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对学术流派要学而不泥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1-07-25

  中国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求,是弘扬与拓展必当贯穿的思路与方法。我们既应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若干学术流派的学术经验,又应力求“学而不泥”。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

  在我国中医药发展漫长的历史阶段,笔者认为实际影响最广泛的,应该是以下四大家: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明代医学大家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明确提出:医者在诊治各类病症时应该是“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此说对后世有跨时代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历史上中医学术流派的“主心骨”。其后,明代梁学孟所撰的《痰火颛门》认为:“医学可法者,自轩岐而下,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之外,代不乏人。”这个“代不乏人”,向读者交代得很明晰,就是说在四大家之外,历史上各具特色诸多名医、名著中的学术经验,均应加以重视。迄于清代,王瀚臣所撰《万全备急方》指出:历代医家在诊断和立法、遣方、用药中,能“神而明者,则长沙、河间、东垣、丹溪诸大家。”而在临床医师中,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叶天士,治法中最多用的学术流派也是以“四大家”为主,当然他也广泛吸取了历史诸多名家的学术经验。

  从某一地区

  看重要的学术流派及其贡献

  历代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学术流派多不胜数,往往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但影响广泛、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以新安医家为例,在新安地区六个县中,又以县所占的名医比例更多一些,他们在学术临床的贡献很大,特别是明、清两代,较有代表性的如江瓘、吴崑、方有执、程国彭、吴谦、郑梅涧等。

  江瓘主要靠刻苦自学和临床体验,博取古今诸家之长而成为名医。他的代表作《名医类案》一书,参阅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以降至明代有关书籍、文献百余种,附列家传验方和他个人的临床治验,前后经历了近20年,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备的医案宏著。美中不足的是,书未完全编成而病逝,后由其哲嗣江应宿予以增辑、补充医验,书成于公元1549年。此编为明以后迄今的广大中医学子们提供了很多富有参阅价值的医案精品。

  吴崑早在万历初年,就撰著了《医方考》;几乎与此同时,吴氏复撰《脉语》二卷。而在《内经》和针灸方面,吴氏亦有精深的造诣,所撰刊的《黄帝内经素问吴注》(24卷),是古代《素问》中的名作;而吴氏辑编的《针方六集》,则是一部内容丰富、理论结合临床研究的针灸丛书。说明吴崑的学术专擅面相当广泛,包括基础理论、诊法、方药、针灸等多个方面。

  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书成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他将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归纳为“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伤”三种。方氏辨析伤寒六经病,重点突出,颇具卓识。其后,清初名家喻嘉言,他宗法方氏学术,编成《尚论篇》,后世或以方、喻并称。方有执另撰《本草钞》、《痉书》二种,现则附刊于《伤寒论条辨》中,方氏的伤寒学说,是古代数以百计《伤寒论》注本中很重要的学术流派。

  清初程国彭作为是杰出的医学家,所撰《医学心悟》内容精要,流传甚广。书中对于中医治病中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作了前所未有的归纳总结。尤为难得的是,该书载录程氏自拟、创用的经验效方颇多,如止咳散、消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蠲痹汤、萆薢分清饮、启膈散、柴葛解肌汤等,已为后世医家所广泛采用。《医学心悟》堪称是最切实用的临床门径书,是清代医著中的上乘精品。

  吴谦主编了一套名震中外的综合性医学丛书——《(御篡)医宗金鉴》,共90卷,刊于乾隆七年(1742)。此编作为太医院的教科书,内容包括临床奠基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注本,其后列述名医方论、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痘疹、种痘、外科、眼科、刺灸、正骨等诸多“要诀”,内容精要而切于实用。《郑堂读书记》赞誉此书的学术能“酌古以准今,芟繁而取摘要,古今医学之书,此集大成矣”。难能可贵的是,这套丛书贯穿“王道医学”,临床各科选方,以平稳、实效、扶正为基础,它是清代医学丛书中具有权威性的一种。

  郑梅涧撰刊《重楼玉钥》是他对喉科的最大贡献。郑梅涧对喉科多种病症,采用内服、外用药及针灸,疗法丰富,效验卓著。他对当时甚为流行的白喉病,在治法上突破前人的治疗法规,独创的养阴清肺汤施治;对白喉辨证论治的精深造诣称誉于世,影响极广。

  钻研学术流派宜分主次

  力求“学而不泥”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四大家”的学术影响,的确是历代诸多名家难以相比的。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我国临床医学奠基之作。后世论伤寒,主要是宗法于张仲景。其余三大家也是在仲景学术的基础上自创的流派,所谓刘河间的“寒凉派”、李东垣的“补土派”、朱丹溪的“养阴派”,这都是他们在诊疗实践中的专擅与诊疗特色,要根据临床实际所见学习和运用好他们的学术经验,同时做到“学而不泥”。这样就能使医者的学验益趋丰富,也有利于提高诊病疗效。

  如明代新安地区休宁医学大家孙一奎,他所撰《赤水玄珠》、《医旨绪余》等书的学术影响很大,刊本亦多。《四库全书摘要》述及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议论历代重要医家学术经验时说:“仲景不徒以伤寒擅名,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奏绩,阳有余阴不足之论,不可以訾丹溪;而撄宁生之技,亦可不朽。”孙一奎这一段话,突出的就是让后世学者学习先贤应该有辩证观点,要“学而不泥”,去粗取精。

  现有学术流派

  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变化与创新

  在当前的中医界,经常可见有些医家精于临证,对某些病证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如“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治疗糖尿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与创新,在全国中医界具有重要的影响。祝谌予是施今墨的入室弟子和门婿,治疗糖尿病誉满京城。一次笔者向祝谌予请教:“您治疗糖尿病与施老有无‘同中之异’?”祝谌予称:“如果说在治疗上有一些变化,可能是我的治疗法中,在补益气阴等治法外,使用活血通络药稍稍多一些,这样大致可以起到减少合并症的作用,比如糖尿病合并肾病、眼病、高血压等,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由此可以体悟到继承后的变化、创新,主要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古今呈现的学术流派,有各具特色的学术风貌,其中在历史上主要的学术流派,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但是也要认识到,有学术代表性的医学流派,也存在它的相对性和局限性。而其他众多的学术流派,也有不少值得后学者们认真学习,并应结合自己的专业予以选读,有助于我们提高学术品位和诊疗经验,这就需要后学者加强理解与认识,从不同层面吸取其中的精华内涵,或在学习后提出个人的学术思想,抒发创意性的见解。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