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经络的实质 针灸经络到底是什么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3-01-31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用经络治病养生,却很难搞清经络的实质。很多学者尝试从西医学的角度,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指标来解释经络。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冯盛才先生,经多年研究,提出经络的实质就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理论,欢迎大家就此参与讨论。

  针灸申遗成功后,有学者提问,针灸理论基础“经络学说”的经络到底是什么?笔者通过以纤维状蛋白为标本的一系列实验及理论研究,认为:“经络的实质就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

  纤维状蛋白在能量传递时也完成了信息传递

  基础医学及生理物理学指出:纤维状蛋白可以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纤维状蛋白在受到机械的、光的、电的、化学的作用时可将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分子能量状态提高,构象构型改变,经过能量吸收、转化、储存、传递,能量再转化,能量释放完成了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全过程。在能量传递的同时也传递了相关的信息,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我们使用没有细胞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状蛋白的鸡蛋的卵带,即卵黄的系带等作标本做实验,这些标本在机械力、电刺激下会产生一定的电位波动,这些电位波动不仅仅在刺激的部位产生,在离刺激部位的较远处的纤维状蛋白质上也有一定的电位波动产生,在刺激停止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这些电位波动仍然存在。我们另外的一些相关实验也为上述能量传递理论提供了依据。

  能量传递可影响机体的各种功能 

  生物化学及生理学指出:生化反应是分子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纤维状蛋白分子原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能量传递使与纤维状蛋白相关联的生化酶系活性改变,影响机体生化反应的平衡;同样能量传递可影响肌肉、神经纤维上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的构象开闭功能,影响肌肉与神经的生理功能。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的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在其中形成一些较大的、固定的能量传递通路。实验测试证明:机体内确实存在着具有与其周围组织有显著不同的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能量传递的通路。

  经络就是纤维状蛋白分子能量传递系统 

  机体内纤维状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的较大的、固定的通路与中医学中古典的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所以,中医学的经络系统就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这就是说:经络的实质就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这些较大的、固定的能量传递通路就是经络的“经”,其他的一些小的、次要的、分支的能量传递通路就是经络的“络”。该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 

  1.压力阻滞循经感传效应

  实验证明,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线路的肌肤在受到一定压力作用时,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扩散、绕道。这是因为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纤维状蛋白的构象构型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改变,以至于不能像原来一样进行构象构型改变以顺利地进行能量传递,失去了能量传递能力,能量传递受阻,受阻的能量则只能沿着较小的通路向周围扩散传递,或通过较小的通路绕过受压处继续向远方传递。当压力消失时,原来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的能力逐渐恢复,能量传递即沿着原来通路继续进行。这就是经络压力阻滞循经感传效应。

  2.低温阻滞循经感传效应

  实验证明,在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路线的肌肤上放置一块冰块经过一定时间,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当去除这块冰块后,随着该处皮肤温度不断地回升,该处肌肤下的循经感传就会逐渐恢复。这是因为肌肤温度降低时,这里纤维状蛋白由于温度低,分子的能量状态变低,分子的构象构型不能象原来温度正常时一样发生改变,失去能量传递的能力,能量传递受阻,循经感传不能通过放置冰块冷却处。当去掉冰块皮肤温度回升,分子能量状态升高,原来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的能力逐渐恢复,能量传递的能力恢复,能量传递可沿着原来的通路继续进行。这就是低温阻滞循经感传效应。

  3.对针刺按摩电针机理的解释

  该理论可解释针刺按摩电针治疗效果的机理。当针灸针刺入穴位,针体的刺入、捻转、提插、振动,按摩时手指的压力,电针的电刺激,主要是给经络穴位处的纤维状蛋白等提供了机械能、电能,纤维状蛋白分子能量状态改变,产生能量传递,针刺点附近或较远处的纤维状蛋白分子的能量状态,原来结合在纤维状蛋白分子上的引起疼痛的有害物质分子脱落下来,能量传递的通路被疏通,疏通了经络,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代谢改变。这就是针刺按摩电针治疗疼痛等疾病效果的机理。

  4.常态下人们不易感知经络经气运行

  纤维状蛋白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在活的机体内是不停地进行着的,这就是说,经络的“经气”运行是不停地进行着的,但是人们是不易感知经络经气运行的。这是由于这种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未能激活能量传递通路上一定数量的Na+通道蛋白,或不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即使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但是不传到中枢,或总不能引起中枢的感知,所以平时人们对“经气”的运行是没有感觉的。 

  5.关于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

  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如各种疾病的病理因素刺激,各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作用,治疗时按摩、针刺的机械力的作用为机体的纤维状蛋白提供了一定形式的能量,比如机械力能量,纤维状蛋白质吸收了能量,纤维状蛋白质在宏观上产生形态的改变,微观上也可产生构象构型的改变,可产生能量传递;有时可以导致机体产生不同寻常的较为强大的能量传递,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与机体通常的能量传递通路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传递的能量比较强大一些。这些比较强大的能量传递在传递的通路上可以将部分能量释放出来,或者直接影响感觉神经上Na+的离子通道蛋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并传到中枢,使人们感知在机体经络的“经”上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即是所谓经气的循经感传现象。如果能量传递的强度特别大,能量的传递可以按照能量传递的规律从一条大的通路通过一些比较小的分支的通路进入另外一条大的通路继续进行传递,这就是经络学说中的串经现象。 

  人物链接

  冯盛才,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祖传中医,现在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就职,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