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过去曾是居住在广西都安、大化、巴马三个自治县布努瑶族的主米。 按布努瑶族的习俗,每年深秋,撒在山坡上的小米成熟后,还不能立即收割进屋,要先割一把回家,放在屋外晒干后去壳簸净,蒸成饭。随后请来道公,祭过创世祖密洛陀之后,才能将大片成熟的小米收割回家。 传说密洛陀开创天地、制造万物之后年老多病,需要“补粮”添寿。于是她的汉、壮、瑶等族子孙送来礼品。汉族在城里做生意,送来很好的香纸和珠宝;壮族住平地,种植稻谷,送来的是白花花的大米;瑶族住深山,就把刚收割的小米蒸成饭送来。密洛陀吃了瑶族子孙送来的小米饭,感到饭味爽口又芳香,十分高兴,就对瑶族子孙们说:“你们每年收割了小米,都送一些来给我尝鲜吧。”瑶族子孙们遵照她的嘱咐,年年都送小米来给她“补粮”,密洛陀的身体日渐健康,活到很高寿才去世。瑶族子孙们为了表示对她的崇敬,每年小米成熟时,都先割一把回来放在屋外晒干,去壳簸净,蒸成小米饭,供祭过密洛陀后再开镰收割,以祈求密洛陀保佑,来年小米更加丰收。 在瑶族地区种小米,播种时既不需犁地,也不用施肥。每年夏初,选一处荒坡砍草烧坡把小米种撒播即可。苗长出后,任由其吸取石缝中的腐殖质作养料,所以米质纯净,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可人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小米能“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痢,解诸毒。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饭是瑶家招待贵客的饭食,特别是女性客人,更是非煮小米饭招待不可。 原料:晒干簸净的小米 1.5~2公斤。 配料:竹豆或饭豆0.5 公斤左右(没有亦可)。 蒸制:小米去壳簸净后用热水浸泡半天,捞出与煮熟了的竹豆(或饭豆。)拌和,装入蒸笼武火蒸熟(或入锅煮熟)即可进食。 此外,在布努瑶家,小米还用来制成其他食品:1.小米酒。用小米作原料酿成,酒味香醇可口;2.小米粽、小米馍。用糯小米作原料做成。小米粽、小米馍吃时若有蜜糖点蘸,其味更加香甜爽口。 |