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4-02-13

  中医方剂、中药学内容丰富,有些方剂名同、名似但实异,有些中药同出一物而功异,现选出一些常用且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些方剂和中药进行分析介绍。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始《内经》十三方后,代有发展,在名目繁多的方剂中,除具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物配伍、剂型更换等变化特点外,有许多方剂具有方名完全一样,而药物组成、功能、主治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方名相同而易于混淆的方剂,对业医者知晓十分必要。如:

  柏子仁丸:同此方名之丸剂有二。一为经产之剂,一为收涩之剂。经产之剂出自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方药组成是:柏子仁、牛膝、卷柏、泽兰、断续、熟地,有补血通经之功,用于治疗妇人血少经闭证。因方中首用柏子仁养心生血为主,而故名为柏子仁丸;收涩之剂,出自《普济本事方·卷六》,方药组成是:柏子仁、人参、白术、牡蛎、麻黄根、半夏、五味子、麦麸、枣肉。有养心清热、收敛固表之功、用于治疗阴虚盗汗证。因方中首用柏子仁养心清热而故名为柏子仁丸。

  紫菀汤:同此方名之汤剂有二。一为补益之剂,一为经产之剂。补益之剂出自元代王海藏之《阴证略例》,方药组成是:紫菀、阿胶、知母、贝母、桔梗、人参、茯苓、甘草、五味子。有补肺润肺、清热止咳化痰之功,用于治疗痨热久咳证。因方中首用紫菀润肺补肺、化痰止咳而故名为紫菀汤;经产之剂出自宋代陈自明之《妇人大全良方》,方药组成是:紫菀、天冬、桔梗、甘草、杏仁、桑白皮、青竹茹,煎时另加蜂蜜,有清肺润燥止咳之功,用于治疗妊娠阴虚肺燥之咳嗽。亦因方中以紫菀为主药润肺止咳,而故名为紫菀汤。

  导气汤:同此方名之汤剂有二。一为攻里之剂,一为祛寒之剂。攻里之剂出自金代张元素之《医学启源》,方药组成是:芍药汤去肉桂、甘草加枳壳而成,有清利湿热、导气下行之功、用于治疗赤白痢疾初起、里急较重之证。因导气下行之功异于芍药汤而故名为导气汤;祛寒之剂出自清代沈金鳌之《沈氏尊生书》,方药组成是:川楝子、小茴香、木香、吴茱萸、有散寒除湿、导气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寒疝。因本方有导气止痛之功而亦故名为导气汤。

  地黄饮子:同此方名之汤剂亦有二。一为祛风之剂,一为润燥之剂。祛风之剂出自金代刘河间之《医学六书》,方药组成是:熟地、山茱萸、石斛、麦冬、五味子、石菖蒲、远志、茯苓、肉苁蓉、肉桂、炮附子、巴戟天,煎时加少许薄荷、生姜、大枣,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用于治疗喑痱证。因方中以生地滋养肾阴为主,所以用地黄作名而称为地黄饮子;润燥之剂见载于清代王昂的《汤头歌诀》中,方药组成是:生地、熟地、人参、炙黄芪、炙甘草、天冬、麦冬。炙枇杷叶、石斛、泽泻、枳实,有生精补血、润燥止渴之功,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而致的咽干、面赤、烦躁的消渴症。因方中以生地、熟地为主药,而故名为地黄饮子。

  诸如此类方名相同而方药组成、功能、主治不同的方剂除上述外,尚还有瓜蒂散(一方出自《伤寒论》,用于涌吐痰涎宿食;一方出自《温病条辨》,主治太阴温病;一方出自《外台秘要》,用于治疗急黄之渴欲饮水难,气息短粗、眼黄等症)、木香槟榔丸(一方出自《儒门事亲》,用于治疗积滞内停;一方出自《医方集解》,其攻积导滞之力更强)、柴葛解肌汤(一方出自《伤寒六书》,主治感冒风寒、寒郁化热证;一方出自《医学心语》,主治春温夏热之太阳、阳明、少阳各病)、萆薢分清饮(一方出自《丹溪心法》主治阳虚湿浊下注所致之膏淋、白浊;一方出自《医学心语》,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膏淋、白浊)、清暑益气汤(一方出自《温热经纬》,主治感受暑热、气阴两伤证;一方出自《脾胃论》,主治元气本虚伤于暑湿者)、肾气丸(一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腰痛腿软、下身常冷、少腹拘急等证;一方出自《济生方》,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蠲痹汤(一方出自《百一选方》,主治风痹症;一方出自《医学心语》,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证)、透脓散(一方出自《外科正宗》,主治痈疡成脓证;一方出自《医学心语》,主治痈毒成脓久不穿破者。其溃脓之功效较《外科正宗》方强)、虎潜丸(一方出自《溪丹心法》,主治肝肾阴亏所致的腰膝痿软;一方出自《医方集解》,其补肾强痿之功效较《丹溪心法》之虎潜丸更强)等等。这些名同功异的方剂,只要我们详加分辨,在临床运用时就不会张冠李戴。

  方名相似而方异

  中医方剂中,许多方剂既可作汤剂使用,又可作丸或散剂使用,故在方书记载中,同一方剂,有的把其称为汤,有的把其称为丸或散。如香砂六君子汤(丸)、胃苓汤(丸)、参苓白术汤(丸)、百合固金汤(丸)等等,这只是因剂型的不同而将其分别称为汤和丸或散罢了,而其方药组成、功用、主治证侯仍不变。但有些方剂。方名虽相似,或两个方剂的方名相同而只有最后一个字不同,或一个是称汤或一个是称丸或散,而在实际上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该两方的方药组成或功用主治则不相同或同而有异。如:

  桃花散与桃花汤:此二方名相似,而其方药组成、功能、主治等则完全不一样。桃花散为中医外科常用处方之一,方出自明代医家缪希雍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治金疮出血验方,原文记载该方主治组成及用法是:“桃花散治跌损刀伤狗咬烂脚,用陈年风化石灰一官升,绵纹大黄一两,焙燥研末,并石灰桃花色,存性,真麻油调敷患处,当日敷之更妙。”是因为方中主药石灰炒成桃花色而故名为桃花散。桃花汤为中医内科处方之一,方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为治疗少阴病虚寒下利便脓血证有效方,原文记载该方方药组成是:“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因方中重用赤石脂为主药,而赤石脂本为桃花色而故名桃花汤。

  益元散与益元汤:此二方方名亦相似,而其方药组成、功能、主治等也完全不一样。益元散出自刘河间之《医学六书》,是由六一散加朱砂而成,用灯蕊汤调服。有清热利湿、镇心安神之功,主治暑病而见惊烦不安者,因其有益元神之功异于六一散,而名为益元散;益元汤出自宋代朱耾之《南阳活人书》方药组成是:艾叶、炮附子、干姜、麦冬、五味子、知母、黄连、人参、炙甘草、加生姜、大枣、葱白同煎,煎成后再加童子小便一匙冷服。有补益真元之功,主治真元虚甚所致的戴阳烦躁证。因有补益真元之功而名叫益元汤。

  失笑散与失笑丸:此二方名相似,而其方药组成、功能、主治等也完全不一样。失笑散为常用活血化瘀止痛方,出自宋代陈师文等编著的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五灵脂、蒲黄二味等分研末而成。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功,用于瘀血停滞所致的各种病证。失笑丸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之《兰室秘藏》,为治疗中虚痞满的有效方剂(又名枳实消痞丸),方药组成是:干姜、炙草、麦芽、白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有健脾和胃、消痞除满之功,主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证。由于此二方疗效均好,古人谓用此二方后,病者每于不觉之中诸证悉除,不禁欣然失笑,而分别称为“失笑散”和“失笑丸”。这种命名是古人对其疗效好的形容。

  中满分消丸与中满分消汤:此二方名亦相似,又能同治中满证,同是出自李杲之《兰室秘藏》。但是一者属寒性。一者属热性,所以其方药组成、功能、主治也完全不同。中满分消丸的方药组成是:黄芩、黄连、枳实、姜夏、厚朴、陈皮、知母、泽泻、砂仁、茯苓、干姜、甘草、猪苓、人参、白术、姜黄,共研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有清热利湿健脾行气之功,主治中满热胀、二便不利之证;中满分消汤的方药组成是:川乌、当归、麻黄、荜澄茄、柴胡、生姜、干姜、人参、泽泻、黄连、青皮、厚朴、吴茱萸、草果、黄芪、黄柏、升麻、木香、半夏、茯苓、益智仁,水煎热服。有散寒顺气、升清降浊之功,主治中满寒胀、二便不利、寒疝等证。此二方因其均能治中满而故名,只是一则称丸治热胀、一则称汤治寒胀,务须注意鉴别。

  诸如此类方名相似、而方药组成、功能、主治不同或同而有异的方剂除上述外,还尚有:神术丸与神术散(丸方出自宋代许叔微《本事方》,主治脾虚停饮证;散方出自宋代陈师文等编著的《局方》,主治外感风寒湿所致诸证)、四逆散与四逆汤(二方均出自《伤寒论》,散方主治热邪入里、阳气被郁,肝脾不和致之热厥证;汤方主治阳虚阴盛的四肢厥逆)、通关丸与通关散(丸方又名滋肾丸,方出自《兰室秘藏》,主治热在下焦血分,不口渴而小便闭者;散方出自《丹溪心法》,主治中寒客忤或痰厥证)、人参养荣汤与人参养荣丸(养荣汤自出《局方》,主治积劳虚损所致气血两虚证;养荣丸方出自《瘟疫论》,主治温病后期气阴两虚而自汗者)等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