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0-11-12

一、项目摘要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的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它与中医学的生命观和思维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民族文化背景、医学理论体系和医技药物应用方面存在根本区别,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继承和发展民族医药使之服务于当代人民,是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多年来,我国对民族医药开展了大规模时发掘整理工作。藏、蒙、维、傣等有文字的民族医药开展了医药文献整理和方药收集工作,基本上建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壮、苗、瑶、土家等历史上无通行文字的民族,也发掘、整理、总结了各自的传统医药,把口传心授的医药知识用汉文著述,并逐步恢复了临床活力。藏、蒙、维、傣、苗、彝等6种民族药计800余个成药品种取得了国家批准文号。“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就是在民族医药初步发掘整理的基础上首次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提出来的。本项目根据全面继承,发展创新的要求,针对制约民族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统筹规划,组织力量,科技攻关,全面提高民族医药的发展水平。由于民族医药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情况复杂,而现代研究基础差、起步迟,投入严重不足,人员流失过多,实际上已处于濒危状态。当前影响民族医药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社会认识问题,政策倾向问题,濒危保护问题,人才培养问题,临床医疗问题,科研基地问题等,集中在科技研究上,关键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进一步做好以文献整理和有效继承为核心的发掘整理工作,使民族医药得到继承和保护,这是民族医药发展创新的前提;二是在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优势病种治疗方案及其特色诊疗技术为核心的临床研究,切实提高临床能力和医疗竞争力;三是以提高疗效和改进制剂工艺为核心的药物研究和药品开发工作,保证民族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本项目将遵循民族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紧紧围绕继承、发展、创新的主题,重点开展以下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一)全面深入地开展民族传统医药的收集发掘和系统整理,然后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恢复其学术生命,切实做好继承工作。
    1.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藏、蒙、维、傣、彝、朝、回、哈等民族医药文献进行整理,逐步出版,同时将其经典著作和重要著作译成汉文,编成丛书。
    2.对壮、苗、瑶、土家、侗、布依、仡佬、拉祜、畲、羌等历史上无文字的民族医药,在既往发掘整理的基础上,认真疏理,补充完善,加以提高,并做好著述出版工作。
    3.名老民族医的经验继承:包括,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技方药、专科特长(绝招)、师承教育等活态继承。
    4.对22个民族人口分别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医药,开展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更为边远艰苦,必有其特别能吃苦特别善生存的本领,它们的医药资料虽少但尤其珍贵也尤其濒危(包括人口减少的复杂原因)。拟将这项发掘整理当作当代重大的文化抢救工程予以完成。
    5.根据民族医药的历史、体系、文化特征和医学共性,从文化人类学和传统医药学交叉的角度,启动民族医药的跨文化比较学研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
    6.民族地区是中外医学文化交流的长廊。居于边境的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周边地区、跨境兄弟民族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也必然带来民族医药的交流与相融。因此,在研究中国民族医药的同时,必须相应地研究周边的传统医药文化,认识其相互影响并区别其源与流、主与次的关系。因此,对印度吠陀医学的翻译和研究,对伊本·西那(阿维森纳)《医典》的翻译和研究,对朝鲜古典医籍《东医宝鉴》(本来就是汉文本)的研究,对哈萨克古典医著《奇帕格尔巴彦》(《哈萨医药志》)的翻译和研究成为中国民族医药研究的题中之义。

二、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
    本课题分文献整理、口承整理、名医整理、抢救整理(指22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比较整理、延展整理6个子课题。
    1.文献整理:指历史上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医药古籍整理,涉及藏、蒙、维、傣、彝、朝、回、哈等8个民族。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但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本课题从目录学人手,分经典著作、重要著作、一般著作三类。首先将经典著作和重要著作的少数民族文本原版(或原手抄本)进行校勘、整理出版,然后译成汉文编成“民族医药系列丛书”。主要支持组织工作、资料收集,编译共计约50部著作。
    2.口承整理:指历史上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口承医药的记述整理。目前已有初步基础的有壮、苗、瑶、土家、侗、布依、仡佬、拉祜、畲、羌、纳西等民族医药。主要任务是整理总结,有的要完善体系,有的要补充提高,然后通过实践做出评价和再评价并出版民族医药系列丛书。这部分属于典型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原创性,完成以后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传统医药的完整性,其重新编著和拟待编著的民族医药著作涉及15个民族,有的是综合著作,有的是包括医史、医学、药学在内的分科著作,共计约50部著作。
    3.名医整理:指民族医名医的临床经验传承和师带徒教育,以第一批民族名医50名计。
    4.抢救整理:指22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发掘整理工程,约需动员70人参加(其中固定人员5人,省、区随机配合12-24人,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广西、新疆、甘肃、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相关少数民族随机配合44人),为期3年,行程约5万公里,主要是田野调查和整理,共计200万元。这是一项建国以来罕见的民族医药抢救工程,远及西藏察隅、墨脱和内蒙古的额尔古纳地区,其艰巨性、冒险性难于逆料,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十一五”期间不抓,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5.比较整理:以少数专家的学术研究为主。
    6.延展研究:以世界传统医药的名著翻译为主,约10部著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