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夜色模糊之时,楼下草丛里瓦砾中传来秋虫阵阵鸣叫,蟋蟀弹吉他,叫乖儿唱小曲,绿蝈蝈叫铮铮,纺织娘轧织织,或清越或消沉地传入耳鼓,不由让我想起小时候语文课本里记叙的那些小虫子来。
逐瘀散结斑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假使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柱,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段文字是出自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说到了斑蝥。
斑蝥,俗称“放屁虫”有着黑色脊背、身披黄色斑纹、宛如纨绔子弟般,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常捉它玩,用草棍儿轻轻按压它的脊背,只听“噗--噗---” 两声,它屁股后面冒出一缕青烟,味儿冲鼻,在你一愣神时,斑蝥早已溜之大吉了。斑蝥释放出的难闻气体熏到手上的话,用番笕也洗不掉,只好等候气味漫漫消失。
想不到这种憎恶又风趣的“放屁虫”却给人类医治疾病作出了很大的奉献。斑蝥在临床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也叫龙尾、螌蝥、班蝥等。中医以为,斑蝥性寒、味辛,有大毒,归大肠经、肝经、小肠经,具有逐瘀散结、攻毒蚀疮的成效,多用其医治顽癣、经闭、痈疽、瘰疬、瘕瘕等疾病,使用方法包含了内服、外敷、外涂等。不仅如此,斑蝥还具有抗肿瘤效果。现代研究发现,斑蝥含多种有效成分,包含了斑蝥素、羟基斑蝥素、磷、镁、钙、铁、脂肪、蚁酸、树脂、色素等。这样说来,其貌不扬的“放屁虫”斑蝥对我们人类的奉献可不小呢。
益肾壮阳草蛉虫
再来说说另一种昆虫“蝜蝂”。记住初中语文课本里学过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一篇《蝜蝂传》,说的是一种蠢笨的小虫,叫“蝜蝂”。它特别喜爱背东西,匍匐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背着,担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便非常疲倦劳累也不停止,直到累死。这种虫子我小时候没有见过,当然也是见不到的,由于听说“蝜蝂”这种昆虫是柳宗元臆造的。不过,比柳宗元的《蝜蝂传》更早的《尔雅》上却有“负版”的记载。《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说词义的专著,它说到的“负版”,与之相似的应该是草蛉虫,它的幼虫叫“蚜虱”,容貌巨细像地虱,常用相似触角的东西,铲起障碍物背在背上,驮着匍匐,故称“负版”。
草蛉虫除虫卵外,幼虫、成虫都捕食蛾类幼虫。风趣的是草蛉虫的幼虫蚜虱,每逢把害虫吃尽吸光后,还把吸空的害虫体壳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据统计,一头蚜虱在整个幼虫期消除的蚜虫均匀可在七八百只以上。
除此之外,草蛉虫仍是一味补养中药。它又叫草蜻蛉、草蜻蜓、负劳、负版、蟌,成虫相似蜻蜓,比蜻蜓个别小,味咸、性温,归肾经,具有利肾壮阳、强阴秘精的成效,首要用于医治肾虚阴痿、遗精、喘咳等疾病。
利尿破血蟋蟀
至于蟋蟀,年少时对这种昆虫形象极为深入。记住小学四五年级时,语文课文有一篇《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节选自法国闻名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昆虫记》中的名篇《蟋蟀》,文章首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色和修建进程。及至高中,又学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促织》,对机警灵动、勇于应战的小小蟋蟀不禁肃然起敬。在蒲翁笔下,金帅小斗士蟋蟀是穷困潦倒又不失正义感的里正成名九岁的儿子所化,它轻捷善斗,不畏强敌,不惧险峻,所向无敌,成果大获全胜,且“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深得皇上“大嘉悦”。蟋蟀阳光旷达、机警生动、佐罗般的侠士风度栩栩如生,不由使我想起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楼房垂柳边。”小小蟋蟀,在我少年缤纷的梦里寄托了多少希冀啊。
蟋蟀别号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乡间还称它“土狗”,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以全体入药。蟋蟀味辛、咸,性温,有毒,能入膀胱经和小肠经,利尿破血是它的首要成效,常用于水肿和小便不通以及尿路结石、肝腹水等多种常见病的医治,效果非常显着。此外,蟋蟀还能补肾壮阳,它对男性肾虚阳痿有显着的医治效果。
古诗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又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精灵般的蟋蟀唧唧、唧唧鸣叫着,从户外转入室内,送来夏天的清凉与惬意。(山东 刘琪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