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医药资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培育中医药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6-16
“中国中医科学院入选2015年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鼓舞我们把中医药这个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挖掘好,以改革视角,努力实现科研领域重点突破。”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说。
 
日前,全国共605个单位及个人入选科技部公布的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该计划包括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4个项目。中医药领域的3家单位崭露头角。除中国中医科学院入选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王拥军带领的“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骨病创新团队”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邱峰带领的“基于体内过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此次入选的3家单位,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各自的科研团队凝聚了一批专业科研人才,为中医药领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开了大门。
 
原创思维为科研加分
 
从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到国医大师唐由之创新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再到陈可冀院士主持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这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无不凝聚着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人员的心血。
 
“高层次人才培养始终是中医药原创性工作的源泉,对于中医药创新人才而言,思维方式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们不仅要学技能,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认为,坚持科研的原创性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诸多科研成果的“灵魂”。
 
“我们要给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真正按照科研的自身规律搞科研。”张伯礼说。在他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等讲话,将给科研人员带来“第二个春天”,当前中医药行业更应紧抓这样的战略机遇,培养中医药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王拥军也认为,科研成果必须坚持原创性,而中医药学的科研有较高的挑战性。同一中医概念因不同医家临床体验及经历的不同,含义就不同,有时难以形成标准化、客观化指标。为突破这些科研“障碍”,王拥军带领的团队将中医药学与生物学等方法有机结合,突破了中医药难以标准化的短板。他们围绕中医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将科研成果推广到社区,实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
 
科研与教学互相融合
 
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维、医学实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和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古老中药融入新时代,赋予其现代科技内涵,就是中药的‘二次开发’。”在张伯礼看来,建设好一支科研队伍,离不开与传承教育相融合,为科研攻关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育人理念,始终贯穿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各项科研活动中。
 
“新星计划”“青蓝计划”“春蕾计划”“园丁计划”“人才国际工程”,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创立院内创新人才培养基金……该院为打造精英队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国医大师、首席研究员、客座研究员等广被行业认可的知名专家组成的强大人才梯队。而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更是带动了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时做科研,我们没钱买设备,就骑车到别的先进实验室借,没有技术,就到别的先进实验室学习技术。”11年前,王拥军组建团队开展中医骨伤科学研究,刚成立的脊柱病研究所面临着人才、项目、设备的极度缺乏,团队建设能力还相当薄弱。
 
为了防止人才流失,王拥军首创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六结合培养模式”,坚持临床教育与科研不分家,以培养中医骨伤科复合型人才理念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培养专业覆盖面广、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高、临床疗效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人才队伍。团队长期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鼓励青年人员参加国内外高端学术交流,先后培养硕士与博士生63名,博士后7名,并协助培养研究生100多名。梁倩倩博士还荣获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不拘一格吸纳多学科人才
 
每一个科研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一个团队的齐心协力,而多元化的科研人才更为团队带来活力。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邱峰带领的团队紧抓多个一级学科优势,注重强化多学科人才培养,凝聚了一批多学科人才汇聚一线的科研团队。这支多学科人才队伍创建了体内代谢产物识别、鉴定和制备的系统方法学和关键技术平台,解决了中药体内代谢产物生物学评价一系列瓶颈问题。
 
“培养中医人才要不拘一格,中医药领域的重大创新,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结合多学科人员共同完成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常暖说。在她看来,科研团队是许多科研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的必备要素,也是重大科研创新的前提。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实验室,灯光总是通宵达旦,现在科研团队们将目光投向中医药科研数字化革新。黄璐琦负责的“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通过探索,提高了数字信息化转化,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该院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心脑血管病药物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中医药科学数据标准平台等,为中医推行科学数据共享树立了典范,使得该院科技平台和标准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示范基地还将引进多领域多学科人才,给科技人才更宽松的政策,将中医药优秀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造就中医药行业战略型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张伯礼说。(丁洋)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