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冬病夏治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2-07-17

    冬病夏治释疑 :答疑专家

    湖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吴清明

    湖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毛以林

    湖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彭斌

    1、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寒加重的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胃虚寒性胃脘痛等疾病。“夏治”指趁夏季气温高,体内阳气充沛,病情有所缓解时,采取内服温阳补气之药,外施敷贴、针灸等方法,以鼓舞人体正气,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一切中医所指的虚寒性和风湿性疾病都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目前临床上疗效较好的疾病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冻疮、四肢末端循环障碍(手足发凉)、男子阳痿早泻及女子宫寒冷漠等

    3、什么时候进行穴位敷贴最好?

    一般来说,“三伏天”横跨小暑、大暑、立秋3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4、敷贴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敷贴前做好皮肤清洁工作,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者及月经期的妇女可推迟治疗,敷贴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不会影响效果。

    敷贴时最好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深色纯棉衣服,以免药膏将衣服染色。如果是特别怕热或容易出汗的人,可以选择清早或晚些时候去,尽量避开天气最热的时候。

    敷贴后减少活动,避免出汗,也不可对着空调或电扇吹,防止毛孔遇冷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影响疗效。若敷贴处出现瘙痒、起疱,属正常治疗反应,切不可搔抓,以免感染化脓。

    5、小儿发烧刚好,能不能进行敷贴?

    正在发烧时不能进行冬病夏治敷贴治疗,体温正常后隔一天可以贴敷贴。

    6、敷贴后要多长时间起作用?

    一般3年为1个疗程,起作用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当年冬天就会有明显疗效。

    7、敷贴后在饮食上有什么禁忌?

    一般清淡饮食,禁吃冰冷食物。

    8、敷贴后能否游泳?

    一般当天禁游泳,否则可能影响疗效。

    9、正在咳嗽时能否进行敷贴治疗?

    可以进行治咳嗽的敷贴治疗。其他疾病的敷贴治疗则要等咳嗽好了以后再进行。

    10、敷贴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选用多种辛温发散性质的中药(组成成分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研磨打粉制成。

    11、敷贴的常用穴位有哪些?

    常用的穴位有肺腧穴、定喘穴、大椎穴、膏肓穴、天突穴、膻中穴、肾腧穴等,不同疾病会选择不同的穴位。

    12、今年“三伏”是哪几天?

    头伏:7月18日-7月27日;中伏:7月28日-8月6日;末伏:8月7日-8月31日。
 

贺大爷有几十年的烟龄,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肺心病,两年前听别人说三伏天里敷贴对治疗支气管炎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来到一家中医院做了一个疗程的敷贴治疗。果然,到了冬天,贺大爷气管炎的发作次数比以往减少了,咳嗽、气喘的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不过到了去年冬天,他咳嗽、咳痰、气喘的现象又加重了,贺大爷直呼“冬病夏治的效果根本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医生告诉他,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坚持治疗。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的病种和人群也越来越广,包括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陈旧性肺结核、慢性鼻咽炎、风湿类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皮肤病、慢性疲劳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病、银屑病、冻疮等。

但临床上经常有患者说“我贴了试一试,觉得没什么疗效,所以就没有再用了。”细问一下才得知,很多患者仅用了一伏或者一年就放弃了。而实际上,这种疗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效果的,必须坚持3年以上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但凡贴上三伏贴,就是一个“三年之约”。

冬病夏治的疗效是远期的,不可能立竿见影,贴了就好。一般来讲,一年三贴才能算是一个疗程,对一些慢性病来说,一个疗程是远远不够的,一般需要3-5个疗程,如果患者未能达到足够的疗程就停止治疗,就有可能复发。

有些患者觉得三五年仍未见明显效果,于是放弃,这也是错误的做法。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病种的不同,还有疾病的轻重程度和发展阶段不同,都关系到最终疗效。暂时没有明显反应,并不等于身体内部没有发生变化,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很多疾病本来就是数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发展而来的,不可能一下子就除掉病根。如虚寒型体质者,平时易出现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症状,一般需要长时间治疗,而不能“见好就收”。

如果是小儿,随着机体的发育,免疫力趋于正常,在原有疾病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停止敷贴治疗。但是成人几乎均为慢性疾病,除了亚健康和反复感冒已完全得到控制的人可以停止治疗外,其他病种均应该坚持治疗,以控制病情和减少发作次数,不可半途而废。

另外,对“冬病夏治”的疗效也要客观地对待,很多慢性疾病,不可能仅通过该疗法就彻底治愈,也不能用该疗法代替其他的药物治疗,如果病情出现变化,或加重,相关的对症治疗仍然要进行。其次,虽然敷贴看起来操作简单,但最好还是到医院请专业医生操作,只有贴在正确的穴位上,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如果嫌麻烦,自行在家敷贴,一旦穴位不准,可能会适得其反。

联合运用 效果更佳
 
近年来,冬病夏治的方法已由单一的“三伏贴”向“三伏灸、三伏熨、三伏补”等系列拓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冬病夏治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中获得了满意效果。

    ●温阳祛寒“三伏贴”  三伏天将温阳祛寒的药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研为细末,用药汁调匀,制成药饼,敷贴在人体相应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达到振奋阳气、温通经络、祛除寒邪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温经开穴“三伏灸”  三伏天用艾绒隔姜片放置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借灸火的温热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补虚助阳、扶正祛邪的一种外治方法。

    ●温通止痛“三伏熨”  三伏天将特制的药物碾成细末,用香油、醋调匀成糊状,涂敷于穴位或体表的一定部位,并用红外线治疗仪均匀加热,从而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的一种外治方法。

    ●温养脏腑“三伏补”:三伏时节,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内服温补汤药,易治寒性病症。如“和卫温肺合剂”,可调和营气、温润肺卫,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