如施今墨主办的《文医半月刊》,张寿甫主办的《幸福周刊》,都有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中医药文化科普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科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中医药文化科普后继乏人。但许多中医药专家一再呼吁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普事业,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著名中药学家叶橘泉还带头撰写中医科普文章,并获全国优秀科普创作奖。中医专家柯雪帆创作的中医科普文艺作品《医林缀英》深受好评。我于1983年撰写的大众中医药科普作品《家庭中医顾问》首发即达10万余册,并获全国优秀科普创作奖。

1985年,我做为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提出成立“全国中医药科普分会”的建议。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万友生教授写出支持的信件,并作为全国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正式提案。

1987年,全国中医编辑学会成立后,成立了科普组。

1988年,首次全国中医科普研讨会在湖北省黄石市召开,中国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肖德馨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李今庸教授等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主持,李今庸致开幕词。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中医科普工作研讨会,为今后中医科普工作的发展吹响了集结号,具有里程碑意义。

1994年,第四次全国中医科普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与会专家70余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正式成立,中医科普之舟在蓉城扬帆起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来贺电,张文康局长为大会题词:“搞好中医药科普,弘扬中医药事业。”中国中医药学会会长崔月犁题词:“交流中医药科普工作经验,为人民健康作新贡献。”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题词疾呼:“中医学呼唤科普!”我做为科普分会主任委员作了《加强两翼,振兴中华》的报告,强调中医药事业要腾飞,必须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学术研究,一翼是学术普及。面对当前和今后发展中医药科普事业的需要,繁荣中医药科普创作的需要,建立中医药科普学术体系的需要,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市场的需要,必须大力汇集人才,正式组建全国中医药科普学术研究组织。充分发扬奉献、团结、奋进、实干的精神,努力建立中医药科普学术体系,尽快构架中医药科普网络。切实做好两个两手抓:“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一手抓学术,一手抓市场。”

2011年,全国第六次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暨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中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德俊到会指导,会上推出第二批中医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并特邀我作《中华养生保健四大基石》的科普示范讲座。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医药科普分会的领导。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近10年来,中医药科普面临极好的时代机遇,国家高度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措得力。国务院去年还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多个部委于2007年在全国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历时三年,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琳琅满目,并有精品问世,有的还获政府科技进步奖。热爱中医药科普的专家团队,日益壮大,不仅写文章,出书籍,还开讲座,上电视,做节目,并利用现代传媒,开博客、微博、微信向广大民众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治未病”的光辉思想,日渐深入人心。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台纷纷推出养生保健栏目,许多专家还热心于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很受欢迎,荣获金话筒奖。各种中医药养生保健期刊,诸如《养生杂志》《家庭中医药》《中医药与亚健康》等,越办越好。《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保健栏目,深受读者欢迎。《健康报》《家庭医生报》《大众医学》《家庭医药》等综合性医药报刊也推出精彩的中医药科普栏目。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也要看到随之而来的挑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粗制滥造的所谓中医文化科普图书也混入市场,一些“伪大师”,“假专家”纷纷登台表演,还在电视节目中欺骗大众,影响恶劣,后果严重。一些不良商家及个人打着中医的“幌子”误导民众,不仅损害了中医形象,而且危害了民众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扶正祛邪,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战略研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拨乱反正,推进中医药科普事业持久健康发展。

我们还要看到当今在我们中医界,重科研临床,轻文化科普的倾向依然存在,我们还要大声疾呼:从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研讨中医药文化科普!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