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1-11-23

  《本草纲目》是一部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巨著。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1519-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克服千难万险,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是世界医药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日、拉丁、朝鲜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多次,在世界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了解和研究东方医学的必然读本。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实到中医药行业就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而李时珍所代表的中医药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时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优秀。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殊荣。

  著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是这样评价李时珍的:“李时珍作为科学家,在与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被隔绝的相同情况下,达到了当时任何人都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评论《本草纲目》:“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成就,是李时珍那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的著作仍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

  李时珍高尚的医学品德

  李时珍的著述,说的是医道和科学,他以“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思想为理念,充分体现了博施于民、重仁轻利、济世救人的医者风范。明代王世贞为此赞叹:“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李时珍自幼就崇尚自然,追求真理,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在科举三次不第后,立志做一名“不与草木同朽”的良医。李时珍治病救人,恪守道德本分,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有求必应。

  公元1551年明代楚王闻其术,召往武昌,为其子治惊风之症。愈后,王妃为感其恩,重金相送,他分毫未取。楚王为其品德所感,聘他为“奉祠正”,掌管“良医所”,后又被推荐至京城太医院。由于李时珍淡泊名利,不愿卑躬屈膝,对太医院不良的学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用人方式颇为不满,不到一年,就以家事辞去职务,潜心《本草纲目》的编纂,为表达其看淡名利、一心为民的意愿,特以《诗经》中“考盘在阿,硕人之过”自律,并为其居所取名为“过所馆”,时刻勉励自己只要“人间还有饥困的事实存在,就不能一日忘怀”,立下了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李时珍实践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今天,我们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原则,而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践行着这一科学原则了。

  比如对当时盛行的所谓“丹药”,李时珍通过大量的实例,认为服食丹药的做法并不科学:“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当时,“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之说充斥着医界,泛滥于本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李时珍认为:“神仙之说,渺茫不知有无,然其所述之物,则非无也。”同时,他对一些相关的丹药药物进行了科学的描述:“丹沙入火则热而有毒,能杀人,物性逐火而变。”“水银乃至阴之精,得人气熏蒸,则入骨损筋,绝阳蚀脑。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者,不知若干人矣。”

  李时珍既重视书本知识,又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既尊重前人,又不迷信前人,一切从客观事实出发,对前人错误的记载一一纠正,对存疑的一一厘正,对正确的则继承。李时珍的一生是实践探索的一生,是坚持真理的一生。

  李时珍认为许多书本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只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苹、莼、莕三种水生植物的形态,《尔雅》、《韩诗外传》、《本草经集》、《本草图经》等书的说法不一,互相矛盾。李时珍批评说:“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他亲自到江河湖泽,通过采摘辨认之后得出明确的结论:“其茎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足者莼也。似莼而销尖长者莕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苹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他认为客观实践是最好的方法,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李时珍这种追求真理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是自然科学,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自然科学,它所包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既有科学属性,又有文化属性。李时珍总结了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果,融多元文化于一炉,是我国古代论述本草最全面、最丰富、最系统的典籍。

  《本草纲目》的不朽,在于它促进了本草学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医与药的有机结合,其理、药、方、治几乎涉及中医学的所有领域,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当然,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是它的药学成就,体现了其本草知识的全面性;准确归纳和总结,体现出药性的系统性;细腻的分析表述,体现出内容的科学性;清晰的纲目结构,体现出文献的逻辑性;丰富多彩的笔法,体现出知识的广博性;创造的自然分类法,体现出药物分类法的先进性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特别是李时珍创造的科学分类法,与现代的自然分类法基本接近,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植物的自然类群,使人类对植物分类确定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许多学者把它称为“古代最完美的分类法”。

  李时珍还将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如他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和“肾间命门”学说,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此以后的赵献可、张景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并有所创新。

  其三,首次论述了人的胆石症。胆石症,在明代以前都把它归属于心痛、胁痛、黄胆等疾病范围。李时珍说:“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者亦然,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正如人淋石复能治淋也。”李时珍从认识畜类动物的胆石——牛黄进而推理判断出人的胆石症。这样的见解在当时,无疑居于世界医学的前列。

  此外,李时珍还首创用冰外敷降温和蒸气消毒防瘟疫等等。总之,李时珍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这些独创性观点和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义重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鉴于李时珍《本草纲目》文化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各领域的共同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它所涉及的化学、史学、哲学、文学、训诂、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等,仅从医学的角度很难全面地挖掘这一巨大的宝藏。研究是最好的继承,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应用则是对李时珍医药文化最好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各界应联合成立李时珍研究中心,共同承担《本草纲目》文化内涵的发掘工作,整合优势力量发掘优秀文化是我们正面对的和将要面对的重要历史使命。

  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传播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科技经典对世界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重要典籍,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对中医药学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6世纪末刊出后,几乎每隔3~5年都有新的版本出现。据《中国图书联合目录》截至1961年的统计,国内的版本有54种;至2010年各种版本近200种。不包括至少近1000种的精编本、简编本、类编本等在内。《本草纲目》的外译本包括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日语、朝鲜文等多种文字,据有关资料称,各种类型及版本已近100种了。由此可见《本草纲目》在世界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本草纲目》在国外的传播,影响日益扩大,为中医药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良好的开拓作用。我国中医药的传播已经从民间自由分散阶段,发展到政府、组织机构间主动合作阶段。目前一些国家正规中医药教育已经起步,比如,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在医学院就设立了中医专业。世界各国已经有十几种文字的中医、针灸杂志和书籍出版。国际性、区域性学术团体不断建立。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390多个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政府间合作协议。

  我们应以李时珍医药文化为依托,建立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确立交流方向和合作机制,展示中华中医药文化所具有的先进性,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

  有利于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人类健康需求的必然,是人类理性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科学进步的必然。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是一部认识自然、回归自然、治疗疾病的重要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许多威胁人类的疾病都得到很好的治疗,但由于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变化,一些不断变化的疾病仍然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面对现代医学渐显的不足,人们开始从东方传统医学中找答案。

  由于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H1N1感染和艾滋病防治等方面的成果,使世界再次关注到中国医学的优势,并开始重视天然药物和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健康观和医疗实践的成功,使中医学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成为世界前沿科学。因此,自然药物的应用迅速增长,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就中医药产业目前的现状而言还不容乐观。

  目前国际中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传统中药产品由于绝大多数不能符合国际医药标准的要求,例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加之剂型和包装的落后,使国产的中成药受到“洋中药”的严重挤压,国际市场份额不足5%,低于日本和韩国,中医药的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相当严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传统意义上对中药材的认知不同及品牌效应外,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吸收不足也有较大的关系。

  三点建议

  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李时珍医药文化建设及产业发展。

  一是建议由中央或湖北省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力争两年内完成李时珍医药文化及产业发展方面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作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各项可行性报告汇编。再由各相关专业部门组织专家组,在结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对所有可行性报告进行科学论证,展开学术讨论,完成评估报告,制订发展规划,起草实施方案。进而,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整个一揽子规划、方案、报告进行综合审定,最终形成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建设及产业发展体系,并使其融入国家“六位一体”中医药发展的大战略中。

  二是搭建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建设及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专家人才库,通过专家人才库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专家智囊团。然后,建立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新的传播方式,进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其适应社会健康发展的整体需求。最后,建立国际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依托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开发系列中医药产品。比如,开办李时珍中医院、中医门诊部,开办李时珍药店、养生保健机构,开发李时珍系列中药产品,尤其是从《本草纲目》中筛选出拳头产品。同时,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流通市场的建设。力求以产业化推进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建设。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