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因《金匮要略心典》走进中医大门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4-01-24

  有人认为,没有熟读古籍的人不能学好中医。确实如此,“不明脏腑气血,开口动手便错”。要真正明白中医的脏腑气血,必须从学习中医古籍做起。我1992年上初中时,一次体育课跑得过快,导致腹股沟疝气,找到一位老中医诊治,他用针灸和中药汤剂为我诊疗,很快就痊愈了。

  就是那次患病和看中医的经历,让我深深地爱上中医。假期中,我无意间翻到了祖辈们留下的那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标准刻印版《金匮要略心典》,就是糨的出现把我带进了中医大门,成为一名中医师。

  初读经典  错误连篇

  我初次见到《金匮要略心典》时,没有标点,全是竖排和繁体字的模样,既让我好奇,又让我胆怯。认字都难,岂敢读懂,这是当年我的感慨。

  当年,还是初中生的我对医学几乎是一窍不通,尤其是中医学更是闻所未闻。在假期中,我通过翻阅字典,将竖排字体改为简化字,同时给予标注一些我认为正确的标点符号。

  说起我那本《金匮要略心典》“翻译本”,用错误连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现在翻开《医宗金鉴》中关于《金匮要略》的注解,“《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讹袭谬,随文蔓衍,宜后人视为迂远,束诸高阁。”更是让我再次对中医古籍的谬误多一分理解——错并不怕,怕的是错上加错,甚至屡教不改。

  再读经典  博大精深

  我因《金匮要略心典》走进中医大门。遗憾的是当我成为一名中医师后,那本《金匮要略心典》以及“翻译本”,都在“非典”爆发那年,在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

  为了“找回”她,我购买了《医宗金鉴》全书等书籍,再次温读经典。这些年来,我反复阅读《金匮要略心典》中的内容,真正体会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这本经典著作有理论、有经验、有方药,可谓临证中医之良师益友。

  比如黄疸病证中原文,“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为我们讲述了病证、脉象不符时,该有怎样的辨证思维。“谷疸属胃热,脉当数,今脉迟,脾脏寒也。寒不化谷,所以虽饥欲食,食难用饱,饱则烦闷,胃中填塞健运失常也。清者阻与上升,故头眩;浊者阻于下降,故小便难也。……”这是《医宗金鉴》中对上文的注解。

  这就是中医的“舍证从脉”、“舍脉从证”辨证思维。黄疸病当属于脾胃热证,“脉当数”。可是,临证时却见“脉迟”,乃“脾脏寒也”,属于脾阴虚寒化而致黄疸,不能惯用“下法”治疗。

  学习中医不能迂古,也不离古,这就是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内涵。当我们认认真真读懂每一本经典著作中的每一个字词时,中医学就不再是那么难学和虚浮,是地地道道的一门医学科学。

  熟读经典  得心应手

  《伤寒论翼·制方大法第七》云:“因名立方者,粗工也;据症定方者,中工也;于症中审病机察病情者,良工也。”要真正成为一名“良工”中医师,并不是简单地读读经典、用用经方。

  常言道,病无定证,医无定法。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也是学懂中医的难点。中医师需要终生学习,包括读经典和做临床。当反复学习经典著作,运用经典著作中的方剂时,就会不知不觉领悟一个道理——熟读经典,得心应手。

  我学习中医20年来,反复阅读《金匮要略心典》,从中得到很多临床经验。比如,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记载,“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汤主之。”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凡有喘息不得卧者,都必须立即“直泻肺水”,不然“水在肺”更严重,病情必然加重。

  “不得息,肺满而气闭也,葶苈入肺,通闭泄满。用大枣者,不使伤正也。”正是这段关于“支饮”的“经文”,让我认识到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出现明显“喘气不能卧”时都必须立即泻肺利水。为此,我总结出了《三子养亲汤,肺源性心脏病良方》、《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临证经验,特别是肺系疾病用大枣,几乎成了我的临证惯例。

  《金匮要略心典》的出现,让我走近中医,让我重读经典。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上中医的经典著作,使我更爱中医,爱上中医写作与临证。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